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家学说囿于“正德厚生”的原则,始终把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人生的德行操守视为政治的最高目标,由此决定了儒家对经济生活的基本态度。所谓“谋道不谋食”、“存天理、灭人欲”等儒家说教,即反映了一种对经济生活的伦理价值取向。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2.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民爱物”都突出了“仁”以对方为重的他者优先的伦理取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与儒家“仁”的他者优先伦理取向在价值意蕴上有着契合之处。继承弘扬“仁”的他者优先伦理,是以传统价值为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时代必然。  相似文献   

3.
一、德治思想发生的逻辑基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中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长制家庭在国家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血缘家庭与国家的形成相互关联,为儒家选择德治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具体来说,这段历史在三个方面为德治的发生奠定了逻辑的基础。首先,它赋予了中国传统“德”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血缘伦理是家长制家庭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根基,因而,维护这种血缘关系的伦理道德就成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最初来源。一方面,它进入政治领域以后,延伸为政治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家从血缘道德出发…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价值观其表现蕴含于儒家伦理思想中 ,主要可从儒家重义、好仁、守礼、求中诸方面说明。儒家伦理价值观以伦理原则作为评价社会人事、万物的根本价值尺度 ,其形成原因可从儒家“天人合一”伦理哲学世界观中得以说明 ;其更深层根由 ,还须从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中寻找 ,从根本上说 ,儒家伦理价值观是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的反映 ,是在其基础上产生并服务于这种政治、经济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自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以来 ,儒家政治伦理作为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确立了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霸主地位。就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来说 ,以“天”为依据的政治观是其理论基础 ;“大一统”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 ;中和政治论则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政治伦理发展观 ;“更化”的政治伦理改革措施使儒家的一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梧 《天府新论》2000,(4):57-5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揉百家学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均平的伦理原则是中国古代经济改革与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爱民富民、重本抑末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封建帝王的经济决策原则”,“经济伦理转化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秩序原则”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示范伦理的儒家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乐论的伦理政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学术始终将道德伦理与社会政治作为话语主题之核心,儒家乐论即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政治型特征。儒家认为乐“与政通”,能折射出政治之得失与道德之盛衰,因而察乐可以知政。儒家认为礼和乐都具有治国经邦之功能,但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儒家重视乐的伦理价值和政治教化功能,认为乐“通伦理”,可以培育人崇高的道德精神。儒家乐论蕴涵的文化特性对当代民族精神家园之构建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视人伦 解构三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韦政通指出,伦理要面对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传统和现代化应在相互批判的互动中相互为用,当代的伦理教育应在诸方面突破。李存山认为,儒家的三纲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产物,儒家伦理可以而且应该随着中国历史的新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解构三纲,使儒家的伦理观念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调整。景海峰探讨了三纲五常自汉以来即为儒家伦理之柱石,是儒家伦理形而上的根基,成为集结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凝聚民族精神的保障。王庆节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的“规则伦理学”和儒家的“德性伦理学”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同层次上的伦理理论,不能因过分强调一个方向就走向泛道德主义,也不能因强调另一个方向而走向泛法律主义。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应有一席之地。王立新经过对儒家伦理发生作用的方式的研究,认为它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政治运作或参与政治运作对古代政治进程和历史发展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对人生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建构了以“公”为核心价值的理想类型的政治伦理模式。由“天之公”到“人之公”,“公”价值系统在中国传统君主政治中得以确立核心地位,并在具体的政治统治中形成以“公心”为执政的伦理动机,“公道”为执政行为的伦理准则,“公制”为政治统治的制度伦理。这个“公”本位的政治伦理模式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建设颇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伦理是否具有超越一切历史、超越一切地域的普世价值,学界对此在认识上存在尖锐的分歧。本文不涉及有关争论,只是从正面论证儒家伦理何以具有普世价值。本文认为,儒家伦理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是因为儒学是生命的学问。既然儒学是生命的学问,那么就人的类本质而论,人要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不可能拒斥儒家伦理,因为儒家伦理所关涉的是人所以为人之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一旦背离儒家伦理准则,人就会行同禽兽。本文还认为,作为人之生命价值取向的儒家伦理,具体表现为五常。五常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体用的关系,仁为体,而义、礼、智、信皆依仁以显用。而要实现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与价值,儒学必须经由世俗化的途径以实现普世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最后对现代新儒家主张通过发掘儒学的宗教性以实现儒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提出质疑,借以进一步强调儒学世俗化对于实现儒学现代意义与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理论界认为,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是被内在的政治文化条件所推动的,而这种政治文化条件是由一种转化了的儒家伦理所提供,社会因此变得富裕起来,成为既区别于中国社会又独立于西方体系的新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自由经济加权威体制作为基本的特征,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繁荣和政治多元的局面,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以东亚为哲学视域的新儒家据此向人们提供一个传统文化转生的摹本,并论证儒家伦理原型具有现代化潜力.其实,这只是一种应然的推断.新儒家学说作为已经变异了的伦理精神,虽然表明东亚儒学与社会发展之间具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对各自的政治主体、政治生活、政治关系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从伦理政治化的“求同”到政治伦理化的“求异”,虽然都将伦理精神同政治制度融为一体,但在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塑造和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上却起着不一样的作用。中西方政治伦理形成的差异性,引发我们在伦理价值取向上的思考和研究方法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传文 《晋阳学刊》2013,(3):123-1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体依据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必然性要求的理论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仁政正义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精髓,是当代政府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底线伦理,是检验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仁政正义的现代路径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或者说,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任剑涛"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一语,道出了忠诚伦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为贯通了儒家伦理主张和政治要求的忠诚观,构成了儒家道德理想主义落实到社会政治生活实际的观念构架,造就了以伦理干预政治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在儒家理论指导下,建立在实践原则基础上的道德过程教育,它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强调建立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价值观,注意建立大道德教育体系。这对于今天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一、理念上的主客观统一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念既强调客观存在的伦理,同时也强调主观自为的“道德”。古代思想家将伦理看成宇宙和社会所固有的一种客观力量,儒家所强调的“三纲”“五常”就是一种“本来如此”的伦理存在,不可跨越。成中英先生认为,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合乎道理,合乎人性…  相似文献   

20.
儒家伦理话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伦理体验;其表达方式主要有语录、注经以及评述历史和时事等,表现出某种“解释学”的特征;其话语蕴涵着一种根植于“意象”思维的伦理思考方式,其取向是注重直观和综合把握,力求引导和激发主体自身的体悟。儒家伦理的这种理论形态与当代伦理学的理论表达方式是相容的,具有有效应答当代伦理问题的潜力。这对于思考“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