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制度作为人类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客观化存在,它一方面内化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们又可以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去改革和创新制度.正义作为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乃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制度创新的价值支点.但从更根本的意义上来看,制度和正义的真正主题是人,人追求正义并按照正义的标准去改造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都是为人性的完善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为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制度创新作为人类理性地选择自己生存秩序和发展路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完善社会藉以完善自身的过程.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否与人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乃是判断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正义与否的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人们基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关系状况和思想文化状况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是外在规范性要求和内在规范性认识的统一。社会平等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状况,以社会成员的对立性为前提,以社会民主为保障,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特点。社会平等要以一定的制度规范表现自身并以此为条件,制度对于社会平等的作用,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独立于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准则,培育人们的平等意识,消除人们之间的对立。制度的人性化和人的制度化的过程,与社会平等关系发展的进程是根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探索人类社会制度发展演进的规律和机制时,逐步形成了其制度变迁理论。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分工与交往,推动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人,制度变迁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一定社会关系下人们的物质利益冲突;意识形态作为制度变迁的共有信念,预设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保证了制度的合法性。制度变迁的方式是质变与量变、渐进式与激进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产业革命不仅是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革命,也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市场制度既是产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社会本质的具体、历史的展现。因此,制度和制度体系是产业哲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5.
论制度德性     
制度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正式规则。制度德性的本质是公正。制度的形成和安排受一定时代伦理精神的关照而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制度德性通过制度环境和制度实施而影响人们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制度及制度建设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是独立于物质与精神的一种现象,它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它是制定或形成的一套规则,抑制着人 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维护着 社会关系和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和得以维持就必须注重制度及制度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制度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除旧布新,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革故鼎新,制度变革和创新成为时代当务之急。现代化过程不仅是个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度的变革过程。只有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才能更有利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因而,社会正常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对称,要求制度资源本身被充分开掘,制度本身被创造。社会发展的召唤,这激发人们去变革现实、创新制度、扩大制度创新的供给。中国当今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正是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与市场社会不相适应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制度及其基本制度与社会体制王孝哲关键词:社会制度,社会基本制度,社会具体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是由人们密切联系组合而形成的群体,当然会受到人们的作用和制约。社会制度就是人们作用、制约社会性质、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的产物和表现。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阶...  相似文献   

9.
制度文明论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社会文明的基本结构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者的有机统一。制度文明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 ,它具有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确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位一体的文明结构理论 ,加强制度文明建设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是社会权威关系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权威力量,起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同时,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制度权威和社会权威对立统一的基础在于现实社会的物质关系。社会权威关系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制度权威日益成为社会权威主导形式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直接的满足需要的活动,道德则是合理地满足需要的保证。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状况及自身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下,道德价值观通过对需要层次及满足需要方式的选择,实现其对消费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西塞罗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最佳政体。他强调混合政体在制度上协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融通贵族的权威与平民的自由权利,从而发挥了消弭不同社会等级之间利益纷争、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作用。西塞罗的混合政体其本质是通过社会各阶层共享权力,建立利益均衡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政治稳定,使利益协调取代以权制权成为实现政治稳定的新模式。因此,在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中,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应该发挥国家机制与社会机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权威保证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开展社会建设协调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3.
制度性承诺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结构、社会运作方式、制度体制、法律规章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作出的客观正式承诺。制度性承诺给社会成员提供行为的明确可预期性,并从总体上规定社会基本秩序状态。制度性承诺是一个现代性问题。现代性社会本身的特殊存在方式与交往方式决定了人们对非当面-当场承诺的信任,这种对抽象体系的信任,实质上是对抽象体系所代表的现代性制度及其承诺的信任。制度性承诺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它不否定个体性承诺,相反需要个体间承诺及其信任的补充。正是制度性承诺及其可信任性与个体性承诺及其可信任性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现代性社会的现实信任关系。制度性承诺本身的合理性并不在于其作出承诺主体的非个体性,而在于作出承诺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在于这种承诺本身摆脱了个体的随意性与偶然性,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权威,从而成为社会成员行为可预期的凭借。这既是制度性承诺的内在规定性,亦是现代性社会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消费模式是群体意义上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性质,它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构成既是社会的产物,又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消费模式主要受到社会阶层、社会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制度以及人口特质的影响所构成。消费模式作为一种类似于制度的社会构成对社会成员的消费行为起着引导和规约的作用,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由此营造出的一种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对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主要是指人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的能力得以发挥的社会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是人的能力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难以得到表现、发展和确证的困窘和不堪承受的压抑。这种压抑广泛地存在于人数众多的劳动大众当中。他们作为一些偶然性的个人既承受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也担当着解决这个矛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墨子》记载,战国时期的民生状况是饥者没饭吃、寒者无衣穿、劳者不得息。来自社会底层的墨家,深切同情和关怀人民的疾苦,因此其人学视野聚焦于民生问题是不足为奇的。在人的本质方面,墨家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天人关系上,相信强力从事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在人际关系上,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希望为民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在人权上,主张人人平等地共同享经济、政治、教育权利,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具体的社会方案。总之,民生是始终贯穿墨家人学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8.
体制是连结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中介,它不仅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基本制度,而且可以调整社会运行机制,规范社会发展秩序,协调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体制和基本制度比较起来,对生产力的作用更直接;和人的思想觉悟比较起来,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面更广,影响程度更深,影响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