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南地区藏族由于长期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历史、生产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形成独自的特殊性,因此,在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应积极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政策,不失时机地进行义务教育、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利用国家特殊优惠政策,加快青南藏区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藏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的现代化建设。藏区的经济要腾飞 ,必须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藏区的现代教育经历 5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藏区教育的现状、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推动藏区社会进入经济、社会、科技现代化发展等方面 ,寺院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是无法相比的。改革和调整藏区的学校教育目标 ,制定藏区教育的发展战略 ,采取结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培养适应藏区经济建设发展的人才 ,把藏区的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四川甘孜藏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对甘孜藏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本文分析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区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加强对农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牧民及经营者素质,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规划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四川藏区旅游开发顺利推进的核心在于确定旅游开发主导模式。文章在全面分析影响四川藏区旅游进一步发展多重制约的基础上,认为政府主导模式既是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又是破解新一轮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制约的关键所在,并从优化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机制、构建社区参与共享利益机制、建立旅游整体营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一轮四川藏区旅游开发中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藏区旅游开发的前景、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西部开发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藏区作为我国西部的主要民族地区和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地域,蕴藏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何从旅游方面加快藏区发展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藏区旅游开发的前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藏区旅游开发潜力极大,前景广阔,且发展旅游业就藏区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而言不啻是一种扬长避短和极具合理性的选择.文章还对藏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开发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如何选择合理和有效的开发模式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四川、云南省藏区为例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藏区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藏区的旅游中心城镇将出现较大规模的扩张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解决好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如何使藏区的旅游经济更有特色 ,使藏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推动藏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云南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今后藏区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提出了现在和今后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四川藏区的发展迎来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藏区经济尚处于较原始的粗放型农牧产业形态,与当代世界发达经济相距几个级差.但是四川藏区不能沿袭工业化老路逐级演进,而应该综合经济、生态、文化,可持续性地跨跃发展.这种发展带来的将是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整个四川藏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藏文化的变革.本文首先从四川藏区经济开发和藏文化创新入手,对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平衡需要、藏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整合需要、个体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并提出四川藏区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9.
东部藏区发展粗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部藏区,即历史上分别称为"康巴"、"安多"、"嘉绒"的藏区.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也明显落后于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其他地区.东部藏区与西藏唇齿相依,是整个藏区和中国西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需把东部藏区作为一个侧重点.只有东部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了,才能带来整个藏区和西部的持久稳定和发展.①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价值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藏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目前对藏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集中在反映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实体性景观上 ,而对各种景观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开发不够。本文从旅游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出发 ,探讨如何挖掘藏传佛教的旅游文化价值 ,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的藏区旅游文化品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四川藏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川藏族地区教育在西部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为藏区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从藏区教育的实际出发 ,通过对藏区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教育现状的客观分析和发展展望 ,提出了藏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是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旅游开发的“核心”资源。文章聚焦拥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川西藏区,通过梳理川西藏区地质演化历史,阐释了该区域地质遗迹形成的背景,同时对该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川西藏区依托地质遗迹景观开发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土面积辽阔的四川藏区,县城经济在区域开发中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四川藏区县域在经济结构、运行、功能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从四川藏区县域的实际出发,来总结藏区县域的发展经验,探索藏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是藏区经济研究和经济开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土面积辽阔的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在区域开发 中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四川藏区县域在经济结构、运 行、功能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从四川藏区县域的实际出发,来总结藏区县域的发展经验,探索藏区县域经济 发展的路子,是藏区经济研究和经济开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 ,西部开发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藏区作为我国西部的主要民族地区和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地域 ,蕴藏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藏区旅游开发潜力极大 ,前景广阔 ,且发展旅游业就藏区自身的自然与人文条件而言不啻是一种扬长避短和极具合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清王朝有鉴于护卫西藏,屏蔽川、滇的急切需要,对川边藏区实行了全面的改土归流。在此过程中,清政府重视开发川边藏区教育,从光绪33年(1907)9月设立关外学务局到宣统3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前为止,在短短的4年时间中先后创办了各种学堂180余所,培养学生4000余名,使川边藏区教育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人誉为“教育之黄金时代”。现就清末川边藏区教育的开发略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7.
近日 ,笔者有幸读到由冉光荣教授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一书 ,该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 ,共分 3册 ,一是《西藏和其他藏区特殊开发途径》 (以下简称《开发途径》) ,二是《西藏及其他藏区研究文集》 (以下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就须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代信息传媒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 ,发展藏区经济 ,注重发展藏区的现代信息传媒是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现代信息传媒的现状后 ,结合“今日藏区”的社会调查情况 ,提出了今日藏区的现代信息传媒和经济的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挑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其中,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主要包括:逐步重视人才开发,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途径。我国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和管理不合理。推进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培育和管理相结合,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坚持城市和农村相结合,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坚持体制与机制相结合,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藏区旅游经济圈"的建立与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青藏铁路的筑建 ,必将对藏区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产生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通过对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特点、优势、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新世纪建立“藏区旅游经济圈”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