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女性人格的整体特质在能力、气质与性格三方面都具有共同性。古希腊神话的女性研究一般多专注于女性形象分析,没有深入女性的本质研究。其实,古希腊神话的建构过程也是女性人格的重塑过程。女性从最初有创造一切的能力,演变成人类负面精神与气质的代表,随后被改造成人类一切灾难的源泉,最终形成了多疑、残忍等等负面为主的性格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男性完成了对女性人格的改造,并且最终这种改造被女性自身所接受,进入女性的自我意识领域,使得女性在感受自我体验时,往往有着自卑、自怜的情感表达,而这与人类文明初期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
自然人法律人格是民事主体制度的灵魂.生物性意义上的人能成为法律上的"自然人",是法律对由人类意识所支配的具有社会性、伦理性的人类成员的主体性的尊重,也是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商品生产交换所阐发的主体独立、平等等权利要求的法律肯定.没有天生的"自然人",所谓"私法上的人格地位与生俱来"实是一种主观错觉.人格权虽然与主体存在具有同期性、无意识性,但人格权仅是由自然人人格派生的民事权利之一种,由法律进行抽象或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人格走向法制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东岳论丛》2000,21(3):99-101
在一个伦理的社会中造就的是伦理化的个人,而一个法制社会造就的则是法制化的个人。与个人的存在状态相应,个人人格也表现为伦理人格和法制人格。社会从伦理化走向法制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伦理化的个人向法制化的个人、伦理人格向法制人格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所使用的"法律人格"概念,不仅与Personality相对应,Persona、Person甚至Caput等词也常常被翻译成法律人格。然而上述词语在使用中其内在意涵并不相同,不加区分地被翻译成法律人格造成了我国当前对该词理解上的混乱。事实上,Persona在罗马法并不是用于指称主体资格的专门概念,Personality与人格权客体意义上的"人格"相对应,具有"人格要素"之意涵,而Person更多地用于表达主体意义上的抽象人格。目前学界在翻译时对不同的用词的不同涵义未进行区分,从而导致"人格"一词的使用混乱。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只能是目的的现代伦理观念,解释《民法典》的民事权利体系应坚持维护法律人格概念的纯洁性。然而,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经常相伴而生,同时存在于一个交易的场合,在考虑人格与财产区分的观念时,也要承认这种不同利益相互交织的现实。财产权从来都与人格密切相关,即使法人这种为财产关系而设的拟制主体,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利益需求而设,而只有生物人的伦理意义即法律人格才是人格和财产区分的真正依据。市场交易不会以"人-物"对立区分的界限去定义所有可能的交易形式,即使是只能作为权利主体的人,也可能产生许多能够交易的内容,例如人的姓名、肖像等人格符号,即以"物"的观念来看待"人"。同样,物不会真的和"人"脱离,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和人格联系,从而在交易中表现为不像是单纯的客体,即以"人"的观念来看待"物"。  相似文献   

6.
私法作为人本主义和权利本位的立法,以法律人格的确立与保护为核心。法律人格即人的私法地位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人的社会本质属性,由此自由应当是体现为法律人格的正义。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根本在于其作为自由的存在并受自由的保护。人只有在享有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意志判断和支配自己的社会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和实现自己的人身与财产权利,因此也才是具有法律人格即一定私法地位的人。自由是一种社会存在,意志本身的自由只是精神自由,而不是行为自由,只有行为自由即社会自由才是规范的自由亦即法的自由。它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受人类历史与社会发展的限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人格到民事权利能力的平等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与民事权利能力是内容一致而实质不同的法律上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那种试图将统一的民事权利能力划分为一般民事权利能力与限制民事权利能力以期解释实践的理论在宏观上欠考虑、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是没有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的错误论断.坚持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仅具有政治意义也是符合法律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单个投资者的意思与财产相互分离 ,并与业已分离的其他投资者的意思与财产分别融合 ,形成公司的意思与财产 ,构成公司的自然实体。公司自然实体因法律的确认而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取得法律人格  相似文献   

9.
陈新 《江汉论坛》2003,(1):103-106
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机关为主体的法律监督网络,国家机关依法享有广泛的监督权,但立法规定与现实生活相比存在较大反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承担法律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存在人格缺陷。法律意义上健全的人格是法律主体意志独立、行为独立、财产独立、责任自负。国家机关具备健全的人格是其行使监督职权的必要条件。改变监督不力现象必须健全完善法律监督主体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儒家理想人格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哲学本身是人学,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对人性问题的揭示,对道德伦理的设定,其最终落脚点皆旨在解决理想人格的构建问题。儒家将理想人格区分为圣人、贤人、君子以及仁人、大丈夫、成人等不同的层次序列,并赋予每一种人格以不同的内涵。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关于理想人格的设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儒家理想人格实际上也是一种道德人格,道家理想人格则表现出了明显的非道德倾向;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人伦人格,道家理想人格表现为一种非人伦人格;儒道理想人格皆具有自由的属性,但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道德世界的自由人格,道家理想人格是一种自然世界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一般人格权制度与具体人格权存在矛盾,与人格权概念存在矛盾,与人格商业利用权关系复杂。所有这些一般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的矛盾都是由于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制度尚停留在作为宪法价值在民法中适用的转介条款的阶段、没有实现民法制度化造成的。德国的一般人格权虽然也是对于抽象的宪法价值的实现,但是由于已经被构造为民法中的制度,因此不存在上述矛盾。由于我国的具体人格权制度已经吸收了比较法上一般人格权具体化的成果,因此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制度应当以此为基础予以适当限缩。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应当是对于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的意志针对其他非典型人格要素的决定自由予以保护的抽象人格权,它在人格权体系中具有补充具体人格权不足并促进形成新的具体人格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格认同危机与自由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理性文化下,人格的认同出现危机,生存的意义得到一定程度的掩蔽.解决危机的实质是要使个人重新获得人格认同,一个可能的出路是建构当代自由人格.这是一种包容了英雄化人格在内的平民化人格,包容了个性化人格在内的自由人格,包容了人格分化可能性在内的和谐人格,包容了现实人格在内的理想人格.这四重人格形象构成了当代平民化自由人格建构的总体"骨架",勾勒了"谁之人格"、"何种人格"的自由人格图像.它将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邵龙宝  李晓菲 《学术界》2007,(6):138-142
孔子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的教育家气质;又具有"仁民爱物"、"既睿智又迂阔"的政治家气质;更具有力行救世传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哲学家气质."从道不从君"是孔子人格理论的核心,"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是孔子人格理论的风韵,仁以爱人,博施于民是孔子人格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基因与人格——试述基因为人格特征的原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与人类行为和人格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而将两者贯通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更深层地揭示人类行为的生物及社会起因。基因的天性是自我保存和延续,基因的表达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在进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习性。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基因,也具有天性(基因决定)和习性(环境影响)成分,而对行为的概括性描述维度,即人格结构也既受遗传的影响,又因环境而异。大量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既支持了基因对人类行为以及人格的直接影响,也同样表明了文化环境对行为和人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意味着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等二元对立的范畴最终克服走向统一。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状态 ,体现出不断对给定性的否定 ,人的有限性的超越。总体性和理想人格二者互相包含 ,都是人向往、期待、憧憬和追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理论的品格     
颜翔林 《学术月刊》2012,(6):97-103
后现代语境已经消解了理论的高贵性和超然性的品格,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社会思潮宰制了整个意识形态。事实上,理论应该保持和现实的适度距离,秉持自身的高贵性和学术尊严,这意味着从事理论探究的主体需要守护理论的意义与价值,保持对理论的敬畏和仰慕。在肯定理论的"可信"性追求的逻辑前提下,需要呼唤理论对"可爱"性的守护与回归。理论的精神价值之一是探究现象的存在形式和世界的意义,追问主体的存在和人类的终极价值,考量认识如何可能和承担对于纯粹理性与生活世界的批判责任等。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历史地与宿命地秉持着思辨精神和批判冲动的高贵气质,期许着自己的超然品格。理论的自律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激励理论家进行追寻意义、求证意义和创造意义这样一个精神历程。理论的"差异游戏"守望着理论的创新性,而创新性是理论之树常青的原动力。理论常常扮演迟到者的角色,然而,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超越现实对象。  相似文献   

17.
《优雅》2003,(7)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民法中法律人格制度的构造是由德国历史法学派的研究方法决定的。法律人格以伦理人格作为其哲学基础,学说对法律人格的解释和发展难以避开伦理人格相关理论,但是仅拘泥于伦理人格,造成了法人制度构建解释上的困难。在法律实证主义的研究思潮中,伦理哲学对于法学的影响逐渐衰退,宪法中关于人的伦理条款担当了传统伦理人格对于法律人格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文俊 《社会科学》2007,(10):72-79
单位的行为责任是单位犯罪人格刑事责任构造之一。这是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合理根据。单位的意志是单位人格的主观表现形式;单位犯罪的故意和过失是单位人格与法律规范的冲突;单位行为是单位人格的客观外化。单位人格的形成责任是单位犯罪人格刑事责任构造之二。这是单位成员承担部分刑事责任的法律基础。单位成员是单位人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一,单位成员是单位内部环境的直接营造者;其二,单位成员是单位外部环境的直接改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