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乡收入差距解释变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从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出发,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均GDP对中国现阶段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是农业从业人口比例、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等内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分析异质性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使用2005-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研究异质性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均有助于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2)异质性人力资本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3)经济干预因素和经济开放程度对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较为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偏向因素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均有利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1-2011年陕西省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而且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通过对导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非农收入、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异等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陕西应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并对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在二元经济框架下,借鉴二元经济模型,以陕西省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Eviews3.1多元回归法,对陕西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分配系数比及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三个因素对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均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表明,由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决定的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非农就业规模的主要因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表明,各种因素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三部门条件下新的城乡收入差距。统计检验表明,务工工资与务农收入差距和农民工就业率是影响非农就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储量、人均家庭负担以及城市现代部门工资与务工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较显著。因此,政策制订者必须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构建人口流动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农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我国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消费需求与物质资本形成视角考察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增长关系,但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只存在阻碍作用;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该作用减弱;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使得该作用加强,但短期内对物质资本形成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乡分组变化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控制分组不变的测算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再检验,并比较与统计值的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最近一个时期对估算值的影响有所改善;劳动力流动的确降低了原有分组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居民身份转换是统计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劳动力地区间流动对两类收入差距指标都起到部分缩小作用;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不利影响,经济开放、所有制结构、支农支出和教育等从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原有分组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一些应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如财政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两类指标都未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理模型,从理论视角阐述由于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效率损失,实行地方财政分权比中央统筹统分的财政集权更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验证模型结论,指出实行财政分权可以有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分权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地区差异。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人均经济增长率、金融市场环境、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而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探析——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列出影响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的16个因素。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将16条因素归纳为"经济发展因子"、"政策因子"和"经济开放因子",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因子"对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而"经济发展因子"和"政策因子"是其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因子"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扩大效应,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样的经济发展具有深刻二元特性,而"政策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差距。鉴于这16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力度和作用方向各不相同,笔者将它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给出了一一阐释。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实证检验表明: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并不符合所谓倒"U 形"的库滋涅茨曲线,城乡收入差距还有继续上升的明显趋势,同时模型分析发现有一系列因素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或缩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和城市化等领域的经济因素,并定量地给出了这些经济因素的影响系数,从而为湖南省政府更好地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分配领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体制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长期以来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教育体制的不良路径依赖,陷入体制困境,导致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都很低。农村基础教育的脆弱性和农业职业教育的滞后性都难以有效地起到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推动作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为破解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体制困境提供了契机,客观上成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周期性波动的来源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算了1978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以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其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受改革进程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差距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波动;体制变革促使城乡居民分项收入比重变化引起的结构性效应推动城乡差距长期上升,为缓解改革中的偏差采取的调整性政策使各分项收入在城乡间分布发生变化的分配性效应曾两次促使城乡差距短期缩小;综合两种效应分析,二元体制下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差距贡献最大,对此做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背景,讨论了金融中介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提出金融中介发展导致产业过快非农化和就业结构非农化程度滞后于产业非农化程度,二者共同促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提出金融资源城乡均衡配置,促进就业结构转变等综合经济政策,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资地区趋同、行业差异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同势变化的中国城乡经济特征事实,表明劳动力用脚投票,流向差距小的地区,同时也发现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因果循环关系,并运用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受教育水平与人均工资性收入呈现非线性关系.劳动力流动是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及份额提高的重要途径,增加地区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份额是改变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因此,流入地中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可以通过吸引更多农村流动劳动力而改善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流出地则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流出人口缩小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然而从流入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区域间所占比重看,容易形成“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份额低—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恶性循环.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保持不变的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会使流入地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及份额增加幅度、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均超过流出地.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结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迟滞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试图从制度性层面和关系性层面对我国城乡结构做出一些新的解读和分析。作者认为,我国城乡结构不只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域或空间关系,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身份性二元社会地位体系,它体现的是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社会地位、资源享受上的不平等和不合理。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城乡结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会遭遇挑战。当前我国城乡严重失衡、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似乎成为社会痼疾,症结就在于存在这样的城乡结构。改变城乡结构作为社会结构的属性,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国家来说,最关键、最首要的任务是推进新一轮的城乡体制综合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从人口红利的两个显著特征,高劳动参与率和总抚养比的下降两个途径提出理论假说。以中国1993—2012年的第二三产业总比重、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ECM 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受到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共同作用;在滞后期内,第二三产业总比重的增加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的扩大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DM模型来研究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并且这种空间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2)初级、中级、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效应特征呈现明显空间差异: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大多数集聚于西部省份,中级农村人力资本大多数集聚于现代农业相对发达的省份,而高级农村人力资本的高集聚区经历了从东北地区向长三角地区的动态转移;(3)中级、高级农村人力资本显著缩小了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中级农村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而初级农村人力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户口制度改革的推进,使得原来的城乡社会分割有所淡化,但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乡分割,这种分割导致青年人口的社会经济分化,而且原来存在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城乡分割,被移入城市社会之中,在生活于城市的人们中建立起新的社会壁垒.这表明城乡的不平等没有随着户口制度的弱化而消除,相反,存在于老一代人中的城乡不平等传递到了青年一代身上,而且通过这种代际传递,城乡不平等固化为阶级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