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等东部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测算了进城农民工工作流动的频率和速度,在对流动速度群体内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导致农民工流动速度快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国较低的产业技术层次及庞大的劳动力供需规模使流动的机会成本较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天花板”效应,使农民工无法按照正常的途径实现工作地位的积累和收入的提升,只能通过不断地更换工作和工作地来寻找机会;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充分进一步拉长了农民工不断地“试错”寻找符合意愿的工作的时间等.因此,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选择,流动性群体差异是社会经济体制投射到不同农民工身上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5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收入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动力要素价格分配;另一方面,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劳动者收入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分配。由市场经济所决定,劳动力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并且以劳动力市场为媒介,在企业之间自由转移,因而,按劳动力要素价格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两者之间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如果继续否认其滴品性,公有制经济的劳动者能否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又该如何建立;如果承认其商品性,劳动者的收入是不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按劳分配又该如何进行。显然,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关系到企业的深化改革,关系到市场体系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培育,关系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确立,等等。我们认为,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性是有客观依据的。一、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上影响劳动者权利和地位的因素有两方面:政府的制度设计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了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制度基础,但劳动力市场城乡整合的实际程度尚受制于获得居住证和实际享有居住证权利的资格条件。从"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居住"两项申领居住证的基本条件来观察农村转移劳动力获得目标城市居住证的可能性,发现农村劳动者的相对机会仍低于城镇劳动者,前置于户口之上的城乡之间人力资本投资差异是这种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同时,区位、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是否完全就业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亟需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此外,减轻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等措施,也将是未来政府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陈跃华 《南方论刊》2004,(11):12-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农村人口的流动首先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中,只有政府、市场、企业和农村劳动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流动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并且把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在实践上为深化劳动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一、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工作提出的中心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劳动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劳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据统计,截止1994年底我省城镇劳动力36…  相似文献   

9.
该文系在省城乡劳动资源开发研究会工作年会上的讲话摘要)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转移,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组织服务等诸多环节。在现代社会,劳动力资源开发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所推动的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者的职业变动和劳动力的流动也就成为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每个劳动者都会面临着失业和再就业的挑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状况,就成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变革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动因与成败的关键,富有生产力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则是养老保障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劳动力市场特征及其变革趋势应该成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参数。鉴于中国流动劳动力规模大,非正规就业现象突出,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明显,劳动年龄结构日益老化,以及劳动力市场趋于一体化,需要建立一个城乡居民分别享有基础养老金,不同职业群体分别拥有不同层次补充养老金的多元但有效衔接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意味着一定数量劳动大军的有序流动,是部分劳动者处在失业——再就业的大循环过程中。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看待失业现象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是我们继续深化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试论等劳交换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优化配置,必然表现为市场形式。我认为这种市场的本质是等劳交换,宜称为等劳交换市场。这里谈几点看法。等劳交换市场存在的必然性我在1986年9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略论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形式》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动力买卖不是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需要市场形式,相反,我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拉模型"到"三力模型"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推拉模型”是解释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的著名理论。但是,该模型存在着忽略劳动者能力、政府的社会改革行为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等缺陷。鉴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三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市场因素、政治与行政制度安排和劳动者能力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大因素。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政治与行政制度和劳动者能力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制度性障碍。破除这些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力有序、顺利转移离不开政府管理模式改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失业现象。在我国,失业主要有经济运行中的失业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两种类型。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城镇富余职工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结构性失业突出、扩大就业与提高效率间存在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充分就业;发展经济增加就业量;发展第三产业;尽快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劳动力的流动和开放劳动力市场,已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本文试图就两个基本理论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传统的观念是不承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认为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个人劳动力也联合成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或者说劳动力也是公共占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属于同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模式中,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不包括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不仅有步骤地开放了以劳动者的劳动力为交换对象,以劳动者个人和劳动者集体(企业和其它经济单位)为交换主体的劳动力市场(简称劳动者市场);而且随着企业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普遍推行,还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意义上,开放了以经营者的劳动力为交换对象,以经营者个人和劳动者集体(企业和其它经济单位)为交换主体的劳动力市场(简称经营者市场)。面对着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我们  相似文献   

17.
杨柳  王霜伶 《天府新论》2020,(4):118-128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推进农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生产经营新模式,在整合农业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8—2018年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考察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CSA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CSA模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各地区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存在差异,使得CSA模式具有区域异质性。提升农民素质、打造特色社区支持农业、利用区块链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将有助于CSA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开放劳动力市场,就被提上我们经济工作的议事日程。这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对它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探索。 流动所需 势在必行 有没有必要开放劳动力市场?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回答应是肯定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劳动力需要流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受制于劳动力质量水平,而城乡收入差距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抑制经济中工业产出份额、提升服务业产出份额推动经济结构的“服务型”变迁,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工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进而通过服务业部门产出份额的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导致贫困农村居民丧失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从而制约全社会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使劳动力的“服务型”流动和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但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非一致性。实现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需要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创新经济转型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规模作了比较准确的估计,进而利用有关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但可以直接、间接地提高外出打工户的家庭收入水平,而且就全国而言还会抑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