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张”中国文献学著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鹤声、郑鹤春与张舜徽先生在中国古其文献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二郑的代表之作<中国文献学概要>与张先生的鼎力之著<中国文献学>已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两部著述各具特色.从古其文献学的建构体系、系统总结方面加以比较,以明其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赵逵夫先生的 《古典文献论丛》,全书包括五组三十一篇系列文章, 是赵先生多年来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心得。其中 第一组文章是对地下出土的战国、汉代的竹简和帛 书文字的考证、校补,第二组是对敦煌文学文献的考 证、校补,第三组是宋前戏剧研究,第四组是文献学 与诗赋研究,第五组是文献学与古代神话、小说研 究。包容了古典文献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赵先生在本书《前言》中对文献学研究的重要 性、文献学的特点以及如何从事文献学研究分别进 行了阐述,从理论上探讨了当前进行文献学研究的 一些前沿问题;还对…  相似文献   

3.
王俊杰研究馆员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已经由齐鲁书社于2006年11月出版,该书的出版是近年来古典文献学科领域的又一收获。  相似文献   

4.
朱金发 《南都学坛》2006,26(5):140-140
赵逵夫先生是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授,西北师大古代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年,在此领域的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古典文献论丛》(中华书局2003年7月第1版,此书中华书局已重印),是赵逵夫先生在《屈骚探幽》、《屈原和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是在作为传播学分支之一的学术传播研究尚属空白、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成果极少见的学术背景上展开,该研究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以传播学方法体系为指导,以传播学的理论模式与基本概念为依托,对传统文献学的辨伪、考据、校勘和传、疏、注、集解、索隐,以及辑佚与备份等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考察,描述说明了它们在古典文献学术传播中分别体现出的控制失真、扩大源信息与转播、中继传播与保护信息等功能;揭示了古典文献序跋作为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特定媒介而具有的增强传播效果或扩大传播范围的价值;阐述了家学与师传这组与传统文献学密切相关的古代教育形式所造成的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的两种特定类型——垂直型与放射型。古典文献学术传播研究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文献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刷新了今人的“文献学”观念,为文献学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而拓宽了传统文献学领域,深化了文献学研究层次。  相似文献   

6.
<正>古典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古典学指整理研究古典文献的所谓"古典文献学",广义的古典学则指带着今人所面对的现代问题求教于古典智慧的综合性人文学科,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法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别于"古典文献学"的古典学具有跨学科性质,不把古传经典视为古董,而是视为在今天仍然具有知识权威的活典。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代文献学的流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文献及其整理 ,古典文献学渊源流长。学术界关于“校雠学即文献学”之论并不全面 ,校雠学和目录学都是古代的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有校雠文献学、目录文献学、广校雠文献学三大流派 ,三派均来源于孔子的整理典籍 ,至汉开始分流。校雠文献学注重文献的甄别与整理 ,以校勘为中心 ;目录文献学注重收集与整理、揭示与利用 ,以目录为中心 ;广校雠文献学重视文献的阐释与整理、编纂 ,以学科为中心 ,目录、校勘、版本只是其工具。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主体是文献整理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是古典文献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林史文献学的角度说明和论证《诗经》是中国上古林政史、林业经济史和林业文化史 最基本的、无可怀疑的古典文献资料,为林史文献学做了一个目录提要。  相似文献   

9.
对于汉语古典诗歌语法的研究 ,王力先生首开其端 ,其《汉语诗律学》堪称开山之作 ,在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意义。其后 ,《唐诗语言研究》、《唐诗的魅力》等分别以语言学和文学为学术背景 ,对近体诗句法现象和句法特点作了进一步的发掘。从纵向看 ,汉语古典诗歌句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前代无法比拟的成绩 ;从横向看 ,与其他领域比较 ,汉语古典诗歌的句法研究仍显得相当冷落 ,仍是个值得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山东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87年设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有博士学位者20人。本学科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出任古典文献学科全国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咸炘在一篇短文和若干著作中论述了古书的体例、古籍辨伪的方法和理论。他对古书体例的研究,比如其目录学,深受章学诚的影响,在章学诚的基础上加以推演、补充,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古籍辨伪要重视校雠学和辨明书籍的宗旨,且严格定义伪书的概念。在分析一些古籍的真伪时,刘咸炘能够做到不轻疑,不迷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以文字写成,用于明理、叙事、抒情之"书",而很少涉及以直观、简明为形式特点的"图"和"谱"。在目录学史中,图谱类文献时隐时显,合而复分,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南宋前,《七志》确立"图谱志",而《七录》分散图谱、各归部类,是第一阶段;南宋时,从郑樵《通志》对图谱功能、地位的理论建设,到尤袤《遂初堂书目》去"图"留"谱",设立"谱录类",是第二阶段;南宋后,特别是清代以降,图学和谱录分道扬镳,各立门户,是第三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南宋时期图谱类文献得到的理论关注和转型发展,最为关键。研究这一问题,可以深入认识此类文献的特点和功能,以一个特殊的角度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在目录学分类原则上的差异。同时,古人对图谱的理论阐释,会为当今处于"读图时代"的读者和学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格雷马斯提出了叙事程序、行动元、语义矩阵等理论和概念,成为揭示张爱玲的作品的深层结构一个有效的工具。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短篇小说《花凋》作为分析的范本,分析《花凋》中四个叙事程序阶段,即产生欲望或愿望阶段、具备实现欲望的能力阶段、实现目标阶段以及得到奖赏阶段。《花凋》中行动元关系表现为:主体(郑川嫦)与客体(章云藩)关系,发送者(郑川嫦的母亲及姐姐)与接收者(郑川嫦)之间的关系,支持者(缺失)与反对者(郑川嫦的父亲母亲以及姐姐们、郑川嫦身体上的病、郑川嫦主观能动性的消失)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花凋》的施动关系结构图。《花凋》的深层结构则表现为生与死的对立,自由与禁锢的对立等。   相似文献   

14.
《礼记》49篇的初本,为西汉今文礼家戴圣所编纂。自西汉至东汉,《礼记》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的本子。东汉末年郑玄据诸本加以校勘,并为之作《注》,列之为《三礼》之一。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除一度几为王学夺席,他皆惟郑学独尊,且唐于《三礼》独重《礼记》。宋元明时期,《礼记》学颇染宋学习气。清代号称经学复盛,然《礼记》学则未堪其称,诸经独《礼记》无新《疏》。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在审美创作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 ,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江先生提出“强制阐释”的观点并非单纯在西方文学研究中存在,也表现在借鉴西方文论研究成果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不仅背离了文本的历史语境,也削弱了文本的文化意义。杜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但20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也存在着“强制阐释”的嫌疑,对其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新的切入点认识杜诗的艺术魅力,从而分辨出“强制阐释”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系学术价值最高的《史记》古注之一。宋人合刻《史记》三家注,于《正义》删削甚多。合刻本大行于世后,单本《正义》即在中土失传。20世纪初叶,日人泷川资言从传人彼邦的《史记》古本栏外标注,手辑《正义佚存》一千余条,散入《史记会注考证》相关史文之下。读《史》者盛赞其便。20世纪中叶,程金造发表《史记会注考证新增正义的来源和真伪》,宣称佚存《正义》系以伪为真,十分之九出自彼邦人士的伪托。其说迄今仍被学界奉为定论,备受尊崇。细审程文,其引据立论的泷川资言的一段文字,竟是经他精心剪辑而成以利其批评的伪本。 程氏从佚存《正义》中精心选来欲证明其为伪托的例句,经逐条平议,反而证明其非张守节所作莫属。佚存《正义》实为失传已久的部分《正义》的重见天日。泷川资言不愧为张守节功臣。程氏的妄说则须推倒,以免贻误后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散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翻译这些作品,风格的再现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先生保存散文风格方面的技巧值得学习,也证实了散文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成果。在今本《易传》和帛书《易传》研究上,张先生以事实为据,提出了《易传》是战国中后期作品,《系辞》著作年代在老子以后、惠子庄子以前,《彖传》应在荀子以前,《象传》晚于《彖传》,今本《系辞》象太极是正字,而帛书《系辞》象作马,不是错写而是异文,大恒是异文等观点。张先生易学的特色和贡献是以哲学分析法对《易传》概念范畴命题及哲学体系作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论文最后指出,张先生提出的易学观点虽未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但对于今天研究今帛《易传》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运用哲学方法解读《易传》对于建构自身哲学体系和推动整个20世纪易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规范和影响着当今的易学研究。我们今日易学研究中心理之学,仍然延续着张先生研究路数。  相似文献   

20.
周志雄教授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张洁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专著.作者以雄厚的理论修养和独特的研究视野,从真切的阅读体验出发,满怀诗意地去探索作家作品的独创性,体现出强烈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