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村落治理是村落政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村落政治整合的内在要求,而要实现村落社会的善治和村落政治在国家制度范围内的合理发展,完善村治结构是其关键。通过对农村村落治理现状的考察,发现:家族势力等自生秩序对村落治理影响较深,特别是能控制村治机构的产生,已经威胁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在村落的构建。这就需要强化国家权力的主导作用,整顿并整合村落家族势力:一要提升村落社会的自治能力;二要实现村落权力主体间良性互动;三要帮扶落后村落搞好经济建设;四要引导村落建立现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确定村落共同体现代转型的关键环节在于探寻变迁的路径。无论是基于学理的逻辑分析,还是基于实证的数据分析,都表明了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中村落共同体的转型不能听任市场经济和资本力量的冲击和激荡,村落共同体得以维系和实现转换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力量适度在场。村落共同体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权威认同的变迁,无不显示着国家建制性权威资源的积极发挥,是实现村落共同体的现代转型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生态位理论在村落景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村落景观的形成、构成、演化、发展等研究中,可得到以下结论:村落与生物界物种一样也有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位;村落景观在村落生态位的扩充与重叠的作用下,实现村落景观在地理层面的扩大和村落景观类型的丰富;生态位适宜度可以为村落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评价依据;生态位重叠理论对村落旅游的差异发展和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中动态演进并持续深化的。在社会流动进程中,城乡要素配置失衡、乡村社会共同体解体、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关键问题亟须解决。推动新发展阶段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恢复乡村社会的公共生态价值,也能改善城乡之间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要推动整体协调治理,实现村级治理范式的“嵌入性整合”,突破治理机制碎片化困境;要鼓励动态平衡发展,健全城乡要素互动的“联动性发展”机制,激活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提升思想价值意识,通过“公共性赋能”强化村域自治,保障村落集体利益的多元供给,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花炮节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石口村最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庆典。花炮节主要内容包括还花炮、游花炮、文艺表演和抢花炮,是一个有祈福、庆祝、纪念、祭祀、社交等多重内涵和性质的综合性节日。花炮节承载着村落历史、民族记忆,有利于地理边界、社会边界的再确立;有利于推动传统伦理与现代观念、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碰撞,实现村落秩序的整合;有利于利用文化资本,助力村落振兴,实现了文化共享。花炮节推动了村落边界的再确认、秩序的整合以及文化共享等多重目的实现,展现了村落共同体生成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旧村改造背景下,部分地区村落共同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种建构性。这种建构性共同体具有现实存在性、多元建构性、公共参与性与村民本位性等特征,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但是这种建构性共同体可以看做是目前村落社会管理秩序的一种现时性选择,有必要通过对这种共同体形式的建构来实现村落社会秩序的平衡,以长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传统村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渐趋式微,重建村落社会应秉承新的价值视角和行动取向。村落形态的空间变迁伴随文化价值的嬗变,经历了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民族/国家的符号价值、城市文明的现代价值三个阶段。传统村落的空间意义反映的是乡土文化中的风水和伦理价值,是家族伦理的空间投射,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落规划秉承的是以城市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性架构,彰显的是功能、权力、财富和现代化等理念。面对“城市规划下乡”的村落重建规划,我们有必要基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成的人文历史价值来规划村落的空间肌理,实现村落空间的意义再生产,从而达到重构村落乡土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在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它通过构建"村级‘幸福村落’创建指导委员会—社区理事会—村落理事会"三级村庄自治组织架构以及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探索出了适合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实际的层级化网络治理模式。"幸福村落"创建工作通过政府的全方位决策与部署,村指导委员会、社区理事会、村落理事会等多层级的行动与落实,村民的联动式参与形成了多层级、网络化、社区化相互结合的治理模式,既能自上而下地对接县乡政府和行政村的公共资源,又能自下而上地聚合、表达并且实现村民的利益需求,推进了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探索村落现代转型的实践路径和实现机制.基于鄂西L村的田野调查,从嵌入性视角对该村西瓜产业与村落转型的整体过程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业村落现代转型的一个可能路径,地方市场的村庄嵌入和政府的统筹整合是关键的实现机制.在嵌入与整合作用机制下,不但能够实现村庄整体性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提高农业产值,调整小农生产逻辑,形成农业生产与村落的强关联,而且还能够通过将地方市场嵌入在村落熟人社会之中,使地方市场成为维系力量,对村落社会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重组社会关系网络和再造村庄价值认同,顺利实现维持型村落向发展型村落的现代转型.最终,现代化进程不仅没有消解乡村,反而显示出传统农业村落对于现代化的应对力量,这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项关于蒙古民间信仰的田野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选择了一个民间信仰比较密集的蒙古村落--珠腊沁村,从村落的角度对多层次信仰问题提出了实证研究的结论珠腊沁村多层次信仰结构与村落民俗社会的多层次组织结构产生了紧密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因行政社会手段巧妙设计而成的,而是从村落形成之初在习俗中自然形成并世代传承下来的,是珠腊沁村信仰民俗传承世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体系的过度依赖,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主体性明显不足。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村庄特点及实际处境的判断,文章提出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推进导向和发展思路,强调农村社会工作导向应从个人、家庭服务转向村庄服务,从问题解决转向关系调适,从经济帮扶转向文化帮扶。村庄本位的农村社会工作可以在村庄社会关系调适、经济资源整合与共同体意识培养方面等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助力培植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其要义在于更好地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发展,并在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务模式创新上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作为现代城市与传统村落之间的"混合社区",城中村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改造城中村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构建与身份转变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学视角,对湖北宜城一个地方市场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地方市场发展与熟人社会的特性紧密相关。一方面,村庄社会关系、地方性规则、社会网络塑造地方市场秩序;另一方面, 市场网络、市场规则、市场理性也在形塑地方社会关系、社会网络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熟人社会中,社会与市场的互动呈现出从单向嵌入到双向嵌入再到动态互构的发展过程,而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和社会治理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熟人社会与地方市场互动机制的理论化,拓展了市场与社会关系研究的中国经验和理论命题,也能为当前乡村振兴中有效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社会稳定.目前,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凭借资源的限制:社会民主政治氛围不浓厚、良好法律环境及社会支持力量缺失是其外部资源贫乏的主要表现;内部则表现为人力资源及村财的极度贫乏,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因此,创造和谐的政治氛围、完善村民自治立法、提高村干部素质、改革村财制度等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人群的"量化"的元素和形式化的特征是社会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实践领域如农民组织建设过程中却常被忽略了.文章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自然村落中自然人群的规模和其一些基本构成属性进行研究,发现地缘、情趣、性别和年龄等基本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交往的对象和规模,这些特征也是农村发展的干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重要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7.
淘宝村是以农户为网店经营主体的新型农村产业集群。基于8个发展比较成熟的淘宝村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质性研究集群社会资本对农户网店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集群社会资本通过作用于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3个中介变量影响农户网店经营绩效:集群网络和集群声誉通过作用于资源获取对农户的网店收入产生影响;集群网络和集群规范通过作用于创新能力对农户的网店收入和销量产生影响;集群声誉通过作用于市场开拓对农户的网店销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乡土知识及其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的观点对乡土知识进行定义后,论述了乡土知识在山地居民的生活、森林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针对乡土知识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并面临失传和消亡威胁的状况,文章提出在挖掘、利用和弘扬乡土知识的同时,还应对乡土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而数据库建设是乡土知识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当地居民积累生活经验、寻找生存之道,最终实现农业永续发展的智慧结晶。 本文以其核心区域王金庄村居民的日常饮食入手,意在描述梯田社会中食物从破土而出到送入口中的全过程,呈现当地在自然与文化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这种与自然相适应的文化模式以及由此而生的生态观念,形成了以藏粮于地、储粮于仓、节粮于口为主要内容的饮食体系,影响着当地人的行为选择,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福建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运行机制,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认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