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分析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变化。方法137例绝经后接受了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o)、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泌乳素(PRL)测试,同时还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137例绝经后妇女中,血脂异常患者31例(22.63%),绝经后血脂异常患者血E2、FSH和L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正常组,106例)(P均0.05,P0.01)。结论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特点,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以本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取其血液标本,测定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患者血样进行比照,观察存在的差异性。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TG,TC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而HDL-C和TBIL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脂及血清总胆红素异常是老年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信号,针对治疗能够起到延缓或改善CHD发生及其预后,该指标对CHD预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服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对患者TC和LDL-C的合格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增加(P 0. 05);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三个指标浓度降低(P 0. 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可知LDL-C、TG、TC三个指标,治疗组降低的值大于对照组(P 0. 05);而对于HDL-C值,治疗组增加的值也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对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观察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清脂质的关系。方法对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48例老年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TB)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I(ApoAI)、载脂蛋白 B(ApoB_(100))、脂蛋白(a)[Lp(a)]进行了测定。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TB 含量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TC、LDL-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HDL-C 水平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 TC、ApoA I、ApoB 及 Lp(a)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卵磷脂治疗伴有肝功能不良的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7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均伴有肝功能不良,服用卵磷脂3粒,3次/d,治疗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周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EA)、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1).结果经卵磷脂治疗后,TC、TG、LDL-C、ALT、CREA、AI均显著下降,而HDL-C显著升高.结论卵磷脂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肝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血脂水平及发病关系相关性。方法将58例RA患者分为单纯RA组(32例)和RA合并冠心病组(26例),分别检测两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RA合并冠心病组LDL-C水平高于单纯RA组,HDL-C水平低于单纯R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C、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合并冠心病组较单纯RA患者存在更加明显高LDL-C血症及低HDL-C血症,提示可能为RA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需要积极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绝经后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了解性激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尖锐湿疣发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对32例绝经后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性激素(E2、P、T、FSH),并与20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做对照。结果两组性激素(E2、P、T)t值分别为0.11、0.16、1.86,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与尖锐湿疣发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与血清睾酮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12例老年男性,分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血糖(FBG、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FINS、PINS)、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老年男性糖尿病组的FBG、PBG、FINS、PINS、TG、E2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T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FINS、PINS与T相关。结论TG、HDL-C、FINS、PINS与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的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了解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非调脂作用.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d)8周,测定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CRP及各项血脂指标均减低,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RP水平下降与TC、LDL-C的减低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除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外,还可明显降低CRP水平,可能有利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黑木耳汁食疗降低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68例高脂血症的患者,将干黑木耳约30g浸泡后+生姜3片+红枣5粒(去核)+水约1000ml,用豆浆机榨成汁连续食用3个月,比较食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患者食疗三个月后TC,TG和LDL-C的含量由治疗前的6. 99±0. 39mmol/L,2. 87±0. 17mmol/L和3. 02±0. 22mmol/L分别下降到5. 18±0. 27mmol/L,1. 74±0. 10mmol/L和1. 47±0. 14mmol/L;而HDL-C含量则由食疗前的1. 58±0. 12mmol/L上升到3. 22±0. 08mmol/L,食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食用复方黑木耳汁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和性别的关系。方法将广西南宁市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23±9.87)岁的1072人分为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腰围(Waist)、体重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探索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和性别关系。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81、0.0015、〈0.0001)。②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为糖尿病的风险因素,男性高胆固醇(TC)与糖尿病的关联比女性大(OR1.93:1.49),女性高甘油三酯(TG)与糖尿病的关联比男性大(OR2.49:1.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比健康人群高,应预防高血脂,降低疾病风险。血脂含量异常与糖尿病、性别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昔莫司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高干医疗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71例患者,年龄在60~75岁,其中分为阿昔莫司+普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及单用普伐他汀治疗组,进行6个月的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脂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6个月后,阿昔莫司+普伐他汀联合组治疗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水平(P〈0.05)升高。而普伐他汀治疗TC、LDL—C水平显著降低,对TG、HDL—C影响不大。(④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TC、LDL—C、HDL—C、TG的达标率分别为78.3%,75.7%,49.5%,59.4%,均高于普伐他汀组(P〈0.05)。结论阿昔莫司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血脂谱,使血脂达标率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IFG、IGT、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TG、TC、HDL—C、LDL—C、HbA1c等,同时送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度(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度(NTG)。结果①T2DM组、IGT组、IFG组的FMD较NC组显著下降(P〈0.05),而T2DM组的NTG与IGT组、IFG、NC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②T2DM组、IGT组、IFG组的CD6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了,两者互相促进,在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老年干部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骨密度(BMD)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特点,为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2 309例健康人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的BMD,其中有492人测定了血清睾酮(T)或雌二醇(E2)水平.年龄范围40岁~89岁,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大,BMD、T(男性)和E2(女性)均逐渐下降,OP患病率则逐渐升高.其中男性60岁~69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女性50岁~74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50岁~54岁年龄组E2呈快速下降(P<0.001).在50岁~54岁女性前臂远端1/10比1/3部位显示更高的OP患病率(P<0.01).前臂BMD与T水平(男性)、E2水平(女性)的下降呈密切正相关(P<0.01).经年龄标化,中老年男性和女性OP患病率分别为16.57%和44.19%.结论性激素水平与OP患病关系密切.同时测量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BMD有助于OP的准确诊断.中老年干部尤其围绝经期女性,是OP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危险因素在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分布与聚集状况,为老年VD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3例首次发病的年龄≥60岁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根据简易精神智力量表(MMSE)及美国神经精神病学第四版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痴呆诊断标准确诊为VD患者40例(VD组)。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选出脑卒中部位。性质与之相匹配的非痴呆的脑血管病患者40例做为对照(NVD组),另自门诊及住院一般疗养的老年人中选出40例做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负荷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指标。结果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HOMA—IR)在对照组、NVD组、VD组依次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呈下降趋势。SBP、2HPG、HOMA—IR在VD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VD组MS发病率与危险因素个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VD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代谢紊乱,早期干预将有助于延缓和减少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方法对经常住院的100例代谢综合征高危患者进行综合干预,随访2年。另选一般临床资料相匹配,具有可比性的60例代谢综合征高危患者作对照组,评估综合干预前后即第0,1,2年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HDL-C、TG、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0年,1年,2年的比较,腰围、BMI、SBP和DBP、HDL-C、FBG、HOMA-IR、CR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和LDL-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年,1年,2年的比较,腰围、BMI、SBP和DBP、HDL-C、TG、LDL-C、FBG、FINS、HOMA-IR、CRP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第2年比较,除TG和LDL-C外,腰围、BMI、SBP和DBP、HDL-C、FBG、HOMA-IR、CRP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RP。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大五院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0例体检者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性别、年龄分组,用酶法检测体检者血清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UA、TG和TC水平总趋势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50-岁年龄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血尿酸男性平均值为381.5±86.3μmol/L,女性为308.3±67.5μmol/L,各年龄组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G和TC各年龄组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血脂水平与年龄因素有关。随年龄增长,尿酸血脂水平升高,30岁以上年龄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提示年龄从30岁开始预防痛风和动脉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高血压分级、病程、脉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253例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41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强化调脂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分级程度、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TC、LDL—C、UA、CRP、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调脂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临床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强化降压调脂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