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网络媒体是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媒体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利用其传播优势协助政府进行危机信息沟通,实现其联系政府与公众的枢纽作用,是政府危机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了网络媒体角色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协调联动机制分析模型以及决策过程分析模型,以期对危机管理中网络媒体的角色定位和作用问题进行比较完整的理论解答.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危机事件频发,在危机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常常处于混乱状态,各种信息复杂,难以求证,传播系统也失去常态。要避免危机事件造成社会损害,需要政府和媒体提高认识,运用危机传播理论,做好危机报道:政府要提高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做好危机传播;媒体要建立危机传播预警机制和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议题建构的作用;危机事件后,要做好危机传播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危机频发的时代,网络媒体因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危机公关中彰显独特的魅力.在网络媒介危机公关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厘析归因,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应对网络媒体的危机公关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政府危机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危机管理是建立高效政府的重要内容。从近年来的政府危机事件的解决中可以看出,政府危机管 理中的传播已经成了政府危机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及时的政府新闻发布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有着无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政府危机管理中在危机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政府危机传播提出了建 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频发的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正集中而尖锐地考验着政府和媒体的决策与应变能力.基于汶川地震和海地地震的媒体呈现,比较分析两次灾难危机的传播管理,研究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作用在不同体制下所发挥的殊异效果,探索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体制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真实的高校危机案例为背景,利用情境模拟方式,以社交网络(人人网)、博客(新浪微博)和网站(学校官网)为例,对高校危机管理中的网络媒体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危机征兆出现时,及时的危机管理(信息公告)能有效维护与改善学校声誉,并能降低学生的危机行为意图;(2)危机管理中选择社交网络比博客、网站更有利于学校声誉的维护与改善,并能更好地降低学生危机行为意图。因此当高校危机征兆出现时,一定要及时且持续地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危机管理,且社交网络是首选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众多企业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危机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危机识别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为规避、降低危机的侵害,企业应依据有效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抓住危机管理的战略要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由宏观环境、企业竞争环境变化以及由自然灾害、媒体不利报道导致的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9.
微博:政府危机公关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因其快速和便捷的特点成为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在政府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政府都可以借用微博进行舆情监测、民众沟通和形象修复,从而获得危机公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当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政府危机公关,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同时发挥民间力量在社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公共危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正确处理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有赖于对“社会”一词的新认识,即社会本身蕴涵着化解危机的巨大能量。历史和现实证明,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危机管理与政府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管理是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政府发展中运用危机管理已经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该文从危机管理与政府发展的互动视角,对危机管理的特征、原则以及政府发展的目标、特征、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察,阐述了危机管理与政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危机管理促进政府发展,政府发展强化危机管理效度的论点,提出政府应充分利用危机管理这一契机更好地进行政治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政府发展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危机与我国社会危机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危机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采用了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危机的内涵和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社会危机发生的特点和诱因等方面的问题。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所具有的过渡色彩和诸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加剧了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公共风险,增加了公共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旅游 ,作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人类经济活动 ,与其他人类经济活动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 ,因而必须加强危机管理。本文从旅游业的行业特征入手 ,分析了旅游业危机的引发因素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思考 ,对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和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论有效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以“重庆暴雨洪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2007年夏季发生在重庆市的"特大暴雨洪灾"暴露出我国城市危机管理的诸多漏洞.构建有效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要从如下几点着手: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重视与媒体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科学构建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成为理论研究的现实课题,基于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应该让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中,非政府组织以其志愿谋公益的精神、能够有效整合应急资源、危机治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及较强的行动力等优势应该成为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合作伙伴。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的正常阶段、预兆阶段、爆发阶段、恢复阶段可以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但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还存在立法缺失、衔接有缝、自身实力不足、公共信任度不够等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观念,科学设计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各项改革,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酝酿着诸多不稳定因素,这极易引起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政府如何应对这类危机事件,保证社会稳定,恢复经济秩序,维护其公信力和合法性,便成了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建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内外学校突发事件与危机不断出现,学校危机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中对学校危机管理进行界定,并讨论了学校危机分类。运用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的6项基本要求: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做好危机应对的预案;预警的级别与分级处置;警讯点的识别;危机的处置流程;危机的复原。阐述了学校危机预警与处置的3个关键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相应的法制与法规、校规与校纪的教育;建立良性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机制和危机处置技术支撑体系;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创新风险已成为阻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加强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互联网既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公共舆论空间,已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同时也成为信任危机的来源地。尤其是在新时期借助互联网,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危机更加凸显出来。加强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是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地方党委、政府信任危机的根本举措,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掌握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活有效的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