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自我认同为研究视角,探讨自我认同提升和自我认同威胁两种情境对消费者放纵消费的作用机制,关注情绪的中介作用及他人在场的调节作用,并设计两个实验对四者关系进行检验。实验一验证了自我认同对放纵消费的主效应,自我认同提升负向影响放纵消费,自我认同威胁正向影响放纵消费。实验二为中介效应提供支持,证明了自我认同提升和威胁分别通过产生积极或消极情绪对放纵消费产生影响。同时,实验二也验证了他人在场的调节作用,与无他人在场相比,有他人在场强化了自我认同的两种情境与情绪和放纵消费之间的效应。研究结果构建了放纵消费影响因素的基本框架,丰富了对放纵消费的研究,同时,着眼于应对性消费视角,研究自我认同的两种不同情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拓宽了自我认同的研究视野。最后,为企业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一是要重视放纵产品的情感性附加价值;二是要巧用他人在场对放纵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归因理论,旨在验证自我威胁的内部归因会引发消费者的内疚情绪,进而影响其自我改进类产品选择行为。实验一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对自我威胁进行内部归因时,更容易产生内疚情绪。实验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自我威胁进行内部归因后,其产生的内疚情绪更容易激活自我改进动机,进而通过购买自我改进类产品实现补偿式消费;内疚和自我改进动机在自我威胁与自我改进类产品选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实验三进一步说明,凡是可以提高个体自身能力的产品都可以缓解因自我威胁引发的内疚情绪,无论该产品是否与自我威胁紧密相关。由此,企业应积极关注消费者经历自我威胁后产生的情绪性反应,根据消费者的情绪状态制定相关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自我提升的消费需求,缓解自我威胁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我建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全球化背景下,受中西双重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呈现新的特征。文章通过2×2×2的实验设计检验了消费者自我建构对国产与外国品牌评价的影响,发现不同自我建构者对品牌来源地信息的认知和处理不同,受到产品类别的调节。研究结论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管理提供了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自我差异理论——自我与情绪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差异理论是关于自我与情绪关系的理论,Higgins是该理论的创立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设,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该理论有着雄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Higgins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对情绪的影响,用抑郁情绪(沮丧、焦虑)术语描述各种差异引起的情绪反应.本文从自我差异理论的基本观点、自我差异与情绪的关系、调节机制以及自我差异的测量几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自我差异理论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道德自我是个体对自身道德品质的认识或意识。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都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具有重要影响。情绪体验影响了道德自我的形成、觉知、组织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应用于产品交互设计,改变了人与产品之间传统的交互方式,消费者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会不断构建、强化、表达自我,此过程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并会对消费者的产品感知和评价产生影响。从用户角度出发,运用实验法探究了顾客对人工智能(AI)产品的感知价值(功能价值、享乐价值、社会价值)对顾客满意度产生的正向影响,同时验证了自我—人工智能联结在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此外,验证了AI产品是否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会影响自我—人工智能联结的程度。具体而言,提供个性化服务会对自我—人工智能联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感知价值与个性化服务的交互作用会对自我—人工智能联结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职业生涯探索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对6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职业生涯探索、核心自我评价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呈两两正相关关系;职业生涯探索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通过调节领悟社会支持,影响职业生涯探索,进而影响大学生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由此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影响路径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品牌延伸会给原品牌带来风险,如果失败,其反馈效应可能会降低消费者对原品牌的评价。但是,如果品牌与消费者有紧密的关系,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消于无形。通过实验,本研究发现,基于自我联结的品牌关系的确可以抵御品牌延伸的反馈效应。具体来说,当消费者的独立自我被激发时,表达个体自我的品牌有较强的免疫性,品牌延伸的负面信息不会使得消费者降低对品牌的评价,而表达群体自我的品牌则难逃品牌延伸的反馈效应。当消费者的依赖自我被激发时,表达群体自我的品牌则不受品牌延伸反馈效应的影响。研究证实了品牌关系是品牌延伸反馈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亦扩展了品牌关系的内涵。对于品牌管理者在品牌关系建设和面临危机时的传播策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善因营销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二者有机结合,成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趋势。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研究善因营销产品—事件契合度对消费者态度的作用机制,提出两条路径:以温暖光辉为核心的积极路径和以怀疑为核心的消极路径。运用实验法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得出下列结论:产品—事件契合度对消费者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事件契合度高有利于产生更加积极的消费态度;温暖光辉在产品—事件契合度与消费者态度之间起中介作用。产品—事件契合度越高,产生的温暖光辉越多,越有利于消费者形成积极的消费态度;怀疑在产品—事件契合度与消费者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产品—事件契合度高有利于减少消费者的怀疑,并进一步形成积极的消费态度;怀疑的消极路径会对温暖光辉的积极路径产生影响,会最终影响产品—事件契合度与消费者态度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基础上,为管理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可能自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具有语义性与情节性、稳定性与变化性、主观性与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之间存在交互影响。可能自我对心理健康和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原型模型、控制过程模型、想象实现模型、调节性匹配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可能自我的作用机制。基于目前的研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与可能自我有关的认知、情绪和动机及其交互作用,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考察可能自我在无意识层面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及中国人可能自我的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有限理性到有限道德——论伦理决策的有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伦理决策中人们具有有限道德,包括沽名钓誉、内隐偏见、内群体互惠、漠视未来以及利益冲突."应该自我"与"想要自我"在决策的预想、行动与评价这3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不同,行动阶段道德意识的衰退与评价阶段的认知扭曲是有限道德产生的原因.有限道德的纠正需要决策者认识到多重自我的存在,在预想阶段倾听"想要自我"的声音;在行动阶段提升"应该自我"的影响,降低"想要自我"的作用;在评价阶段克服认知扭曲.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诱惑和自我控制模型的中国家庭债务增长的福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诱惑和自我控制偏好贴现模型,构建了测度家庭债务增长的福利效应函数,并通过参数校准,考察了1996—2013年期间中国家庭债务变动对社会和异质性群体的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自我控制模型和诱惑模型中,家庭债务增长的总福利效应存在差异。在自我控制模型中,社会福利增加0.48%;而在诱惑模型中,社会福利受损0.16%。(2)家庭债务增长对不同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福利效应不同。在自我控制模型中,最低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福利增益最高;而在诱惑模型中,最高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福利增益相对较高。(3)家庭债务增长对不同年龄结构消费者的福利效应大体呈“U”型,并且家庭债务增长对在职人员的总福利效应要低于退休人员的总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动机视角探讨了公众绿色消费模式的驱动机制,以及消费者创新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的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均对其绿色消费态度和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对绿色消费态度和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绿色消费态度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创新性在自我决定动机和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自我决定动机与绿色消费态度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376名幼儿教师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当前幼儿教师的离职倾向比较高、核心自我评价处在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其离职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影响核心自我评价间接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本文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影响,对于生产厂家、销售商及广告设计者而言,如何利用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指导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选取积极心理学视角,以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会支持、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相关。(2)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满意度中起中介作用,即社会支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影响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二是通过自我认知间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但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是主要路径,通过结果分析从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情绪和认知是信息加工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认知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同极性的情绪会对信息加工起到干扰或者促进作用,情绪的变化可能影响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可能对行为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注意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注意对认知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并有效收集了70份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启动状态对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注意稳定性、记忆材料对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面子获得对消费者冲动购买影响的机制,采用情景实验的方法,验证面子获得是否对冲动购买具有影响,情绪对这种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面子观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人们获得面子后,产生积极的情绪,会导致冲动性购买;高面子观的消费者产生更为积极的情绪,低自尊的消费者在面子获得后更容易冲动购买。  相似文献   

20.
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情绪在消费者购后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的关系就成为众多研究成果的重点。总结这些研究内容,大致有三个研究方向:消费情绪与期望—差异理论;消费情绪与消费者满意;消费情绪与认知理论。第一类研究将二者的关系置于传统的期望—差异理论框架下,可以说是对原有模型的补充和完善;第二类研究是纯粹对消费情绪与满意二者的关系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其中负面情绪与满意的关系研究和第一类研究有密切的联系,从负面情绪的起因出发,研究不同起因的负面情绪与满意之间的不同关系,改变了第一类研究“负面情绪导致不满意”这一相对简单的认识;而第三类研究是将消费情绪纳入传统的认知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可以被看作是对以往认知理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