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原则.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发展的理想和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的主导价值,是文化建设的终极追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揭示社会发展是各种要素交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野阐述社会发展是人类全面生产构成的系统整体,从主客体相统一的高度论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的统一整体,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应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整体推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刻理解与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国法学界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哲学阐释,深入探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创造性地阐发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悉心把握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趋势,科学揭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规律和交流互鉴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深刻确证当代中华法治文明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历史性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创造性地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理念,为重构全球秩序体系确立了价值基石,指明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行方向,从而彰显了科学法治理论逻辑的真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社会发展合理性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并未明确提出社会发展合理性问题,但其发展思想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发展合理性意蕴:马克思强调社会发展是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尺度;社会发展是在人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辩证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统一,这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现实路径;社会发展是社会各要素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模式;社会发展是通过“两次提升”达到“两个和解”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实践原则;社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实践目标;等等。这些发展思想是理解和完善我们当前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是社会发展尺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尺度 ,作为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前提和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南 ,是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基本原则。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对人是社会发展的尺度进行哲学思考 ,认为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为核心评价一切人类实践活动是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之所以说利益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因为利益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类社会的其他规律包括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等人类社会的三大规律都是以利益规律为基础的,是利益规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就全球来讲,当代社会处于非均衡、非普遍发展及在某种程度上的畸形发展状态。从理论层面看,是缺少在资本主义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当今阶段人类社会如何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持。人类社会普遍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以建立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为目的,为将来实现人类终极价值目标所做的理论上的探索。北欧和欧洲及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上的有益探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普遍发展的呼声和价值取向,实现三者的融合与创新,将在民族认同的前提下,创造一个自由、民主、文明、富裕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江泽民同志和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自觉把握。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客观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换言之,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同自然界一样,是物质的、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人类只有认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并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驾驭和改造社会以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很多,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刘影 《理论界》2009,(5):124-125
人类的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即贯穿于所有社会形态、而不是某一些社会形态;它是现实的,最基本的能动因素,而不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社会实践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原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方式.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历程的社会实践,其本质--社会工程,则立足于社会规律和价值观念的整合,着眼于社会结构模式的建构、落脚于社会工程创新、规划,指导着人类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