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学界对科学的理解和解释正从理性的、哲学的、社会学的解释走向文化学的解释;阐明了文化语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于科学的机制;探讨了文艺复兴影响科学的典型案例;结论是: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从其文化语境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的语境选择是任何理论生存的最基本前提,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在于对文化和文化哲学的理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存在,人是文化存在的本质.人们通常在三种层面上理解文化学:关于文化的科学,关于文化学的元理论,哲学的文化哲学.哲学的文化哲学是反思近代科学哲学的产物,其基本问题是关于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作为哲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考量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对科学文化的研究之后,提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概念.旨在弥合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隔阂,阐释他们在科学文化发生、发展、塑造中的共同作用.科学文化共同体以“科学文化”为根本性质,具有多重结构,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维系.对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文化学观照,既是对现代科学史研究作深广拓展的一种尝试,也将对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循着古今中外文化学研究的逻辑与路径,指出粮食文化学是研究粮食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阐释了粮食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着眼于粮食文化学与以"文化"为共同属性的学科和以"粮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粮食文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针对粮食文化学的特殊矛盾性,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三个认识论层面提出了粮食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与人文文化并立的文化,科学文化以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为核心、具有充分的普适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巨大的影响力等特点。为深入理解科学文化,需要弄清科学文化与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历来就有“以德摄知”的传统,它包含关于求知的方法、态度和求知的精神等可以作为科学文化的养分或构成部分的大量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科学文化不仅是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具有某种导向和支撑作用。目前,在科学文化普及中,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较为薄弱。应通过深化深层科学素质的研究、促进公民对深层科学素质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引导公民对深层科学素质的践行等途径,强化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森林文化学及其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森林文化学的概念及其学科体系的组成,该文通过对中外森林文化思想的产生和我国森林文化研究发展历程的考证,提出了一个森林文化学的定义,即森林文化学是研究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的森林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文章考虑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森林文化学学科体系应该涉及的范围,认为森林文化学课程是林学等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森林文化学有益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培养。生态文化学科群的建设,将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文章建议我国应建设面向世界的森林文化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1.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明地论述了关于高校科研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科研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层次、科研文化的社会背景、科研文化特征与功能、科研文化价值体系、科研文化构建原则以及科研文化建设等 ,旨在改变目前高校科研文化建设中的不自觉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目前国内学者的科技文化研究主要聚集的几个领域,即创新文化研究,科学技术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科技,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发展问题的关联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巨大生产力和开发自然界的“胜利”,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文化相比,已成为主流。在当代,面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严重不协调,面对在许多情况下人文精神可怕绚完全缺席,无论是科学工作者,还是人文学者,都应树立使科学与人文双赢和交融的目标。自然辩证法学科在这一领域既有学术责任,又有条件去提倡并通过学术研究进行交融和沟通工作,应自觉地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双赢和交融作为学科的学术责任与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并引发管理思想的变革。纵观百年管理理论的发展,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管理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科学管理、以人文文化为基础的行为管理和以知识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管理。本文以管理理论的文化基因为主线,揭示了管理思想变革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6.
索卡尔事件是对反科学思潮的特殊形式的批判,反科学思潮与后现代主义具有内在的亲缘关系。推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倡导科学文化是第一文化,抵制反科学主义倾向,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对国学应该有一个科学态度,既不能盲目地视之为无瑕美玉,全盘照搬到现代生活中;也不能盲目地视之为全是糟粕,一概拒斥。与建立对国学的科学态度相关,还需要建立对西学的科学态度。只有建立起这两个方面的科学态度,才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科技政策的认识,明确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基础、科教情况的差异,要求科技政策的具体实施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殊性。针对科技发展导致的民族文化危机,提出民族地区应通过适宜的科技政策来调控科技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实现民族地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和时间的视角进行考察,可以注意到秦文化超地域的特征和跨时代的意义。秦文化自然有区域文化的涵义,早期的秦文化又有部族文化的性质。秦文化又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秦文化也可以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总结秦文化的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应当注意这样几个特点:创新理念、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实用意识、技术追求。秦文化的这些具有积极因素的特点,可以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简要概括。对于秦统一的原因,有必要全面地总结。秦人接受来自西北方向文化影响的情形,研究者也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从小接受西方式教育,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对于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作者运用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求异比较等研究方法,剖析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后者的核心理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