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城市的开展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乡镇是执法的重点之一,乡镇机构面临着新一轮改革的要求,乡镇政府也急需转变职能,乡镇执法队伍有待建设,有必要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乡镇拓展。在乡镇设立综合执法机构,作为县(区)综合执法机构的派出机构,将成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乡镇的运行模式,同时,相关的行政机关也应调整权力,理清与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市场监管领域前赴后继改革的浪潮中,湖南省通过部分地区试点先行、全省铺开的方式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融合精简机构的改革理念,市场监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改革进一步推进,在集中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遗留问题的同时,又出现执法理念缺位、法律法规滞后、人员配备缺失、运行机制不畅等新难点。可以通过顶层设计精准化作指引、法律法规全面化废改立、队伍建设专业化树根基和工作机制系统化强内核使湖南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水平在稳步提升中见佳绩。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是保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得以贯彻与执行的行政行为。随着经 济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行政执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环保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认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起步较晚,全民环保意识不强、保护和执法成本远高于破坏和违法成本、传统的属地管理原则、环保部门法定权限 薄弱及环保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当前环保执法困难多的基本原因。本文就如何强化环保执法力度,提出了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执法权力和能力、加强法制和队伍建设、完善科学考核体系、健全监督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行政执法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业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的一项新的工作。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存在认识不足,执法体系建设滞后,主体、行为规范不够,执法人员素质经验欠缺等不足。文章从执法和监督两个层面分析了其原因,重点提出了推进综合执法、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和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四项对策措施,以期探索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的必然要求。抗争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执法主体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对象逐利本利的诱导和执法行为方式不当所致。在实施行政执法改革时,要把握好建设"法治政府"这个目标,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原则,体现"执法为民"这个根本,开发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去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管理平台和扶持民间自治组织去协调好执法对象的利益,运用沟通执法和执法和解去创新执法方式,降低执法抗争性行为的发生概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区域特点的综合行政执法"升级版"。  相似文献   

6.
农业执法是适用法律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解决农村、农民、农业同题的主要保障手段.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执法现状比较落后,应尽快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从机构设置、经费管理、人员配置、制度建设、监督体制等多方面人手,建成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行政和谐.目前,要促进依法行政,实现行政和谐,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认识行政执法的目的和功能,正确处理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变革行政执法方式,推动行政执法方式由分散执法向综合执法、由运动式执法向常态化执法、由高权执法向民主化执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析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伴随着城市扩张和文明卫生城市的建设而产生和发展,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重重: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权力来源模糊、权力划转不稳定、权力范围过大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的办法有:制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应强化解释说服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近年来通过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执法主体建设、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实现较大提高。针对尚且存在的执法依据不健全、执法主体设置不尽合理、执法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执法改革,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规范执法意识,注重发挥人民主体的参与作用,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实现合法、规范、文明执法。  相似文献   

10.
农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体混杂,力量分散,权威不高;执法依据不全,权力交叉,不够完善;执法程序不一,制度不严,尚需规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规范执法主体,调整执法机构,实行综合执法;履行执法程序,制定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改革立法决策,搞好立法协调,完善执法依据;提高队伍素质,深入普法教育,强化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1.
垂直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的权责对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以及环境治理困境倒逼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省级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正是结合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应然的理性选择。基于地方政府限权和环保部门放权的分析框架认为,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虽然能突破"属地管理"和"双重领导"带来的执法困境,但并不能完全抵制地方政府以其他形式进行合法性行政干预造成的权责不对称。因此,应通过加强"权责匹配"与"执法下沉"协同规避"地方化";突出"责任倒查"与"执法督察"结合强化"行政问责";注重"跨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互动实现"协同治理"等方式动态调整地方政府限权与环保部门放权之间的平衡点,进而实现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权责对称。  相似文献   

12.
西部民族地区跨域生态环境问题往往出现在不同的行政区划中,既表现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性,也表现出西部民族地区跨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造成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属地治理”的失灵,亟待革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协同共治是一种旨在超越单一治理主体与破解跨区域范围的新型治理模式,与西部民族地区跨域生态环境治理诉求高度契合,能够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凝聚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共识,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内部合法性。因此,将协同共治嵌入西部民族地区跨域生态环境治理全过程,从理念构筑、法律规制、组织保障、制度安排四个维度进行路径探索,大力推进西部民族地区跨域生态环境的协同共治,进一步增强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源自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法之中,利用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实现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然而,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还存在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如何衔接、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引入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避免“放弃权利”等问题。因此,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制度,应保留该编救济私益的特征,限于对与私益损害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并从代修复主体扩张与代修复顺位设计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n the FTZ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and optimizing the legalized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he FTZ.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ule of law-based government,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nd the theory of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n the FTZ is defin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ordination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n Shaanxi FTZ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Shanghai FTZ and Fujian FTZ etc.,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form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FTZ be deepened, the basic multilateral framework for coordination of inter-department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be established, the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be improved,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be buil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nforcement teams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in the FTZ.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司法大数据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情况、基本样态、核心成因与治理之策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运用刑法手段惩治生态环境犯罪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效能,尽管污染环境罪等典型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近年来处于冲高回落阶段;但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要素的交互在空间与密度上依然广泛与密集;基于刑法惩治所压制的生态环境犯罪发案与犯罪的原始动能之间仍呈现出一定的二元离散;部分生态环境犯罪发案显示出犯罪人基于生活利益而获取自然资源的客观情形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依然存在;提升刑法治理生态环境犯罪的效能尚需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维提升,从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高质量发展。就微观层面而言,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影响,自2020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数量呈现出巨大下降。但需明确的是,此种下降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与暂时性,在本质上是由于人民群众基于居家不出而形成的。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常态化、精准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仍将与生态环境产生广泛交互,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普遍。为巩固生态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效能,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律普法计划与生态环境犯罪预防治理计划,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对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典型的生态环境犯罪的相关法律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鼓励通过发展替代型产业等方式,通过多元治理方式,切实使生态环境要素所在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利益保障与生态环境的冲突减少到较低水准,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切实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政约谈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执法方式,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且与当前环境治理模式从行政管制向行政服务转变的理念相契合.从制度设计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国内环境行政约谈制度立法和实践的考察以及国际行政执法方式转变分析,发现中国环境行政约谈制度还存在较多问题,如较高层级的法律规范框架缺位、约谈事由不科学、约谈结果偏离非强制性轨道、约谈程序缺乏等.基于环境治理理论得出,环境行政约谈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未来发展应重视激励性作用、预防效果,在明确环境行政约谈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加强立法供给,规范实践运行,提高环境执法绩效.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特有问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试点发展至今已经十六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仍然面临着管理和信任危机。要走出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必须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本文以广州城管建设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面临的困境,对今后城管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的理论根基,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指引。执法工作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与人民的联系最密切,与人民的关系最紧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严格执法的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严格执法的应有之意。党的领导既是推进严格执法进程中的指路明灯,更为严格执法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制度本源、主体、发展动力,更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手段。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格执法的方法论论述,从确立执法的价值追求、建设执法队伍与健全执法制度三个层面系统厘清了全面严格执法的实践进路。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价值追求,以严格塑造法律公信力、以公正提升执法质量、以文明加强执法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不仅要树立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法治信仰,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而且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效率,完善执法人才培养机制,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现实支撑。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执法制度,要从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执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解决好环境资源问题,而环境资源问题解决的地实施.文章探讨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因素以及深层基础原因,同时提出了要从建立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配套环境法律实施的外部制度,加强环境法律监督,加强环境法律宣传,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司法水平,建立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完善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道德与法律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两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自觉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对保护环境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两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