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是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动态的所有权,在企业不同的经营状态下对应着不同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关系.企业的所有者掌握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企业的债权人掌握着企业破产状态下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是一种最优风险分配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风险企业中的控制权配置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现有风险企业控制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引入控制权连续变量,对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控制权分配,以及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是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一次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风险企业中的控制权配置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风险企业控制权研究概况,引入控制权连续变量,导出了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最优控制权分配的均衡解,同时分析了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5.
代建项目是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中的一种模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对项目层面责任追究的研究较少。从项目治理理论出发,将代建项目看作是临时性契约组织,根据代建人对代建项目的控制权确定其职责,运用风险分配理论确定代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配方案,然后根据代建人的职责和风险分配方案构建代建合同中的风险责任矩阵,确定代建人的合同风险责任,将其作为代建人责任追究的依据,完善代建人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公司契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同时也对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假说提出了挑战.现代公司在从以资本为核心向以人本为核心的过渡中,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已成为必然.从企业所有权角度,通过对古典企业和现代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公司的发展趋势并非是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应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领域内,对企业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如何实现动态性的最优配置,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以Tirole模型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放松其假设前提,同时引入不同的融资工具契约、连续的控制权变量和努力成本函数,重点分析在不同融资工具的契约条件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两者之间如何配置,同时分析影响控制权配置与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结论是由于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参与约束条件与激励约束条件的非一致性,致使创业企业家是否尽职、创业企业家的声誉机制和私人利益是影响控制权实现动态性变动的主要因素,可转化的证券契约与相机性控制权安排相结合可以实现控制权最优安排.  相似文献   

9.
利用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考察长期关系型契约对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在存在自利性投资情况下,PPP项目能否实现合作剩余有赖于剩余索取权的有效安排.在PPP项目收益原则下,部分剩余索取权会虚置,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原则产生矛盾.我国PPP项目普遍设置最高收益,可能扭曲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机制,导致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无法完全实现,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不能达到最优配置.通过引入公共产品消费者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既可以实现PPP模式的公共性目标,又可以解决部分索取权虚置问题.PPP项目收益控制和价格调节与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相结合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与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管理者收购通过管理者对公司的收购 ,实现管理者对决策控制权、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接管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减少对管理者权力的约束。本方对管理者收购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 ,并研究其涉及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海外风险资本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外国风险资本的进入,一方面为我国的风险企业提供了权益资本;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我国的风险企业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风险企业融资结构和控制权的确定,是我国风险企业融资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接着,阐明了跨国公司要求转变为母公司控股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原因。然后对跨国公司如何进行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权和企业产权变动的路径进行了动态分析,即在合作初期,跨国公司主要通过技术控制、经理权控制、合资企业数量控制以及销售区域控制等手段,达到对合资企业进行实质性控制的目的;合作后期,则谋求控股或独资,从而全面接管控制权和收益权。结语中给出了两个结论和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公司是由母公司通过控股、参股形成的股份公司体系。在母公司层面,存在着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但基本对应的特征;在独资子公司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重新得到统一;在合资子公司中,双重(多重)法人约束、市场约束、法人制衡机制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依赖,使合资子公司处于严格的约束之下,两个(多个)母公司在资源、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合资企业中激烈的控制权的争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不对应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是契约理论的核心概念 ,是交易契约设计的最基本原因。目前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认为 ,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来自于高新技术的不确定性 ,认为信息缺口是因人们对某种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我们研究认为 ,在风险投资契约过程中 ,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并不是自然技术的外生不确定性 ,而是人力资本的内生不确定性 ,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退出三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 ,风险投资的契约设计应基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进行。从这一思路出发 ,本文尝试性地对风险投资实践中的分段投资、剩余索取权分配、剩余控制权安排等契约条款的成因做出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风险租赁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融资租赁业务的投资回报中引入股权认购权,将部分债权转换成股权,产生了集风险投资和融资租赁于一体的新型投融资模式———风险租赁。风险租赁的业务流程与一般的融资租赁类似,其要点在于投资回报的形式及其比例安排。风险租赁较之融资租赁和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满足租赁双方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风险租赁适用于中小企业,尤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的风险代理关系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风险企业的风险集合体和投资者的风险决策行为分析,认为风险代理关系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和风险企业这两种不同类型专业化经济组织,出于有效降低风险成本的需要,选择了新的分工方式,以实现风险的分担、转移及控制,从而使新的专业化经济组织—风险投资企业与投资者和风险企业之间形成了双向链式的风险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建立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收益分配模型,收益函数的自变量包括外界环境参数以及双方的努力程度,同时设计一可转换证券,证明可转换证券能促使风险投资双方有效投资,为实证中可转换金融工具在风险投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私募股权基金各种退出方式特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构建了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博弈模型。分析认为,要使二者的总效用最大化,应该根据风险企业的价值来选择退出方式。在实证考察中,我们发现美国的情况支持前述理论结果,而我国的情况则与理论分析发生了背离。分析产生背离的原因后,我们认为,国内PE应该提前转变理念,争取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同时,要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为并购退出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9.
美欧风险投资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的风险投资模式对高科技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美欧高科技水平差距的拉大与两者风险投资模式特征差异有一定的关联.美欧风险投资模式形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其模式的特征,对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模式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