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问题是德国理论传统的核心议题之一,韦伯在他的社会理论中也集中关注了该问题。对韦伯民族观的理解可以从他对民族属性的判断以及民族的具体内涵两个层面展开。就民族属性问题而言,相较于德国传统形而上学的有机体论民族观,韦伯从经验科学角度展开对民族的考察并赋予民族以经验性;对于民族的具体内涵韦伯的认识中存在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双重设定。对韦伯民族观的辨析有助于进一步澄清韦伯的民族主义观念,因为在韦伯那里同时存在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韦伯政治评论文章与社会学理论论述,文章分析了韦伯思想对现代国家经济功能的论述,即一方面要以民族最高利益为考量做出最终的决策,另一方面要提供某种社会正义的前提。文章认为,韦伯的国家观不仅建立在民族或文化的概念之上,也不仅强调了国家垄断暴力手段的强制性方面,而且建立在一个历史演进的视角之上,即现代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自由、独立、创新等经济心态和道德规范,以及志愿性的社会组织原则,从而在韦伯有关国家与经济发展的论述中提出了"社会"这一层次,为进一步建立韦伯的国家社会学或者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的某种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科层制与“官僚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伯在其一系列政治文论中,对他在社会学理论中力呈其“技术最优性”的科层制,提出了极其激烈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韦伯认为官僚统治窒息了人类社会的超越精神和价值创置。许多韦伯研究者都认为,这是科层制在现当代工业化社会中特有的逻辑结果。而像马尔库塞等,则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有待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来解决的。但是,如果把韦伯的这些观点,与他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论述,尤其是他关于中国古代科层制的分析结合起来看,我们便会发现,任何时代的科层制,实质上都是一种“官僚精神”的体现,它具体表现为:(1)世俗理性主…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与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韦伯的社会学中,各个分支社会学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宗教、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混成一体,很难区分出中心和边缘。也正因如此,论述韦伯的教育社会学,就绝非是在描述韦伯社会学中一些处在边缘的非体系性的有关教育的散论,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它内含着丰富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性。在“韦伯的教育社会学”层面,我们可以讨论韦伯就教育究竟著述了些什么;在“韦伯式的教育社会学”层面,我们可以着重探讨后人在韦伯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下进行了怎样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韦伯的社会学与教育”层面,要讨论的是,从韦伯的社会学原著中,或者从有关韦伯社会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什么样的具有深层次启发意义的教育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5.
韦伯的早期社会理论聚焦于农业问题,他将农业研究的议题直接关联到国家与文明:一方面,韦伯将国家理性视为农业问题的终极价值判断,形成了“农业 国家”的问题视野;而另一方面韦伯又从农业出发,围绕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政治结构构建起了关于文明研究的一般性分析框架,这构成了“农业 文明”的分析脉络。韦伯农业研究向国家与文明议题的延展使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农业社会学色彩,而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以及恰亚诺夫传统的农业社会学理论相比,韦伯的农业社会学研究又突显出了不同的问题景观,因而对于拓展农业社会学的学科视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6.
韦伯在西方社会学和社会理论史上处于经典作家的中心位置,其学术史、思想史地位堪与涂尔干和马克思比肩。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韦伯这样的西方现代学术思想巨擘在中国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甚或为人所误解。但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有赖一代学人的共同努力,韦伯研究竟迅速传播开来且蔚为大观,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已获长足发展。苏国勋先生的《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1988年甫一问世,即被争相研读,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本著作可说是开启了中国学界系统绍介和研究韦伯的先河。苏先生的学术轨迹,可以折射出韦伯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从韦伯的视角看现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命运,这无疑是个很好的社会理论分析的切入点。将韦伯所擅长的对现代社会病理诊断的理论特色贯穿于对"文化大革命"后的反思、80年代后期的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及文化讨论中,有效地突出了现代社会理论的本土化问题意识。事实上,韦伯对包括儒教和道教在内的传统东方文化的批判并没有否定中国进入现代性的可能。把握他思想中诸如"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等二元张力的特质,有助于理解现代性和面对现代性的意义,特别是对解释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以及全球化时代的"现代性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导引作用。并且,对在社会大变革中如何借助现代性理论资源来指导实现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公民社会的成长,均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值此《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一书(增订本)即将再版之际,本刊特刊发苏国勋先生的《从韦伯的视角看现代性——苏国勋答问录》一文,以飨社会学界同人,并以此文为契机,为推进韦伯及现代性的深度研究再添一把薪火。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的民主》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的一部巨著,对该书的研究和论述不胜枚举,但基本未涉及托克维尔关于美国种族与种族关系的认识。事实上,托克维尔通过实地考察美国土著居民和黑人的困境,对美国白人和黑人与印第安人间的种族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评论,指出作为支配群体或多数人群体的白人不仅在法律上有权界定自身,而且还能通过自身历史和文化界定社会价值观,建构种族差异,美国的种族社会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被社会建构的过程。白人特权和种族主义根深蒂固存在于美国的法制和民情中。托克维尔还分析了基于白肤色的财产权和白人特权对白人产生的负面效应,他认为,白人从作为统治民族中获得的心理利益蒙蔽了白人,使他们看不到这一体制对他们征收了实质上和精神上的重税,他也由此预见到种族关系在美国难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2020年恰逢韦伯逝世一百周年.百年前,韦伯对我们时代命运的反思在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康德主义的熏陶下,韦伯思想充斥着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张力,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价值中立与悲观主义、文明比较与西方中心主义交织起韦伯学说广阔的理论解释空间.韦伯思想最重要的价值是其复杂性理解方式,在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上坚持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拓展了经典社会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在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韦伯学说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仍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舒茨的社会行动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对韦伯理论进行批评的基础上的,通过对"行动"与"行为"、"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等问题的澄清,舒茨补充和发展了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但是,舒茨社会行动理论还存在一些内在的矛盾和困境,正是在这一点上,他的行动理论受到了高曼的严厉批评。但批评意见不足以掩盖舒茨对于社会学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郑飞博士的《马克思与韦伯社会理论比较研究》一书以纠正人们通常对于马克思和韦伯思想的误读为鹄的,因而在中国急速建成现代社会,从而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现代性之时,这一著作对于马克思与韦伯的比较研究便尤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理解而言,马克思与韦伯的重要性与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在对于这两位伟大思想家关于现代社会思想的比较理解问题上,却存在着严重的争议和误差。当前国内学界对于社会理论、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社会哲学在冷置多年后的重新高度重视,亦足以说明回到现代社会理论创始人及其视界并予以重新审视,已成为当今理论研究之一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青年韦伯从对西方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分析入手,试图寻见他毕生追溯的资本主义起源。《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目前少有的介绍青年韦伯农业社会学的汉译作品,文集收录的四篇讲稿分别触及了西方文明的“农村化”、农业工人与农业资本家、农业转型中的国家干预及农业资本主义的风险等议题。韦伯的农业社会学论述既有学理价值又有时代价值,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化议题极强地观照了中国今日之农业发展方向。回顾近二十年的“韦伯研究”进路,突破既有认知框架,重新走向韦伯的研究起点亦即“韦伯研究”的起点——农业社会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伟大奠基者,提出了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命题。关于民主,韦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在他博大精深的著作中不乏关于民主的洞见。韦伯从现代社会日益官僚化这一前提出发阐述了精英民主观点,认为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韦伯的精英民主理论改变了经典民主理论的发展路径,同时他对大众的作用估计过低;韦伯的精英民主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对于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比较研究却给其身后的研究者留下了一个难题,即他所秉持的法律观究竟是什么?哈贝马斯以韦伯在其“支配社会学”中关于“法制型支配”的相关表述为切入点,确认韦伯所持的是实证法(反自然法)的法律观,进而从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法律观念与现实这一“外在视角”以及理性化这一“内在视角”对韦伯的法律观进行批判。然而,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研究本身即在很大程度上蕴涵了对上述批判的反批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涂尔干和韦伯的相关著作的阅读基础上,梳理了涂尔干和韦伯有关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研究方法.涂尔干的学术,致力于使社会学从传统的思辨性体系中独立出来,涂尔干的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提供了经验的对象、实证的方法和规范的研究;相对于涂尔干将"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韦伯则更关注对社会行动之"意义"的把握,韦伯认为,对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而言,只有将"意义"考虑在内,其解释才可能是妥当的,社会学诠释性的解释,相对于自然科学观察性的解释,不啻是一项额外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帕克是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最为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贡献是开启了都市生态研究以及种族移民问题研究,在这些社会学研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播学思想,这是他对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尽管其理论体系存在巨大缺陷,但从文化路径研究种族问题,是一种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发展规律及对策研究 ,历来是民族理论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往我们主要从社会的某些方面如阶级、民族文化差异等与民族问题的关系来研究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人类赖以维持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 ,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是以国家为单位构成的 ,因此 ,在多民族国家中 ,民族作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各民族的成员以何种方式被组合进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 ,以及在该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自身生存状况对我们认识民族与国家 ,民族和民族关系均是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雷沛鸿的教育改造、社会改造思想和他的民族教育新体系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社会改造是目的和方向,教育改造是社会改造的工具,二者必须结合,这是雷沛鸿的一贯思想。而他所构设的民族教育新体系则是教育改造这个工具的宏观架构。本文还论述了这个体系的特点,指出雷沛鸿实际构筑的民族教育新体系与他理想的民族教育体系之间的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韦伯的理性化理论及其深受二人影响的社会理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倾向于认为以韦伯理性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性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极,它们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理论维度对同一目标即工业社会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激烈的批判.在此基础之上,理性化理论是对异化理论的一种回应,两者可以在更深的层面上、更广的领域中相互交融.因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韦伯语境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阐释与充实.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的德富观王晓刚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研究论述了当时社会实际生活和理论研究中人们普遍关心而又争论不休的善与至善问题,从而构成了他的伦理学体系。在对善的分析、幸福的探讨中,亚里士多德阐发了道德与利益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20.
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可能解释-韦伯对边际效用理论的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杨  童潇 《东方论坛》2003,(2):101-104
韦伯是经济社会学中较为偏向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家,他的经济学理论背景和社会学的关怀使他在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时,呈现出了与以往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韦伯经常参考边际效用理论,此时社会学虽处于前科学阶段,但韦伯贯彻了他独特的理想型概念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原则,因此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那场关于方法的战斗中,表现出来了与以施穆勒为首的主张政策论的正统保守派和以布伦坦诺为核心的力主科学论的学者都不同的观点,这就是"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的原则.韦伯试图与历史学派和传统的边际效用理论学派厘清界限,强调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关键在于描述而非预测人类行为.但即使同样采用个体主义分析方法,韦伯关注个人选择如何集合而成宏观秩序,和这种宏观秩序提供给个人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他与经济学家、心理学家迥异的观照人类行为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