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兼评“广东无文化”说李权时如何看待广东文化和评价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历史上,就有“广东无文化”一说,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论丛》一书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评。历史延续到今天,这个问题还继续争论,有人...  相似文献   

2.
张荣芳 《学术研究》2000,(3):124-126
杨式挺先生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 998年 1 1月出版 ) ,收录论文 2 9篇 ,煌煌 56万字 ,是式挺先生在广东从事考古文物工作 3 0多年间 ,关于岭南考古文物的代表性著述的结集。主要内容包括若干古遗址的发掘与重要发现 ;栽培稻作的起源、演变及传播 ;广东早期铁器 ;岭南青铜文化 ;南海早期交通贸易 ;西樵山文化 ;石峡文化 ;广东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邻区原始文化的关系 ;粤闽台先秦考古学文化关系 ;港澳考古发现与祖国内地的历史关系等。书中附有大量考古图录、文物照片和各种资料统计表格 ,可谓图文并茂。该书所取得的成就 ,…  相似文献   

3.
岭南为中国近代文化荟萃地之一,其文化名人之多,文化成就之大,文化思想之精,历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为了深入开展对岭南近代文化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于1990年12月21—22日在中山市小榄镇召开了岭南近代文化史问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师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会议主要讨论了岭南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范围、岭南近代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岭南近代文化的基本特点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编撰岭南近代文化史丛书的设想。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左双文教授撰写的《华南抗战史稿》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关于抗战时期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地区历史的一部著作,包括日本对华南的入侵、国民党当局的应变措施及社会各界的反应、日伪在华南的统治、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战时广东的经济与文化、广东抗战的胜利,以及桂南会战、抗战后期中国收复台港澳问题、华南抗战的几个人物史事剖析等内容。既广泛吸取了学术界关于华南抗战的有关研究成果,又应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若干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5.
去年五月,中州书画社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关履权教授的《两宋史论》。这是一部论述宋代史事的系统性的学术专著。收有论文十五篇,其中既有鸟瞰式的对整个宋代历史的概括性论述,又有涉及宋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典章制度、农民战争乃至海外贸易等各个方面的专题论述。史料周博丰富,持论秉彝立则,是作者集多年来宋史研究心得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 ,全面展示广东的书法文化 ,广东省政协不久前在京、粤两地举办了“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为提高展览的学术品位 ,并为后世留下可供参考的资料 ,组委会配合展览组织编印了《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丛书》。包括《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广东历代书法图录》、《岭南书学研究 (论文集 )》、《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南越陶文录》、《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碑帖集》等六种 ,分别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次展览的如期举行和丛书的顺利出版 ,是由陈绍基同志倡导、省政协书…  相似文献   

7.
张荣芳 《学术研究》2000,(9):125-126
胡守为教授著《岭南古史》 (2 6万字 )一书 ,作为《岭南文库》之一种于 1999年 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主要叙述自秦统一至南朝约80 0年岭南地区的历史 ,读后觉得可以用“厚积薄发 ,纲举目张”八个字来概括它的优点。下面是我读后的几点体会。第一 ,该书写作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胡教授有感于近 2 0多年来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并出现了许多探讨广东取得成就的原因的论著。但一个地区的发展 ,必有一演变的过程。所以 ,“总结岭南的历史 ,探讨其发展的原因 ,寻找规律 ,把握积极因素 ,为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序第 4页…  相似文献   

8.
试论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子系统,以其独具浓郁的南国特色而别树一帜。这一文化形态在明清时期进入繁荣阶段并率先向近代文化过渡,这与明清的时代巨变息息相关,也与屈大均作为岭南文化旗手的杰出贡献分不开。他立足广东,放眼全国,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为根基,批判地承继岭南历代先贤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以可贵的开放意识,通过自己的学术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对岭南文学、哲学、史学均有重大建树,从而把岭南文化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岭南文化的近代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历史进程,使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由此开始了从传统向近代形态的曲折艰难的转型。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嬗变在地域上首先从沿海口岸开始的特点相适应,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亦首先来自最先受到西潮浸润的沿海地区,新文化的因素在无情的挑战和悲壮的回应中悄然滋长、茁壮。实际上,若干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启动了近代文化演变的开端进程。岭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孕育了推动中国文化向近代形态转变的岭南近代文化精神。 本文着重从精英文化的层面,探讨近代岭南文化中引导了历史潮流的近代精神,也就是岭南近代文化精英所开创的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一、从“得风气之先”到“开风气之先” 岭南文化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当首推其“开风气”之功。这种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岭南文化精英巨大努力的文化成就,首先应归因于岭南地区“得风气之先”的历史机缘。  相似文献   

10.
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促进岭南近代文化研究的深入,华南师大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于今年7月6日在广州举行了岭南近代文化特点研讨会.代表们围绕研讨的主题,发表了不少新的学术见解.现分两方面综述如下.一、岭南近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岭南近代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复杂.多数学者在分析岭南近代文化总体特征的时候,主要是从该文化的基本内容入手,因此在观点上不无相似之处.但由于各人掌握的资料、研究的程度、侧重的角度、表达的方式乃至对文化本身定义的理解均不尽一致,所以相互之间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4.
“两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进”是“两课”的根本要求和归宿。如何卓有成效地使正确理论“三进” ,是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人才的大问题。多年来“两课”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坚持“三进”重在“入脑”、教学内容务求科学、方法手段贵在创新、师资素质与时俱进的改进思路。得出结论 ,为了实现“三进” ,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价值取向由传授知识到转变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教育理念由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变 ;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灌输式到研究式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16.
苏亦工 《人文杂志》2002,1(1):39-43
法律经常被解释为人类的意志 ,不同的志向可以创造不同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向称“王法”。“王法”的设立是基于帝王之志 ,而所谓帝王之志 ,不过是一种无穷大的私心 ,力图由一个人、一家人或一种宗派势力垄断政权、把持天下、包揽一切资源的产物。真正的王法真正的儒者宽恕之道 ,用现代术语来表述 ,就是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7.
"回到鲁迅那里去"的呼吁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研究"重写现代性"的进程,是有着启蒙运动的先声意义的,其科学性内涵在于表现出了一种"回到起点"的思想自觉。鲁迅的"起点"思想意味着"回到鲁迅"的本质问题在于"回到自己",其价值不在于创造一种"目标"或"范本"的偶像意义,而在于具备一种"做梯子"或"踏脚"的启示意义。以鲁迅为起点,就是鲁迅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重新讨论休谟关于“是”与“应该”的问题 ,指明二者断裂的结构 ,进而阐释事实的复杂性 ,通过增加事实的价值负荷来填塞从事实到价值的鸿沟。在此基础上 ,重新理解真理以及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维祥  段勇 《晋阳学刊》2007,42(2):37-41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具体地实现出来.这样,人的自由本性又表现为人的自主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的自主活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人们在客观上提出了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但全面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由的,自由既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形成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