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确立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就业模式。这种总体就业模式的变化,使农村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妇女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农村妇女就业的机遇与困难同时存在,而且在省内各地区农村妇女发展状况不平衡。我们以1995年吉林省1,000样本的“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模式及发展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社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为根据,给出吉林省农村妇女从业状况的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妇女从业结构的因素。根…  相似文献   

2.
王桂新  魏星 《人口研究》2006,30(5):64-71
本文主要根据上海市1996年和2001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基于工作地的从业劳动力数据,采用GIS技术和模型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了1996~2001年间上海从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发现上海从业劳动力分布总体上呈都心区密度最高、由此向外依次降低的基本模式,以及都心区密度下降、周边地区上升、从业劳动力由都心区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的均衡化变动趋势。但第二、三产业从业劳动力的分布变动有所不同,第二产业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较大范围的单向均衡化变动,第三产业则表现为在距离市中心15公里圈内由都心区向其边缘区扩散、15公里圈以外地区特别是远郊区则反呈趋向中心城区的集中化变动。从业劳动力的这种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动趋势基本符合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有利于上海可持续城市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梁宏 《南方人口》2014,(3):10-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学界对劳动力状况的研究呈现数量、结构、质量并重的局面。本文利用2012年CLDS数据,对中国劳动力群体进行了基于雇员、雇主、自雇、务农四种从业状态的人口学描述,并分析了四种从业状态的劳动力群体在人力资本、工作时间与场所、收入与社会保障、工作评价、工作价值观及社会阶层认同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相关劳动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晓杰 《南方人口》2010,25(1):23-29
本文在对比分析纽约、东京两个国外大都市服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劳动力变动特征基础上,以服务业从业人口结构和规模的历史数据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上海与纽约、东京服务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从业人口数据回归分析的服务经济发展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市未来服务经济从业人口的比重进行预测.分析表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加速增长期,并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按此速度到2020年其从业人数比重可达80%;要实现上海服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应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5.
展永生 《南方人口》2002,17(2):29-33,64
适度人口理论是当代西方人口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些学者对这种理论提出了质疑,质疑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适度人口”的概念模糊,难以度量,缺乏可操作性,的确,适度人口的定量分析一直是人口学中的一个难题,而没有定量研究的支持,适度人口理论就只能停留在纯理论的推演阶段,无法为社会实践服务。本文在借鉴以往适度人口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以合理就业为目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适度从业人口的定量分析进行了新的探索,并运用所得结论对贵州省的适度从业人口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谈农村妇女进入市场姜守威,李险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妇女走向市场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引导农村妇女进入市场,消除阻力,以使她们的自身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结合对吉林省四平市的...  相似文献   

7.
区域从业人口的适度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永生 《南方人口》2002,17(2):29-33
适度人口理论是当代西方人口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有些学者对这种理论提出了质疑 ,质疑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适度人口”的概念模糊 ,难以度量 ,缺乏可操作性。的确 ,适度人口的定量分析一直是人口学中的一个难题 ,而没有定量研究的支持 ,适度人口理论就只能停留在纯理论的推演阶段 ,无法为社会实践服务。本文在借鉴以往适度人口定量研究的基础上 ,以合理就业为目标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适度从业人口的定量分析进行了新的探索 ,并运用所得结论对贵州省的适度从业人口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齐经民  韩伟 《西北人口》2008,29(6):117-119,12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人,要以从业人为本。从业人的经济行为决定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当事者。应明确责任,采取有力的激励方式,发挥行业协会的促进作用。加强公共服务与监督,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庆  刘进 《中国人口科学》2015,(3):99-107,128
农村妇女往往承担着家庭照料和挣取收入(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的双重角色,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趋向女性化发展的情况下,考察其劳动供给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1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讨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新农合"乡级、县级、县外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和年度住院封顶线对农村妇女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既有利于弥补男性农业劳动力外出所致的农业劳动不足,也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文章认为,在今后的政策安排中,需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福利及受益水平,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和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是70年代末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到80年代初期,吉林省农村生育水平已经降低至更替水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1981年吉林省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首次降到更替水平,为2.11,此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1989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13。二十年左右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广大群众自觉地把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相联系,无论是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还是生育孩子数量的多少、生育时间的早晚、性别偏好等方面都基本符…  相似文献   

11.
在"次贷危机"影响下,日本经济增长和集聚程度下降明显,以外向型发展模式为主的中心地区衰退迹象出现较早且遭受冲击严重,而以内向型发展模式为特征的外围地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或衰退迹象尚未完全显现。区域内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及其净流入对经济增长和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后者作用突出,表现为中心和外围地区较大、次中心地区较小的"哑铃型"态势。区域内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及其净流入对经济增长和集聚具有阻碍作用,后者作用也很突出。相比长期从业流动劳动力,临时季节性从业流动劳动力对经济形势和就业预期变化的反应缺乏弹性,其变化主要在次经济中心和外围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以此为鉴,我国应积极消除阻碍劳动力区域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以发挥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劳动经济理论,应用吉林省的微观数据,从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特征、户籍特征和地区差异等角度,研究吉林省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就业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文清 《西北人口》2008,29(2):44-49,54
文章以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为立足点,全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从业单位性质、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不同性质单位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在从业及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00~2006年辽宁省农调队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就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对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以及影响下一代子女教育投入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妇女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家庭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非农就业转移在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影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妇女非农就业转移与农村教育发展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目标。利用定量方法测度了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一直呈增长的态势,2003年后农业剩余劳动力超过20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积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根据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据此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出了一些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出经历对农村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相似文献   

17.
刘军奎 《西北人口》2010,31(1):66-70
劳动力转移流向和从业领域的高度一致,使“进京保姆”成为L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一种特殊模式。这种模式既打破了以往“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也强化了市场化分工在当前劳动力转移中的主导作用。L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经历了由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转变。由理性选择促成的“保姆经济”成为L村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的重要动因。从长远看,L村女性劳动力集中进京已经造成村庄内婚姻家庭解体、儿童老人问题突出等诸多问题。这种“发展的悖论”应是后续研究和决策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利用超生罚款数额来测度县级人口控制的强度,并以此估算人口控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罚款政策平均降低每位农村妇女0.33的累计生育率;罚敖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另外,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显著的刺激生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劳动力资源构成现状、问题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