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一般大学生更多且更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恋爱不顺或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表明大学生自杀多数属于激情自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学生自杀可预防的立论基础上,提出不同于自杀干预模式的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强调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等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若鹏 《天府新论》2007,21(2):153-155
近一段时间以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在代表着学术与理性的象牙塔内不断发生这些令人扼腕的悲剧呢?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并不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主要针对防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或将已产生的自杀意念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自杀应先加强个体心理预防,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起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于健 《理论界》2012,(6):168-170
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此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客观方面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影响,主观方面大学生选择自杀主要源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包括不良人格特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  相似文献   

6.
张贺楠  罗辑 《理论界》2008,24(3):224-225
近几年来,高校中自杀现象的发生急剧上升,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自杀高发群体。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峻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成因,结合教育、心理等方面因素,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与途径,以期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预警和处理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通过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如何减少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较为集中.受此影响,不少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进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探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开展心理咨询,采取自杀干预等措施来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生海  王晓磊 《理论界》2013,(6):193-196
高校教育改革多聚焦于校内课堂改革,忽视了大学生生活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引发大学生自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网络信息资源;另一种是借助网络作为自杀的手段和工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复杂,但与网络信息的低基调、网络激发大学生易变的情绪,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三种认知偏差等有重要关系。本文认为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应该努力构建合理科学、和谐有效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自杀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有其特殊性,具有预防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网络、心理危机自杀干预预警网络、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网络、心理危机补救后干预网络等方面来构建高校大学生自杀心理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的现象令人深思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高校学生自杀呈现出自杀因素的多元化、自杀过程的情绪化、自杀手段的极端化和自杀比率上升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道教是重命贵生的宗教,其理论和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智慧。文章在分析个别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道教的生命智慧,弘扬其健康、积极的内容,以期唤醒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对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桂西北11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报告测试。结果表明:桂西北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但有50.18%的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水平较低(95.73±15.90);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它们之间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关于大学生的暴力、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体认自然生命的特征,寻求精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生命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虽然高考制度是以应试为主,让大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可是对其健康心理和人格培养的塑造较为忽视。由于心理问题造成退学、休学的大学生数量直线上升,大学生凶杀、自杀等事件也经常在报刊与电视节目中出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的分析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为根本,进行详细的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17.
刘娟 《天府新论》2010,(4):158-160,F0003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此类事件处理过程中家长和学校最大的争端就是赔付问题.处理好自杀赔付纠纷,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危险学生等防范学生自杀的事前救济工作,还需要构建自杀事后赔付救济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拓宽赔付渠道,转移风险;引入三方仲裁机构,善用诉讼;强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职能,规范高校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能力构成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大学校园频频发生学生自杀、火灾伤害、管教冲突等校园危机事件,凸现了在校大学生应对各类校园紧急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缺陷。如何从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控制能力和干预能力着手,培养大学生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已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将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逐年增多,经系统分析呈现若干特点.从涂尔干采用社会视角研究自杀问题至今,教育学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伴随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几乎所有的理论阐释都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当代社会已成为风险社会,例行化、有序性消失了,致使大学生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中产生了"存在性焦虑"、"信任危机"、"本体性安全威胁"等问题.当然,风险社会也提供了发展机遇,要求大学生持有批判视角、群体意识、反思性选择能力,并在"时空迷失"、"抽象体系泛化"的日常生活中,既注意自我保护,又防止自我保护的过度或异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各大媒体,大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心理疾患,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乃至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