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四川省大凉山地区的彝族为例,针对围绕彝族的民族表象的争议,从动态的视角入手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在美姑进行的大凉山彝族的丧葬礼仪的田野调查成果,对他们的归属集团表象的应有状态进行讨论,并对自称为诺苏集团的表象进行考察。尽管划分彝族下位集团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维系家支每个人的纽带父子连名系谱和丧葬仪礼等非日常的仪礼上唱诵的《指路经》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大凉山彝族的人们归属集团表象的现实存在与非日常性的特定场合中表现的动态的归属表象并不完全一致,后者超越了日常性交际圈。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民族识别立场。  相似文献   

2.
彝文传统经籍《指路经》是彝族丧祭仪式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经籍,也是目前对外翻译介绍最早、最多的经籍。《指路经》不仅是彝族古代礼俗承载内涵最多的经籍,而且其中对彝族迁徙的路线、发展的历史等都有可以明确考证的科学内涵,并且具有活态的和生动活泼的文学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四川凉山州汉藏彝等多民族和谐共居,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和而不同。凉山彝族和 藏族的丧葬仪礼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唱诵《指路经》,虽然各族群的唱诵形式和唱诵内容不同,经书载体、书写方式有别,但目 的都是指明归途、引导亡魂回到祖居地。藏族《指路经》为卷轴布幅图画,用具有标志性的图符如动植物、建筑、象征性的图案 等分格标示各站点和亡魂注意事项,司祭者依照每格图画顺序念诵。  相似文献   

4.
彝族历史文献,是中国古籍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彝文《指路经》是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一种有独特风格和特殊内容的少数民族古籍。这类彝文古籍名称繁多,如《开路经》、《指阴路》、《教路经》、《开阴路》、《阴路指明》等,书名虽异,但内容相同,都是彝族人民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为亡人念诵的记录,它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为一体,反映出二千多年前彝族六祖分支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灾祸、病疫和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疾苦,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最后的"通过"仪式,源于彝族日常生活独特的神灵观和祖灵崇拜,寄托着彝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信仰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历史迁徙和文化流变中,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仍保持古朴深厚和人性化的文化传承,调适和维系着彝区社会秩序,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不断满足着彝人的精神需求,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记忆而被凉山彝人视之为极富生命力和神圣性的独特文化叙事和活态信仰传承。本文以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彝族丧葬仪式、禁忌文化、文化意蕴等进行分析阐释,解读凉山彝族丰富而深邃生命观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合理性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反映在信仰仪式、节庆礼俗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神话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勒俄特依》记载的洪水漫天创世神话,以及以支格阿龙为代表的英雄故事等,构成彝族神话的主体。从对彝族神话结构的解读,可以了解彝区的自然风貌,彝人对于所居生境的认知,对于易发灾害的预测和减灾举措,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以及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道德伦理等彝族传统生态文化要素。对于彝族生态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彝文《指路经》既是彝族历史源流、宗教文化的重要典籍,又是一部艺术品位较高的文学作品。目前国内的学者对《指路经》的研究只侧重于历史方面,而本文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彝文《指路经》朴素、简洁、自然而优美流畅的文学语言及它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指路”现象。“指路”是指明远祖发祥地的意思,大致包括指路经、送魂、迁徙史诗、历史符号、谱牒、民族称谓等内容。在指路现象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反映出各族群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信息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思想中牢记族源、以史为根、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彝文《指路经》作为彝族同胞的“圣经”,其崇生意识最终指向生命永生。这种永生的生命美学观,突出表征为“生”本身就是美。《指路经》之于生命永生的安顿形式原仅指对三魂,尤其是归往祖界之魂的妥善安置,以实现生死两安,后因生产力逐步发展,思维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又展开了文化的交往共融,继而拓展出死亡理性化、自然合一、投胎转世等观念。这些观念中,汉化倾向已然呈现,其最为鲜明的表现是去往祖界生活的亡者开始拥有“转生”观念,并出现汉化佛教同中国传统汉文化审判等文化因子交合一体的文化现象。文化的交往与融合促成了彝族文化与儒、释、道终极关怀思想的共融,《指路经》亦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0.
彝族地区现存的丧葬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其丧葬文化造成了巨大的 冲击,民族地区群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抗,在思想上也出现了迷惘与焦虑,如何让少数民族祭祀文化朝向更理 性的状态发展,这一问题引人深思。文化相对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特殊论。以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探讨彝族丧 葬活动的发展路径,主张以理性的目光看待彝族丧葬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对其建立理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彝族丧葬与森林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彝族对待生命的态度、死亡后灵魂的回归、丧葬过程、墓地的选址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丧葬森林文化.这一独具特质的森林文化中蕴含着人与树木森林同构以及敬重树木森林的生态观,对于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分布于云、贵、川、广西四省。与其他民族一样,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在与大自然长期搏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界的一定观念。这种自然观在彝族古代的许多经典文献或口头文学中都有所表述。本文拟以彝族人民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宇宙人文论》、《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三书为据,对古代彝族的自然观作一试探,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3.
威宁蘑菇村以多个民族聚居,如彝族、汉族、苗族,这种居住格局致使他们之间的丧葬仪式难免有文化互融的成分,当然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象征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原始的宗教意识、民族频繁的迁徙以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苗族丰富多彩的仪式性文化,影响了苗人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也从精神空间延展了苗人眼中的现实世界。现代社会的冲击使得仪式性舞蹈的内涵在慢慢消失。原创舞蹈《归娘》通过女子单人鼓舞的形式反映了频繁的迁徙对苗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和传承了仪式舞蹈中的苗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玛牧特依》是流存于大小凉山彝区的长篇训世箴言录 ,是记录和宣传彝族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经典文本。因其在奴隶制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形成 ,在思想内容上 ,必然带着特定历史烙印 ,呈良莠并存状。但就其语言艺术成就及哲学思辩、生命意识、文化精神而言 ,揭示出彝族传统世俗社会道德体系的同时 ,凝结并展示了彝族人民独特的语言文化智慧和卓异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在这里,他们写下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样,彝族的信仰与禁忌也就成了其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它是在彝族先民们与大自然搏斗求生存的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与彝族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和世界观是有直接的渊源关系的。对于彝族的信仰与禁忌或具有宗教意味的崇拜与习俗的研究,是了解彝族历史衍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信仰与禁忌是潜意识的宗教式崇拜的派生现象禁忌是人类广泛具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祖国西南的彝族,是我国文化发达较早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先民很早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留下了自己的经典。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夷经即彝文经典。《天启滇志》卷三十识:“夷经,皆字”。字是古汉文文献中古彝文的汉名。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彝族文化累遭火禁,彝族文化之日辉所被,才缩小了地盘。可是今天在彝族人民中也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典籍,其哲学观念相当丰富,别具特色,亟待研究。本文拟对彝族史诗《梅葛》中的哲学观念作一初探,望方家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19.
克智是彝族民众口头诗歌的精髓,也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智大都在四川和云南北部方言区的彝族民间婚礼仪式、丧葬仪式和送灵归祖仪式活动中使用和流布.克智作为彝族文学的独特样式,兼具诗歌、论辩和曲艺的特质,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彝族克智的演述对于活态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大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支格阿龙和哈依迭古果敢正直,英勇威武,勇于担当,战胜自然灾害,惩治人间恶势力,是彝族民间正义和智慧的化身,英雄的典范,他们的事迹以神话、传说、史诗的形式在彝族民间广为流传,彝族毕摩在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筛选加工,使他俩成为了毕摩文献《防癞经》《驱癞经》《驱鬼经》《驱咒猴瘟经》中的重要人物,在毕摩主持的各类诅咒仪式中,成为毕摩制服各类鬼怪恶魔和敌人的得力干将。彝族民间宗教仪式活动和丧葬仪礼活动中活态的自觉传承,使支格阿龙和哈依迭古成了彝族精神世界中永恒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