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染的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意识倾向--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逐渐逃离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既定角色的阴影;在拆解与颠覆男权中心与父权的神话的同时,在绝望与痛楚的叙事中传达出"禁中守望者"的话话,即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性反抗小说以性欲描写表现性别隐喻和权力隐喻的内涵.性别隐喻小说追问男权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反抗男权文化压迫,争取女性性别自觉,建构女性话语的价值取向.性权力隐喻小说以性描写隐喻意识形态和权力运作的潜在影响.性反抗小说通过性别反抗和权力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注,倾注了向往生命自由和独立幸福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看虹录》颠覆了传统女性的形象,写了一名“闺房新女性”。小说在将女性和动物相关联时,表现出了作家的潜在的创作心理。实际上,作家的文化心理和作品表达出的内蕴,造成了对小说新的认识。小说传达出了对于生命的理解,也透露出了浪漫的诗意和感伤的情绪。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的性别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之缺失是郁达夫小说的永恒主题 ,它表现为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冲突 ,其部分原因在于郁达夫及其小说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它具体表现在由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聚焦与变异而生成的女性意象中。郁达夫小说的女性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是妖女型 ,玩弄男性 ,而行为意志不可捉摸 ;其二是天使型 ,其特质是“纯洁自然” ;其三是圣母型 ,其特质是“博爱”。这三类女性意象表现出郁达夫小说复杂的性别文化意识 ,既表现为现代人道主义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 ,又传承着传统的性别意识 ,潜隐着父系文化的男权本质  相似文献   

5.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一文中借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了电影叙事中所隐藏的父权文化性别制度,并提出了"男性/积极的/凝视者、女性/消极的/被凝视者"的性别二元对立式,以及以此为基础所产生的视觉快感。而在徐静蕾所改编的茨威格同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片中,这种性别位置被颠覆了——女性成了凝视的发出者,而男性则成为被凝视的对象。然而,在这种颠覆性的性别叙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次有意识的反击与抗争,而只是再一次对女性性别体验的遮蔽与歪曲。在此,女性的性别话语再一次成为男权文化的拥护者与建构者。  相似文献   

6.
用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考察麦家小说,可见其叙事话语中体现出较鲜明的男性性别模式,主要表现在:一,塑造男性威权形象,强化男性叙事权威;二,将女性叙事设置为男性主体叙事的补充,使女性叙事边缘化,弱化女性叙事权威;三,用男性叙事解构女性叙事,降低女性叙事的可靠性。另外,麦家小说中女性的叙事声音总是表现出情绪化、非理性、个人性、私密性的特征;而男性叙事声音则更多与宏大叙事相关联,体现出社会性、公共性色彩,并且对与男权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女性进行批判。通过这种男性中心的叙事策略,麦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多沉稳、理性、智慧、伟岸,而女性形象则基本与之相反,从而或隐或显地传达出麦家男性至上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7.
卫慧与海派文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70年代出生的作家,卫慧的创作表现出了与海派小说传统的明显的联系.她的代表作《上海宝贝》在对都市化"新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以及性爱小说的特征等方面与叶灵凤、新感觉派等海派作家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女性主体的性别态度以及后殖民色彩的文化心态等方面又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柯等人的观点,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基点,更是一个包含复杂权力秩序的集合体。《舍巴日》作为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创作转型的代表作,揭示了土家族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深刻变化。小说中时间被淡化,突出空间特征,包括地理空间、神圣空间和文化权力空间等,呈现出湘西土家族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身份。小说中的不同空间在对话时反复呈现出传统性别秩序,地理空间的性别化体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神圣空间的消解与重置体现出女性感性与男性理性的对立,文化权力空间内的两性关系则体现出男性的主导力量。从性别叙事角度考查两性关系在小说不同空间内的反复叠现,有助于了解叙事中作家对土家族内部传统性别秩序的态度,以及土家族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两性关系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基于柳词女性视角的艺术表现和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互济,对柳词中的女性物事、女性形象进行探析,从而展现宋代社会的时代风貌、考察其文人的审美旨趣、访寻其日见浓厚的市民意识。但柳词的性别文化意义,不在止于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在于它在文学领域中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并造就了词的"婉约"正统风格及其要眇宜修的主要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莫索克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段关于男性受虐倾向的故事。小说中男性带着强烈的受虐倾向,自愿成为女性的奴隶,被女性鞭打、虐待。有人说在这个小说中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改变,女性终于成为了男性的主人。然而,通过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等的分析,就会发现,小说表现出的依旧是男权文化下的男尊女卑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镇》往往因其对女性主导社会的建构和女性愿望与诉求的表达被归为女性乌托邦小说之列,但小说中女性主导世界的不够完美和作者讲述故事的小心翼翼又使其在故事与话语层面与女性乌托邦小说传统存在张力.女性主义叙事学致力于整合叙事与伦理,因此将《克兰福镇》置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可以透视出作者如何利用叙事结构暗示将"女性气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借用叙述声音表达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诉求,通过建构女性情感提供女性乌托邦的情感净化之旅,从而完成笔下的女性乌托邦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从影视改编作品的叙事空间研究角度出发,分析影视作品如何通过空间叙事来传达丰富的主题和深刻的内涵。作为一种研究架构,将影视叙事空间的文化范式分为地理空间、历史空间、虚拟空间三个维度,并以电影《画皮1》《画皮2》为例,深入分析影片的叙事空间及影片如何通过空间叙事表现现代人类价值观及生存困境,进一步探索电影叙事空间的研究范围、深度和综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以汉语与性别作为特征的世界华文女性文学,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文化特质与文化图像。文化背景的多重性,思想资源的丰富性,不同国家与地区文化形态与母体文化的整合,致使女性形象内涵有着无穷可塑性,又能提供阅读予无限可解性。置身于文化、国家、性别“三维”空间中,女性形象既充分呈示她兼收并蓄的活力,又可能陷入混沌难解的尴尬身份中。  相似文献   

14.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直至整合的一种新型的、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 ,既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 ,现实的可能性 ,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 ,又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 ,同时也说明了影视合流、互动、互补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党和政府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它们通过借鉴成功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实现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通过叙事结构的功能化展示影片人物、视角、声音的意识形态选择与对立,通过淡化女性性别身份、民族身份及文化身份的方式建构女性形象来映射新疆社会的嬗变,这些都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革命"和"解放"的总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合法性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影视化时代的影响,新时期小说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电影化特征:其一是视觉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小说的文字语言叙述注重追求画面效果;其二是听觉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小说中人物对话场景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影《满江红》中“不凡”的女主人公瑶琴在社会关系互动中的表现,分析电影叙事中的性别角色张力,探讨媒介景观中的性别,剖析其何以“不一般”的多元动因。瑶琴在事件化参与中,基于儿女情长和家国情怀所实现的性别气质主体再建,性别边界弱化与性别身份再建,为我们展现了性别在社会建构性之外,还有主体建构性;在新时代媒介景观中,通过女性不但是“绿叶”而且是“红花”的转变,可见“性别—权力”的赓续与重构;同时在资本与亚文化耦合中女性性别身份在多主体介入下的重塑,反映了当代社会动态调适的性别文化。瑶琴的“不一般”,不但指向她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等局限,具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忠义、智勇等品质的不一般;而且指向以她为代表的女性,具有主体表达及参与意愿,同时开展主体行动能力的不一般;此外,电影《满江红》在资本与亚文化耦合中建构的女主人公形象,在性别主义、跨性别主义发展情境下的文化主题下同样表现得不一般。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7,(3):55-59
高长虹小说《那个人》在第一个叙事圈套里,通过对女性优伶、女艺术家"布满了悲苦"的现实生活的不幸遭遇的叙述,讲述了女性不幸的历史,针砭了男权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压抑,对女性不幸的遭遇表达出深深的同情,对男权社会和文化的虚伪与残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第二个故事叙述里,借小说家谢与同小说虚构的"花之女神",预设了女性冲破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阴霾而获得救赎的"乌托邦"理想,而"乌托邦"的最后坍塌象征着女性救赎的虚妄。  相似文献   

19.
发表于1036年的小说《乱世佳人》给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带来了非凡的名誉,并催生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电影。在这部纪念碑式的史诗作品中,塔拉主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紧密地连接了情节的发展和美国南方文化。和小说相比,电影通过运用影视技术、增加对话、改变地点及重现女主人公的英雄形象,更为成功地表现了塔拉主题。电影在给我们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20.
依据德里达性别解构理论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从性别气质的"变异"归宿、性别取向的"灰色地带"和性别无界与真爱跨界三方面分析阿莉·史密斯小说《当女孩遇上男孩》中的性别模糊化和性别消解现象,指出史密斯的性别理念解构了刻板性别气质和性别二元建构,传达了性别气质多元化和性别多样性的信息,揭示出作者质疑异性恋霸权和颠覆性别二元建构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