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探讨中国新时期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维度。在这一维度中,新时期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言说有其特定的发生背景,新时期文学中呈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言说方式,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是一种"罪感"文化,更是一种"爱感"文化,其"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利于博爱现实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基督教文化是一种"普世"文化,有利于消解中西文化对峙,促进文化融合,构建世界文学;基督教文化亦非"审判"文化,而是"赦罪"文化,其"宽恕"、"宽容"精神有利于善意、平和文学批评原则的倡行,从而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化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中介作用韩民青山东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目前,对文化在哲学层面上的探讨日益深入.其突出的标志是把文化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终极性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揭示文化的蕴涵。在本文中,我试图在"人类与文化"之中再加上一个"自然"的因...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有责任心的作家与"国政"、与暗昧的"细民"构成空前紧张的关系,并由此激发出新的文学生力。反映对象的规定性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对应形成的独特关系,规范了一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风貌。作家角色选择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眼光的产生,近代四部著名小说的多方面价值呈现,似乎难以"谴责小说"一语概之。"忠奸对立"模式与相关文化情结的消解,表现为政治、文化观念的双重超越;对文化建构、艺术表现的探索、拓展,也同时保障了"新小说"中心文体的位置和对20世纪文学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葛荣晋在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热"的讨论中,为了回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人们总是极力寻找古代文化与现代中国的衔接点。国内多数人主张这一衔接点是十七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潮",海外新儒家学派提出"由内圣开出外王"──科学与民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有关哲学原理,着重分析了文化强国过程中如何认识并处理好文化"普遍性"与"特殊性",文化发展的"质"与"量","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文化发展"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交融与统摄:汉文化在云南多元文化体系中的流变与指归袁国友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云南文化也被称为民族文化或地方民族文化.尤其强调其土著性与民族性。这种说法由于空泛而失其准确性与科学性。本文认为,云南文化并非一个简单的"民族文化"或"少数民...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使得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成为紧迫面对的文化课题。青木保提出的"多文化世界"思想是对这一课题的有益探索。"全球化"、"文化的力量"、"异文化理解"以及"多文化世界"是理解青木保文化思想的关键词。全球化是"多文化世界"思想出场的实现背景和理论参照。"文化的力量"是"多文化世界"思想的理论基点。"异文化理解"是通达"多文化世界"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无形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CenterforIntangibleCultureProtectionandResearch¥//"无形文化"(Intangibleculture)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建筑物、纪念碑、古代遗址等"有形文化"而提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反思,尤其是对"五四"新文化模式进行检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是伟大不朽的,但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要开拓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新界面,超越"五四"而重新理解和阐释中国文化传统,必须探索两个问题:一是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从传统拟家族性向现代个体性转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从排斥西方文化和文明到吸收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何勤华孔子创立、并经其弟子们发扬光大的儒家学说,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中国官方的统治思想之后,也开始浸入中国的法律之中,成为中国法文化的基础。这一过程至隋唐得以完成,中国的法律"一准于礼",儒学与法律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1.
《重庆社会科学》2010,(5):114-127
《重庆社会科学》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和出版载体,恪守"全国视野、重庆个性"理念,专题策划与深度研究并举。从2010年1月起,新辟独立于学术论文之外的"寻踪"板块,围绕公众在一个阶段密切关注的社会文化领域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独立推出系列主题策划。每期一个主题.全面梳理,全景式回放,搭建争鸣、互动平台,并延伸阅读,帮助读者在社会转型进程中洞悉历史,熟稔社会,增强文化印记,客观看待和理性评估,进而引领社会文化趋向,引导社会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与人文科学的命运王岳川人文科学在20世纪初曾经大红大紫,但到了世纪末却面临诸多困厄,甚至在后现代平面地毯式消解中,人文科学连同人文知识分子正在丧失自己的地基。一、"尚力"意识形态与人文知识之"用"中国传统文化尽管也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  相似文献   

13.
吴雪丽 《兰州学刊》2011,(9):194-198
"文化寻根"作为一种现代现象,作为对"全球化"和普遍的"现代性"话语的反抗,包含了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文化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复杂性。在民族文化的"自我"与"他者"之间、在"寻根派"的"本土"认同与"世界"镜像之间、在个体的记忆置换和真实的生命经验之间,"文化寻根"不仅构成了在"全球化"视野中寻求身份建构的中国经验,而且它所呈现的问题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延华 《阴山学刊》2011,(2):90-93,113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文化"向度引来了40年来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其理论中的"文化"蕴涵着权力与政治色彩,发挥着建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职能。从其本质来看,葛兰西语境下的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文化与意识形态场域加以分析,阐述其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置"的特定语境及生成酵素,对于在深层学理...  相似文献   

15.
说“齐气”与“鲁气”──从《诗经》有关齐、鲁诸篇看齐鲁文化之不同特征姜楠作为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齐鲁文化发韧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战国,其得名来自周初齐、鲁两大封邦的建立。然而,齐、鲁两地虽属同一文化圈,但各自的文化品格却不尽相同,所谓"齐气"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的德育文化杨启亮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它与中国的传统德育文化有哪些相关机制?说中国文化有"以德育代宗教的优良传统"。①,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当人们认识到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是人类共处的重要前提的时候,就认为考...  相似文献   

17.
华语电影工业体系与市场体系的竞争,是电影产品在传播内容上的深化拓展以及思想与美学主题的进一步整合,伴随着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文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聚合与重构过程。全球化时代,经济与文化高度互动的现实语境,要求通过华语电影产业的品牌化运营,更有效地构造"民族性"与"现代性"交织的本土文化时空,并能有效拓展东西方互看视阈中的新的文化视野,建构起与大国"身份"和"风度"相符,并具备国际化素质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黎志敏 《兰州学刊》2011,(11):158-164
人类的根本需求和根本本能是"生存";这决定了人类的根本价值立场,即"生存"。为了保障"生存",各个人类群体以不同形式组织起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含三类基本文化关系,即个体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体对这三类关系有不同的规范。西方文化以哲学、科学和宗教一方面务虚地追问生存的意义,一方面务实地改善人类的生存境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对生存意义的追问不如西方深刻,却务实地创造了延续时间最为长久的"生的文化"。"生的文化"以"生存"为绝对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个体生存"与"群体生存"、"自己的生"与"后代的生"、"肉体的生"与"遗传的生"等基本理念构建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嘉兴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域创造了多项领先全国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嘉兴模式"。"嘉兴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互动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均等化,公共文化资源网络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集成化,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深耕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多样化。"文化自觉"是"嘉兴模式"生成的根本原因。"嘉兴模式"表明,地方政府的切实重视和主导作用,服务者的主动开拓与创新、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简"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简化"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化思想的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用"尚简"的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既能多元文化共存,又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