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80年代的出国热,我们都曾关注过《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的故事,那些嫁给老外的恩恩爱爱的恋爱佳话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外给中国人为媳做婿,给中国人家庭生活场景,添了许多趣事。 沈先生:韩国儿媳“宠坏”了儿子 去美国前,已知长子在美国刚娶了一个韩国媳妇。 儿媳的英文名叫June(琼),比儿子年轻9岁,她是在17岁时从汉城移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珀尔·巴克(中文名赛珍珠)少年时代曾随传教土的父亲来镇江“崇实女校”学习.她酷爱中国灿烂的古文化,攻读过中国的经书.一九一四年在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崇实女校”教授英文.可以说,镇江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对镇江人民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一九三一年她发表了成名作《大地》,一九三二年该书获普利策奖金.以后又发表了《儿子们》(一  相似文献   

3.
艾米·洛威尔作为美国20世纪初叶的“意象派”挂帅诗人,继庞德之后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松花笺》的成书颇具传奇,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是“信”与“新”的结合。在译介汉诗的同时,她创作了诸多融合了汉诗元素的“仿中国诗”。《松花笺》与“仿中国诗”使得洛威尔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文教育蓬勃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不仅大学里纷纷设置中文专业,而且中学以至小学也相继开设汉语教学课程,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学习中文热潮。 如果说海外华侨华人的子女学习中文,是出于母语文化传承的天性使然,那么国际社会其他人群竞相学习中文则是出于什么动因呢?世界舆论普遍认为,那是出于对崛起的中国进行深入了解和与之打交道的必然需要。 国运昌,中文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学习英语,启蒙阶段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中文到英文。在学习中,老师教学生往往也是从中文意思,然后再将对应的英文意思告诉学生。这样学习英语往往造成中文式英语即ChiEnglish。例如:“学习”这个词,对应的英文意思有“Study”和“Learn”。究竟用哪个更合理?“学习某人”总不能用Study Sb。如果这样用,就要闹笑话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安芬妮,42岁,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一等秘书。从1980年第一次到中国来学习汉语,20多年来她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中国。) 对有的美国人来说,有一天能到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来工作,是他们的一个很久远的梦想,而我却没有想过。 1980年我来北京留学,完全是因为对汉语感兴趣,想来看看这里到底是什么样子。记得当时有朋友问我,你去中国干什么?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也正是如此。1984年回国后,我的工作和中文根本不搭界,和中国完全没关系。后来因各种机会又来过中国几次。到了  相似文献   

7.
英詩韵略     
中文的“韻”宇,在英文里是rime或rhyme。中文“韻”字历来训为“和”《(说文新附》,《广韻》)或“音和”(《集韻》,《玉篇》);但怎样算是“和”,并无明确的解释。《文心雕龙》《声律》篇说:“异声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韻,”那么“和”与“韻”并不完全一样。英文的rime,以往的解释也很籠统,可以说与中国古代的解释是一致的。在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作家就给韻文下过定义。他们大都概括地解释韻是“相同的声音(like sounds)”,而且落在词的最后部分。威廉·韦布(William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写作了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由外国人写作的关于中国红区的英文作品"墙外开花墙内香",英文的《红星照耀中国》借由中文的《西行漫记》等译本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与巨大的影响,众多中译本,绵延流传,这些译作可以说具有可与原作相媲美的历史意义,其中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董乐山翻译的《西行漫记》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成为了《红星》汉译史上的经典译本。  相似文献   

9.
旨在服务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中文菜名英文译法》的正式出台,让许多流行在民间的良莠不齐的英译中式菜单有了统一、规范的英文名称。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解读《中文菜名英文译法》的翻译原则:在英译中国菜名时,强调体现菜肴的原料和制做方法;解读翻译工作者在《中文菜名英文译法》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从而探讨得出在翻译《中文菜名英文译法》过程中,翻译工作者主要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纽约华人圈里,“埃米”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她便是“美国中文电视”的华语新闻主播王文冰小姐。“埃米”是“艾冰”的英文诺音。这位来自中国西子湖畔端庄、美丽,具有典型的东方美的姑娘,被认为是大升华人在美国闯天下的又一位成功女性。丈冰出国已经5年,大约是前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语法研究开始较早 ,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非急需 ,汉语语法学却发展缓慢。虚词是汉语语法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产生于十四世纪的《语助》开汇解虚词的先河 ,成为“汉语语法学创立的一个朕兆” ,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语助》为滥觞掀起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层层波澜。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伴侣》2010,(9):6-7
毫无疑问,李少红非常恨《红楼梦》,曹雪芹的小说在她少女时期被认定是本坏书,如今看她导演的新版电视剧,显然她依旧很恨。这位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曾经自述,第一次读《红楼梦》后觉得鬼话连篇,“这是本坏书,最好不要看。”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一句名言:“英文不是中文”。英语和汉语各有自己的规律。因此,把握好二者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或英汉翻译大有裨益。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英语中存在着一种为汉语所没有的语言现象:数个语言单位表示同一语义。而这一语言现象为不少人所忽略,因而,常常造成对英文理解的偏差或英汉互译的误差。为此,本文拟就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协和医学院中文部的设立及其对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影响,提出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讲座,是中国现代医学院校里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李涛的《医学史纲》及其在美国《医史通报》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学"(英文)为代表性成果。抗日战争期间李涛的工作,还得到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美国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的友好帮助。  相似文献   

15.
学术名人     
张雪涛教授张雪涛,教授,1948年生,安徽省宿州市人,宿州学院“教学名师”,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1966年-1977年为中学民办教师,1980年大专毕业后为高校教师至今。曾在北京大学进修汉语专业两年,师承朱德熙、陆俭明等著名语言学家;在辽宁大学汉语助教进修班学习汉语硕士课程,获结业证书。先后任汉语教研室主任、系支部书记、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讲高师本专科现代汉语、汉语专题、教师口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具有较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授课艺术,先后指导12名专科生考取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1994年前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万字以上学术论文两篇。后在《语言文字应用》、《光明日报》、《语言教学与研究》、《戏曲研究》、《修辞学习》、《汉语学习》、《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发表汉语语法学、修辞学、语音学、文字学、语言运用、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独著学术论文47篇;出版编著、专著各一部。总计100多万字。论文中有9篇为国家级重点,7篇为国家级;21篇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用,9篇被《中国学者资料库》引为“参考文献”,5篇被《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引为“参考文献”。主持省高校“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省教...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文学校的老师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学汉字畏难情绪严重。华侨新生代的母语为双语,他们由所在国口语进到书面语易,而由汉语再学习汉字难;华侨新生代因为有所在国语言及其书面语作为交流工具,不像国内孩子必须学会汉字——这是他们不愿意学汉字的最重要原因。汉字难学是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瓶颈”。降低汉字教学难度,促进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基础华文”。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中文则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一直以来,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道理很简单,说英语的国家大抵都很“牛”,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多呗。不过,如今我们再说这话时,似乎就很有了些“底气”,尤其是去年,中国出了两件大喜事儿,一是北京申奥成功、一是中国顺利加入WTO。这带给国内的变化之一就是主民掀起了更为广泛的学习英语热潮;相应的,在许多外国人中,学习中文也己经成为一种潮流,而且日益升温。其实,聪明的中国人应该己经嗅到这块“中国奶酪”的香味了。  相似文献   

18.
译者按1931年赛珍珠出版了她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大地》,立刻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次年即获普利策奖。然而,《大地》毕竟是描写中国以及中国农民的生活的作品,因此,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似乎更有发言权。事实上,《大地》在出版以后,在中国文学界同样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三十年代就翻译出版了8个中文译本,对其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这里译介的是最早发表的、由东方人用英文撰写的书评。这三篇书评在我国的赛珍珠研究界不大为人所知,所以不常被人提及,个别文章在提到时也语焉不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译出的第三篇文章的作…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位美裔中国人,她的家庭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特朗有着多种交往。“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保护好她的家庭,并亲自过问其加入中国国籍问题。她曾为李鹏总理翻译过《政府工作报告》,把《苦菜花》、《在和平的日子里》译成英文出版。她现在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她有一个真正中国女子的名字——吴雪莉。  相似文献   

20.
自第一个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15年)创刊以来,一时间仿效者竞起,在东南亚及中国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十来种中文期刊。而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期刊则是麦都思、郭士立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据考,“统纪传”即杂志之意,“每月统纪传”便是月刊之意,“东西洋考”则是对刊物内容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