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发展视角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及脱贫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后,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于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的关系应如何把握而产生了不少困顿。连片特困地区这一提法早已有之,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演变,在区域发展和减贫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仍需解决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带动减贫效应的削弱、进一步提升片区攻坚减贫效率、多维贫困问题、消解片区的贫富分化、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区域发展为视角、提升片区定位精准度,以多维贫困为视角、提升减贫内涵精准度,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提升脱贫手段精准度,构建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推进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践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未来不到四年时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医学领域的循证实践方法因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经过多年发展已渗透到诸多社会科学领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其边际效益逐渐下降。由于循证实践方法与精准扶贫的精神相契合,故将精准扶贫引入循证实践框架进行研究。结合循证实践的一般原则与程序,对循证精准扶贫机制进行了理论设计,并对将循证实践方法在当前基层精准扶贫实践中应用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循证实践方法有助于提升扶贫工作精准度,为保证精准减贫攻坚阶段的减贫效果提供了新的科学工具,是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扶贫手段的创新。最后提出积极构建精准扶贫数据库、制定有关精准扶贫领域的证据标准、重视贫困人口意愿与价值,构建专门扶贫人才队伍,赋予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扶贫方法创新空间等手段推进循证实践方法在基层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视野下,政策目标应定位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个主要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路径衔接,具体体现为微观政策的转移接续。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长效减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把握多维扶贫、城乡扶贫、制度扶贫、社会扶贫四个战略重点,建立覆盖工农、城乡一体的扶贫体制,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在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从政策退出、政策加强、政策转化、政策新设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长效减贫的实现路径,重塑减贫政策体系。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还需要尽快明确政策过渡期限,重启新一轮扶贫改革试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扶贫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扶贫是一项持续性的动态过程,脱贫思想亦随之嬗变。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期间,在脱贫领域形成了"摆脱贫困"的重要论述。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梳理,厘清了"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的脉络和逻辑,并对当下精准扶贫与包容性发展融合的新思路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脱贫事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按期完成脱贫任务虽有难度但希望很大。放眼全球,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低效的扶贫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减贫领域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2018~2019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决定性成效,为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和阐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方法与措施,归纳和总结了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国家制度作用、重点扶贫方向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机制体制完善、具体方法措施创新四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艰巨性的同时,还探讨了扶贫政策后续调整、自我发展能力养成、教育基础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和难题。最后,在宏观政策、干部队伍和贫困群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区域,贫困问题与历史条件、资源禀赋、石漠化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相互交织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性造成了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迫切需要探索出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政策体系。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实践进程,笔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讨发展理念与扶贫实践的契合路径,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政策在执行实践时需要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导向,具体体现为创新扶贫制度、协调扶贫资源、推崇绿色观念、建构开放扶贫格局、共享脱贫成果,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使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自从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来,中国扶贫体制机制经历了快速创新和转型,2016年以来大范围地进入实践操作。目前,精准扶贫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各级政府合力攻坚、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及广泛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精准扶贫机制被概括为六个方面,分别致力于解决精准性问题和(或)攻坚克难问题。对照脱贫攻坚需要,精准扶贫体制机制与现实需要还有诸多脱节、不适和不完善之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文进而从修补现行贫困识别机制、落实和强化县为主体的脱贫责任制、理顺和完善脱贫机制、保障直接扶贫开发人力投入、补偿相对贫困群体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关键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注重贫困退出与强化减贫成效维持与增进"的巩固提升阶段。准确把握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特征,深刻剖析精准扶贫进程中"手段目标化、局部系统替代、适应期生计可持续发展、流动贫困人口管理接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等关键问题,藉此提出巩固提升阶段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治理优化策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政策蕴含,创新全域扶贫理念;开展生产力布局空间重构,顺畅资源跨域空间传导,注重要素流动增益;关注脱贫人口适应期生计风险防范,注重内生动力激发,健全长远生计保障;厘清城乡贫困关联,推进城乡贫困人口协同治理;坚持改革创新与机制完善,健全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论文首先论述了技术创新和市场的互动关系。然后,就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应该如何构筑技术创新和市场互动的支撑环境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从而说明了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运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产业集群是一把“双刃剑”,对技术创新既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又具有外部不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表现在创新激励效应和创新载体效应两方面;同时,由于拥挤效应、过度竞争、“柠檬市场”问题以及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的存在,导致产业集群产生创新阻滞,因而具有外部不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力求“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内涵,自然包括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创新国家”。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严峻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中国欲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和21世纪国内面临的两大挑战--以劳动力为代表的要素供给格局的改变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挑战,要求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战略。同时,全球新技术革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化和注重人的自身发展的三大潮流,也要求必须实施创新立国战略。“创新立国战略”,包括“企业层面创新”,但不限于“企业层面创新”;还包括“产业层面创新”,但不限于“产业层面创新”;更包括“国家层面创新”,但也不限于“国家层面创新”。这是一个涵盖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在内的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其不仅涉及“技术自主创新”,更涉及“制度创新”问题,包括创新型人才体制、创新型教育体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相关配套的经济体制等。基于上述分析,可提出包括“一个顶层”、“三架横梁”和“四根立柱”在内的完整的创新立国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包括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的诸多内容;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以及产品创新上,其中人力资源要素的创新最值得重视;组织创新,构建出“过程组织”,即以“过程”作为构件来构造组织.  相似文献   

15.
政府作为创新的行为主体之一 ,在创新活动中主要应履行如下职责 :建立和完善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 ,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及区域创新战略 ,制定和完善创新政策 ,创造和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要使创新成为一种与时俱进、持久稳定、主动全面的创新,就要依靠塑造图书馆创新文化和培养图书馆全体员工的创新素质来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管理学创新研究的视角来说,创新管理范式经历了从个体/单个创新管理、组合/集成创新管理至系统创新管理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创新退化是创新管理演化的动力.全面创新管理即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和全员创新是克服系统创新管理中创新退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首个跨市域的创新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绿色经济背景下,覆盖多城市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是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创新的综合性提升。以苏南五市为研究对象,辅以其他城市为参考,从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创新三个方面,构建跨市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综合创新效率评价模型,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评价其综合创新效率。结果显示:苏南五市中南京综合创新效率最优;苏州、无锡两市协同创新效率较低;常州、镇江两市投入效率较高;苏南五市的环境创新效率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协同创新和环境创新,将是促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创新效率趋同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多元化的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对于创建和谐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技术创新动因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生产性创新和非生产性活动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家既会从事生产性创新也会从事非生产性活动,关键在于企业家对两项活动的收益、成本及风险等所作的比较.要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一方面激励企业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抑制企业从事非生产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