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这样一个关于信用的定义无疑具有极强的张力,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解释所有人类个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即信守合约,诚实交易,摈弃机会主义行为,既与信用的一般定义相吻合,紧扣重诺守信这一信用的内在规定性;又符合经济信用的特点,着眼于诚信交易,信守合约,决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经济交往中对方的利益。诚信、信任与信誉是同信用密切关联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信用的发展,是深深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新经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信用在新经济发展中内涵丰富了,信用活动的内容与范围扩大了,现代信用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经济条件下,需要重新理解信用、认识信用。信用是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经济运行的规律上,从经济伦理和法制的建设上,认识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在我国发展信用,重建信用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信用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最先出现的是信用的伦理含义,其次出现的是信用的经济含义,最后出现的是信用的法学含义。现代社会的信用概念是历史上诸种含义的统一。"信用"一语与"信誉"、"信任"的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对信用品质和信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信用的伦理内涵分析,要建构讲究信用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信用的伦理价值,大力建设当代中国的信用道德,大幅度地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信用体制的建立。而信用问题不仅是个经济学问题,而且是个伦理学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一  相似文献   

6.
税收信用是维系整个税收活动健康持续的生命线。依据“信用”一词的内涵挖掘税收信用的内涵及其组成部分,并从伦理、法律、经济角度探析税收信用的三重属性,针对中国目前税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税收信用缺失现象,以税收信用三重属性为主线,提出构建中国和谐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经济学界大多数学者基本上将“信用”定位于一种经济伦理现象,并循此含义来谴责经济领域的失信现象。但是解决失信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信用作为规律的性质和信用规律何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本文根据信用反映经济关系的基础,通过信用的本质、发展过程、现代形式和巨大作用阐述,以揭示出信用这种价值的特殊运动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信用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所需要的三方面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黑格尔伦理学的几个突出创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传统伦理学之仅仅讨论价值领域或礼风民俗,黑格尔的伦理学关注远为宏大的视域,它是对人类整体的自由生存的集中探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许多突出创见。在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中,在历史上和学术上被割裂的各个概念和领域,比如伦理和法,被完整地统一了起来,使伦理成为一种全整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大地扩展了伦理学的领域;他丰富了伦理学的内涵,以"精神"统一了伦理意识和伦理现实,将权利和需要作为伦理的基础,并系统地阐述了伦理的辩证内涵;他厘定了道德和伦理的差别;他将伦理视为自由的实现,将自由视为伦理的目的;他将伦理的真谛指向了由自由意志所塑成的普遍性——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信用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商业文化的灵魂。对信用问题从伦理学、文化学、商学乃至法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从而揭示出信用现象的文化内涵与信用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研究的重要性及政府信用模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社会各界对信用的研究已超出了借贷信用的内涵,回归到了信用的一般意义即诚实守信上。不仅如此,信用的研究领域已不限于市场信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政府信用亦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从信用结构看,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市场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用推动和发展的。但是,目前对信用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关于如何衡量信用的大小这方面的研究却未曾出现,创建一个简单的衡量政府信用大小的一般模型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用缺失是一种道德社会的失范形态,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之中,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在目前转型社会状况下,信用缺失对于面临市场经济、WTO、信息时代挑战的中国社会发展尤为不利。由此,构建"内在制裁力"与"外在制裁力"相统一的信用伦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信用本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用是经济主体之间达成契约、实现交易的必要条件,因此,信用不仅体现在延期交易和资金借贷这样的特殊交易形式中,也存在于一切形式的市场交易活动中。信用的本质就是对契约关系中的义务承担者履约意向、履约能力和履约后果的确定性预期。信用的运动表现为信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信用的过度膨胀和过度收缩则是信用的两种畸形运动方式。一个经济主体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一旦形成外围中心式的信用结构,就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从局部信用和社会整体信用之间的关系看,局部信用的丧失通常会促使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趋于完备,但完备性契约能够降低风险、减少长期交易费用的假设是以良好的社会整体信用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信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用至关重要 ,将信用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使之成为信用权 ,是对信用进行保护的最佳途径。信用权以个人信用为主要表现形式 ,以实现交易中的信用利益为内容。在民法中 ,信用权是主体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这既是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 ,也是适应和保护信用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信用和诚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用和诚信有联系又有区别。信用体现的是经济关系 ,作为信用制度属于上层建筑 ;诚信体现的是道德良心和人格 ,属于意识形式 ,是构成经济信用的道德因素。不能把信用和诚信等同 ,都看作道德概念或规范 ,但也不能把诚信说成经济规律。明确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对于加强市场经济的信用建设和道德建设 ,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游企业信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旅游企业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制度环境、信息经济学和信用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认为应通过树立旅游企业的信用理念、加强旅游信用制度建设、塑造旅游企业信用品牌形象、加强旅游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设等措施来重塑我国旅游企业的信用.  相似文献   

16.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供给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这一制度变迁完全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与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相悖,导致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农村内生性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农村经济主体自发选择过程,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从外生性走向内生性是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市场秩序扩展及深化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横向比较,缺乏信用的问题在任何国家或地区都程度不一地存在着.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来看,传统社会中的诚信具有空间和行使对象等方面的高度有限性,这种"高"信用水平恰恰是市场空间有限、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不发达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领域中的高信用程度与个人选择集合和市场交易的空间狭小、不诚信无利可图、官方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而如果放眼整个社会,尤其是政治领域,就会发现种种不讲信用的现象.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信用水平比过去低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眼下的信用问题不是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引致的,相反,它恰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体系重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而有效的信用体系 ,是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保障经济有序高效运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信用机制 ,经济活动就会出现混乱。当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失信行为 ,并且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信用机制的完善、法制化及在经济运行中的强化 ,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实现持续和良性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企业性质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以利益、契约和义务为纽带,通过商品与资本的创造与经营获取适当利润的协作组织。企业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实体,而是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伦理性的二重性实体。因为,企业的各种关系既是经济关系也是伦理关系,企业的目标既包括经济目标也包括伦理目标,企业的信用既包括经济信用也包括伦理信用。由此,企业各个层面的活动均不可能也不应该摆脱伦理道德的约束,人们对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可以也应该进行伦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本文以信用评级加速器效应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金融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评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评级的影响因素、信息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出金融危机会通过恶化金融体系稳定性、经济增长前景和财政稳定性而推动信用评级下调,并且,信用评级下调会通过负向信息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和阈值效应恶化金融危机传导,评级加速器效应的存在加快了危机传导速度、扩大了危机传导广度、增加了危机传导深度.最后,探讨评级加速器效应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在弥补资金缺口、危机救助及时性、避免错误信号传递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