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健 《理论界》2012,(6):168-170
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此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客观方面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影响,主观方面大学生选择自杀主要源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包括不良人格特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  相似文献   

2.
张贺楠  罗辑 《理论界》2008,24(3):224-225
近几年来,高校中自杀现象的发生急剧上升,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自杀高发群体。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峻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成因,结合教育、心理等方面因素,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与途径,以期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预警和处理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3.
对如何减少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较为集中.受此影响,不少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进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探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开展心理咨询,采取自杀干预等措施来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一般大学生更多且更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恋爱不顺或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表明大学生自杀多数属于激情自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学生自杀可预防的立论基础上,提出不同于自杀干预模式的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强调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等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若鹏 《天府新论》2007,21(2):153-155
近一段时间以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在代表着学术与理性的象牙塔内不断发生这些令人扼腕的悲剧呢?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并不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主要针对防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或将已产生的自杀意念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自杀应先加强个体心理预防,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起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者人格特质和人格障碍的分析 ,揭示了人格心理与自杀的相关性 ,并提出了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通过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的现象令人深思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高校学生自杀呈现出自杀因素的多元化、自杀过程的情绪化、自杀手段的极端化和自杀比率上升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何生海  王晓磊 《理论界》2013,(6):193-196
高校教育改革多聚焦于校内课堂改革,忽视了大学生生活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引发大学生自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网络信息资源;另一种是借助网络作为自杀的手段和工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复杂,但与网络信息的低基调、网络激发大学生易变的情绪,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三种认知偏差等有重要关系。本文认为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自杀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特殊性,具有预防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网络、心理危机自杀干预预警网络、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网络、心理危机补救后干预网络等方面来构建高校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3.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道教是重命贵生的宗教,其理论和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智慧。文章在分析个别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道教的生命智慧,弘扬其健康、积极的内容,以期唤醒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对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桂西北11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报告测试。结果表明:桂西北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但有50.18%的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水平较低(95.73±15.90);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它们之间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能否成才事关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障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有关部门曾对12.6万名有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20.23%.许多大学生因心理上的不适应而被迫退学,大学生高校出走、自杀等事件在一些高校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甚至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杀轨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自杀的危险因素归纳起来有四大类 :生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认知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旦达到了个人承受能力与应对技能的极限 ,自杀意念就有可能产生。当自杀意念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它可能以预警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 ,也可能因触发事件而得到加强 ,最终导致自杀行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刘娟 《天府新论》2010,(4):158-160,F0003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此类事件处理过程中家长和学校最大的争端就是赔付问题.处理好自杀赔付纠纷,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危险学生等防范学生自杀的事前救济工作,还需要构建自杀事后赔付救济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拓宽赔付渠道,转移风险;引入三方仲裁机构,善用诉讼;强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职能,规范高校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杀率在1987—2008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运用国家有关数据描述其间全国总自杀率及自杀率在性别、城乡人口中的分布,验证了全国自杀率逐年下降的显著性,并将自杀率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的自杀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流动人口的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此作为理论假设,用扭力情境的变化解释中国自杀率和经济发展关系,显示中国自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原有冲突情境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关于大学生的暴力、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体认自然生命的特征,寻求精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生命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人群自杀行为的手段、时空分布有所不同。中国人所选择的自杀手段、方式及时空分布与社会文化习俗有着重大关联,如服毒、自缢、溺水等。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高坠自杀现象增多。西方人自杀多选择暴烈的手段如枪械、高坠、车祸等。日本人的"切腹"自杀等均有深沉的社会文化因素。自杀行为在时空分布上也与自然条件(气侯等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