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7月8日,一名民间工艺师正在加工“黄山玉雕”工艺品。黄山市黄山区一位普通农民陈国建从传统“徽州石雕”中受到启发,利用黄山特有的“黄山玉”(俗称“黄蜡石”)为原料雕刻工艺品,他巧用浮雕、圆睢、镂空透雕、镶嵌组装等技巧,经因料施艺、废料巧怍、剜脏去绺、化瑕勺瑜后,形成融分散州木雕、竹雕特色的“黄山玉雌”,玲珑雅致的玉石雕刻受到各方的广乏欢迎。  相似文献   

2.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胡开文墨业书写过徽墨春秋的一段辉煌。对于某些重要史实的存疑探究又让人们了解它的发展侧面。 “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端”,直点江兆申书画印的艺术特征。 古徽州人追求和谐理想,龙川人胡富的竹雕笔筒又是一见证。 徽州方言尊称祖父为“朝”、“朝朝”、“老朝”,源自“朝奉郎”的简称,难道说世俗里的“官本位”情结也如此至深?  相似文献   

4.
一、徽州三雕的历史渊源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它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雕刻,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
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宗族制度最为完善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徽州,当地兴建宗祠相当普遍。嘉靖十五年祭祖今为徽州宗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徽州宗祠祭北始迁祖的兴盛还与汪华、程灵洗的地域神崇拜有关,元代徽州学者主张祭礼始祖也推动了宗祠建设;明代徽州宗族建祠祭祖的特点是宗祠的发展,即以祭祀始迁祖统宗合族。  相似文献   

6.
罗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延续和发展,它广泛用于古代的天文、地理等方面,是航海、占卜、以及阴宅、阳基选址上的一种重要的传统仪器。也是传统实用的民俗工艺品。 随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推进,万安罗盘制作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生态状况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苏州与徽州同处江南地区 ,两地的民间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多元性这一中国民间信仰的共性特征 ,而区域间的互动则进一步丰富了这种多元性。但由于明清以降两地社会发展路径的不同 ,使得这一时期徽州民间信仰始终处于理学与宗族的阴影下 ,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与之相比较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苏州民间信仰则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信仰的多元性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3):59-59
◆据知,为了积极推动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建设.在京部分徽州籍学者和各界人士正在筹划设计,准备建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促进会”,以更加创新的机制和更为实际的形武促成全徽州的大联合和大发展。目前此举已得到京城和国内许多热心徽州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派意义上的新安理学在明初终结之后,徽州学界失去了自我防御的机制,这使得心学的流入变得畅通无阻。心学在徽州的大肆传播又刺激了朱子学者对新安理学的回溯,从元代新安理学发展出的"求真是"的理念又被重新提起,"求真是"理念又激发了考据学的苏生。明代中后期,徽州学界兴起的考据倾向一直延续到清初徽州朱子学者那里,并对皖派考据学"真是"主张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9,(4):29-29
2008年1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文化部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表明徽州文化物态现存和活态现存的保护由一物一项目的保护,提升到对整个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徽州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这是我国对特色地域文化生态保护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徽州地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1.
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阳明心学的兴起几乎没有对徽州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观点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其实,明中后期,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成为王(阳明)、湛(甘泉)心学肆意流布的地域。徽州士民之所以迅速就接纳了心学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徽州学术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有关,其二是因为心学思想适应了当时徽州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黄凯  朱米娜 《江淮论坛》2009,(6):158-161
本文解析了徽州三雕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文化内涵,并对徽州三雕的发展、传承和保护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成功,加之当地地痞无赖的引诱,一些不良的社会风尚逐渐盛行。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民间赌博活动猖獗、争讼之俗愈演愈烈、资产雄厚的徽商及其子弟生活奢靡等社会问题都不利于徽州社会宗族内部的稳定,因此,为了维持族内秩序的长久稳定和发展,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积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匡正治理宗族内部的不良风气,遏制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1):27-27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积极参政议政,创新资政形式,关心我省文化建设。2007年7月31日,参事室、文史馆专门向省委省政府上呈《力争设立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言》,阐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必要性和对我省文化发展的意义,建言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建立进行了有力的促动。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既有典型性、又具普遍意义的地域文化.明清两代是徽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该时期徽州文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前期,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约在嘉靖、万历年间告一段落,期间徽州文化整体风貌彰显的主题是求变与创新.二是明后期,大致从万历中期开始,到明末结束,该时期徽州文化在传承与深化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三是清前期,从明季开始,至清康熙、乾隆之交告一段落,此期的徽州文化经历了一段顿挫与复苏的历程.四是清中叶,大致从康、乾之交开始,至道光年间告一段落,该时期徽州文化体现的特征是博大与精致.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出现的阶段性发展,既与历史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态之都     
发展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 徽州就是我们自己。 徽州这个概念已经远远超出地理区域的限制了。 什么是徽州? 振兴徽州首当其冲要知道什么是徽州。  相似文献   

17.
王浩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8):134-142
明代徽州乡约最早推行于成化年间,时任休宁知县的欧阳旦为推行乡约颁布《教民条约》,在贯彻明太祖圣谕六言主要思想的同时,聚焦社会实际问题,希望通过乡约移风易俗、减少诉讼,实现县域社会的有效治理.嘉靖时期徽州乡约逐步发展,既有府县守令积极推行,也有地方社会主动响应.随着嘉靖末期徽州地区治安形势的恶化,乡约的治安功能逐渐受到官府的重视.万历以降徽州乡约达到兴盛,地方官员纷纷采取宗族乡约化、巡行乡约、慎选约正副等方法,致力于解决乡约行之不实、流于形式等问题.乡约作为县域治理的重要手段,被明代徽州的府县官员们反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整齐城乡礼俗教化、稳定地方社会秩序,从而助益县域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在以“生态”和“环保”作为主体的今天,传统的手工艺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笔者在对棕编的历史、棕编的工艺品做凋研届发现,其文化背景深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徽州教育发展历程中,清末民国时期的徽州教育是从封建科举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徽州地域内,不仅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很有影响的乡土教育家和他们创办的名校,而且出现了像陶行知、胡适这样世界级的教育大师。这一时期,徽州初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中等教育从无到有,并有了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20.
夏淑娟 《学术界》2012,(7):224-232,291
明清徽州书院兴盛。自万历年间,还古书院就是徽州比较重要的书院之一,作为官办书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还古书院志》为中心,研究徽州书院建筑的建置和维系,募捐方式方法与官府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对徽州书院建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