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技术是一个过程——略谈技术与技术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史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技术.人们总是先有一个对技术的基本看法,才会有对技术史的研究.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及其本质的探讨就是技术论.技术本身是发展的,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是随着技术形态、组成技术的各种要素、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对此,技术史研究工作者应该从技术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技术的不同理解.技术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技术是客观的手段同主观的能力相结合的产物,技术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没有过程便无所谓技术.对技术的这种理解,将给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给技术史研究明确了对象和范围; 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技术史的研究不仅仅限于技术发展的外在形式,而且可以深入到技术发展的内容,深入到技术的体系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牛津版<技术史>关于蒸汽汽车发展史的记载和收藏于旅顺的一辆美国产蒸汽汽车,分别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展现了蒸汽汽车发明与创新的兴衰过程,并表明技术进步的范式转换决定了蒸汽汽车的兴衰;而技术进步的基本范式又由技术的内在结构范式和外在社会范式所构成.从技术的内在范式和外在范式相统一的角度看,技术进步的真正含义是尽可能在减轻环境与能源的压力下,最大程度地谋求人的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3.
技术哲学与技术史: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哲学和技术史都起源于德国,是20世纪发展迅速的两个研究领域或学科门类。两者虽然研究主体都是"技术",但这个"技术"概念在这两个研究领域或学科中是不同的。技术哲学研究的技术有很强的抽象性,技术史研究的技术有很强的实证性,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范围、方法论、价值观、学科性质、学科成熟度、成果表达、研究人员素质等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正如拉卡托斯套用康德的格言所说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那样,完全可以认为:"没有技术史的技术哲学是空洞的,没有技术哲学的技术史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国际技术史权威期刊<技术与文化>最近十多年来有关技术创新史的论文进行了综合考察,参照文学理论和史学研究的新进展,从整体上对这些研究的方法论进路作了"文化研究"的理论概括与定位,从而尝试性地思考了国外技术史家在技术创新史研究中是如何引入建构论作为技术史的解释范式,并通过改进该范式,从而推动技术史走向对技术创新的"文化研究"路径的.思考了该解释范式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对技术创新史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主要是对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史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对其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FDI、技术进步与就业:国际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DI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与就业是经济发展中需要理清的两个重要关系.通过结构性建模和动态面板协整估计,得到一个值得关注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FDI能显著地促进就业,但却妨碍了技术进步;对于发达国家的影响则恰好相反.根据教育水平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依次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样本划分;比较发现,这些制度性因素的恰当改变能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对FDI技术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哈拉维为代表的文化批评学者重视作为一种政治身份的赛博格,但却缺乏技术史的视域,忽视了作为技术化身体的赛博格.事实上,技术史就是人类史,人类拥有自然与技术的双重起源,始终与技术共同进化.与此同时,诸多的技术并非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组成了统一的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总是相互作用,最终趋向平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系统虽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系统,但是并未质疑自然人类身体的合理性.在正在形成的超级工业系统中,数字化的世界图景取得了支配性地位,自然人类身体因为其无法彻底地可计算与可控制,反而成为了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人类不得不用技术改造原初的身体.人的赛博格化的过程,也是自然人类向技术人类的命运性过渡.  相似文献   

8.
    
选择与资源禀赋相协调的技术进步类型将有效提升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法,对1995—2015年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要素禀赋地区的要素投入偏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考虑能源投入以及碳排放强度时,物流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被显著高估,且资本密集型地区的TFP增速最高;其次,多数地区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要素投入偏向于资本的使用以及劳动力的节约.从不同类型的要素禀赋地区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与地区要素禀赋并不完全匹配,且存在技术选择"悖论",这是导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深化要素市场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选择与要素禀赋类型相匹配的适宜技术,降低技术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模型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关系,模型显示:(1)劳动收入份额与技术进步作用表现出双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组合模式决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而技术进步偏向性更是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强化对收入分配结构作用,即纯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影响有限,而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收入呈现相依性和非线性共变特征。(2)劳动收入份额对技术进步偏向性方向的影响并非固定,而是存在临界效应,当劳动收入占比达到这一临界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选择无差异。若劳动收入占比小于或大于这一临界值时,企业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选择将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途径,构建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4年,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负相关,未表现出预期的正向作用;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G 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拒绝行为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拒绝是相对于企业技术创新采纳而提出的,两者是因一个决策问题而生的两个选择行为。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拒绝行为就是指企业在评估创新机会后,做出不予采纳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拒绝行为主体只能是企业家——企业的经营者,而拒绝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家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不确定性、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资金短缺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主要在于技术依赖观念的影响、科技体制的束缚以及政府政策的制约.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我们应树立自主创新的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官本位意识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官本位意识较盛行,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包括思想教育、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等多种手段,淡化官本位意识,大力弘扬科技至上和能力本位意识,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真正完全确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基于本地的研发投入所形成的自主创新;二是基于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及消化所引发的二次创新。在明确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机理,并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过程中吸收能力的影响基础上,选取2003-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L-P模型中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的交叉项,通过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我国东部的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中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则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理性是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公共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公共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公共理性表现为科学发展理性,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对求解中国转型社会问题的最佳回应;二,对古今中西公共理性的扬弃和创新。科学发展理性的公共价值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技术创新,它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生产过程的创新和组织管理过程的创新。技术创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日两国的技术发展史就是技术创新史,两国技术创新深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技术创新属于自主独创型,日本属于引进型技术创新;近代中日两国的技术创新都属于引进型技术创新;战后中日两国的技术创新在自主独创和引进模仿中经历了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温州近年来出现了企业家“跑路风波”和部分企业外迁等产业升级难的现象。本地创新资源不能满足企业升级的需要是温州产业升级难的重要原因。在丰富本地创新资源和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要形成基于创新的新优势,地方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要坚持长期的高强度的创新投入,积极塑造有利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国家创新政策应注重鼓励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行业技术和质量标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激励和倒逼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8.
“因俗而治”是清代对蒙古族立法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是清朝统治者对历代王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方略的继承的结果,也是清代统治蒙古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摘要:文章从企业动态技术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与鲁棒系统设计理论入手,从制约鲁棒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即从系统的冗余度、抵抗力和恢复力三方面对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核心技术也被国外企业控制。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没有引导出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以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过程的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多案例比较分析,可知:(1)政府协调失败导致过度分散的产业组织结构和无序竞争,对企业形成过大的绩效压力,这是导致中国汽车企业放弃自主开发的基本原因;(2)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失败源于缺乏产业创新体制:一是由于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科研院所,所以缺乏在政府战略协调下支持自主开发的科研体系;二是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缺乏自由的市场进入的创新激励机制,所以更具创新意识的民营企业没有机会较早进入市场,并通过替代国有企业实现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