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界携手合作,进行学科交流,共同开展认知科学的研究,并促进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中国的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共同主办、江西城市学院承办、以"综合的时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为主题的首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于5月9日至11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贵州毕节学院、江西城市学院等多所国内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重要科研单位以及来自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和伦斯勒理工学院的专家学者、教授、教师和研究生近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蔡曙山 《学术界》2007,(4):7-19
本文全面介绍美国两大科学计划之一的人类认知组计划和21世纪的四大带头学科"NBCI",分析认知科学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指出认知科学的两大目标是探索人类心智和奥秘以及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还介绍世界一流大学开展认知科学研究的现状,并以清华大学开展认知科学研究为例,分析了国内认知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认知科学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知科学是当今世界科学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新兴交叉的学科领域。认知科学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将促进很多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着重论述认知科学建设的双重目标: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并且简要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开展认知科学研究的状况,以及清华大学发展认知科学的基本策略和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4.
认知科学运动发源于美国,最早使用“认知科学”一词的是L·希金斯(1973)。从那时起,不少学者都试图为之下一个定义。美国认知科学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H·A·西蒙认为,认知科学就是探索智能系统和智能性质的科学。他所谓的智能系统并不限于人,也包括表现出智能行为的机器。他指出:“直到最近,人们都把智能同脑和‘心灵’联系在一起。但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程序以及人类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教会了我们建造不是人的智能系统以及从人脑和电子装置的硬件中抽取智能行为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5.
蔡曙山 《学术界》2007,(3):7-17
约翰.塞尔是认知科学最早参与者和创建人之一,在言语行为理论、语言哲学、心智哲学、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篇对话中,塞尔教授就言语行为理论和语言哲学、言语行为理论和心智哲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政治学和社会哲学、人工智能和“中文房间论证”以及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其他重大理论问题表达了他的深刻思想和真知灼见。塞尔教授还对清华大学目前正在开展的认知科学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中国学术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认知科学与聚合科技的建立是1970年代中叶以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两个最重要事件。本文首先回顾了认知科学与聚合科技两大科学体系的发展状况,接着讨论了它们所带来的综合方法创新的意义,评述它们所引起的美国国防战略的系列变化,最后提出了我们对日本核泄漏的思考,并讨论了两大科学体系的发展对中国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生的两个最重要的事件--认知科学(1975)和聚合技术(2000)的发展及其影响.在认知科学综合背景下,我们将实现学科综合交叉、知识综合创新和人全面发展.NBIC聚合科技则将极大地提高人类能力、增进人类健康、发展社会成果、加强国家安全,并将统一科学和教育.本文最后对认知科学和聚合科技对未来人类发展可能的影响做出了预测:21世纪是综合的时代,综合再综合,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综合时代需要与分析时代不同的思想方法的创新;综合时代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做一个"全脑的人";综合时代要变革教育体制,造就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主体思维认识发展史的文本研究和现代认知科学发展的新资料,论证知性和理性的矛盾是主体思维认识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从个体思维发生学、科学发展史以及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人类认知研究不仅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还应表现在审美等人文领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认知科学与美学"研究都取得相当深刻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知科学美学理论,对世界范围内的美学难题作出了科学化的新阐释,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假说。不过,认知科学还从来没有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过专项研究及实验。如果相关实证研究得以进行,将最终地、彻底地揭示审美活动的本性,为审美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基础,还可以为审美机器人的开发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与心智的强连续性论题是生成认知科学的核心工作假设,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认知鸿沟问题,即生命与心智的基本现象与人类的高级认知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生成认知科学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质疑传统认知科学中盛行的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假设,因此克服认知鸿沟的关键在于系统考察社会性对生命和心智的本构作用。为此,生成认知科学立足于其本有的生成主义范式,从理论生物学和现象学两大视角,详细论证连续性论题的合理性,并对认知鸿沟问题进行有效的双向处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哲学如何面对认知科学的意识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始终对其研究纲领的建立和修正起着不可或缺的奠基、审查和批判作用,推进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同时,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不断引起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广泛而深刻的争论,不仅催生了物理主义和新二元论的多种哲学形态,自然主义哲学、自然化现象学、神经伦理学、实验哲学等方向也应运而生,对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研究的问题域和研究方法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哲学在解决"意识难题"和"解释鸿沟"问题上的各类复杂的冲突形态,彰显了认知科学对哲学构成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认知科学在运用计算表征模型探讨思维、记忆、知觉、推理、心理表征、问题解决这些认知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本体论研究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包括:在表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如何详细说明心理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人类智力的信息处理理论;具有某种内容的心理状态如信念、期望、希望和恐惧的性质是什么;认知科学对内在经验的感受性能够提供怎样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8月在北京举行,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由亚太地区国家举办。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4.
魏屹东 《文史哲》2005,(2):134-140
认知科学与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认知科学根源于哲学,同时又包含着许多哲学问题;在理论上,认知科学经历了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计算表征主义综合的范式更替;在方法上,表现出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从符号运算到人工神经网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鲁涛 《云梦学刊》2008,(5):F0003-F0003
2008年5月24至25日,社会公平正义与政治文明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岳阳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环球时报》、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南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湖南理工学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翔、柯锦华,清华大学万俊人、卢风,北京大学赵敦华,复旦大学俞吾金,武汉大学郭齐勇,  相似文献   

16.
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认知可计算主义”研究纲领一直占据认知科学研究的主导地位。但是 ,由于这一研究纲领建基在“图灵机算法可计算”的概念之上 ,有其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 ,这也是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各种理论困境和实践困难的真正根源。几十年来 ,认知科学内部发生的从符号主义经联结主义到行为主义工作范式的转换 ,以及对最初意义上的还原主义基础假设所进行的调整 ,正是对这一强纲领的局部修正。新近的一些进展显示 ,认知科学正在面临研究纲领的变迁 ,应当倡导一种以“认知是算法不可完全的”理念为基础的新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7.
认知科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 ,以涉身心智为研究对象 ,它对理性主义的逻辑学乃至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的理性主义思想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建立认知逻辑的体系来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逻辑的体系包括哲学逻辑、语言逻辑、心理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脑与神经系统的逻辑。认知逻辑体现了回归自然语言并基于经验、非形式化和非演绎、反映认知的规律三大特征。认知逻辑放弃作为思维立法者的企图 ,在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关心人 ,关心语言的使用者。认知逻辑将语言、逻辑与认知整合成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体系 ,并与整个认知科学相关联 ,从语言、心理、脑与神经、文化与进化等多方面介入对人的生理、心理、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因此 ,认知逻辑是一种在新世纪展现认知科学特征的新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认知科学的性质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认知科学的学科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将其看作新兴起的独立学科,二是将其看作多学科的合作联盟。问题在于能否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已有的认知主义解释难当此任,新出现的生态认知主义则代表了后认知主义的一种趋向,并正在促成认知科学的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非缘身认知科学计算表征范式是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延续,它有其间接和直接的哲学渊源。从学科基础来看,形式逻辑学、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生成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用经验研究方法为非缘身认知科学建构化提供了计算表征思想,从而使认知科学在建制化下形成心智数字计算主义表征和心智联结主义计算表征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在拓展科学哲学研究空间,为哲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发展机遇等方面具有重要认知意义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认知科学涉及到心理语言与神经语言的转换、人的意识生成机制、大脑对内外世界的解释性假定性模型、意识性体验、心身互动关系等重要的前沿问题。还原主义认识论对于分析大脑结构与功能固然很有益 ,但却丢弃了高级层面通过整合而增值的功能属性 ,同时忽略了其对低层结构的能动性作用 ,因而是一种变相的心身同一论之技术哲学观 ,具有较多的机械唯物色彩 ;整体论注重心脑世界各系列、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叠加增值功能 ,有助于理解人类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成机制 ,但同时缺乏对这些机制的深微实证与圆释。通过对逻辑思维与表象思维的认知分析 ,可以了解大脑的能动性相互作用、全息性分布式信息加工方式和意识活动的三位一体内容 ,从而深化对认知神经科学的哲学观照和理论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