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上研究河北地区农田水利并取得成绩者不乏其人,在徐贞明之前,有东汉张堪。宋伺承矩、元脱脱等人,其后又有左光斗辈。然而从战略角度把河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国计民生结合起来考察的,却自徐氏始。以后言河北水利者,无不祖述他的见解。 徐贞明,字孺东,江西贵溪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史称他”识敏才练,慨然有经世志。”撰有《潞水客淡》等著作。在其政治生涯中,最突出的是他在万历三年向朝廷提出兴修西北水利的建议,但未被重视。然而,他并不灰心,于谪居潞河旅次撰写《潞水客谈》来坚持其见解,以俟将来“有再疏以请者。”他的建议和著作得到有识之士的赞扬,十年之后,在朝臣王敬民的推荐下,受诏令于京东地区治河垦田。  相似文献   

2.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干旱少雨。明人徐贞明对这一自然特点作过描述:“夫雨旸在天,而时其蓄池,以待旱潦者,人也。乃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洪流万顷。唯寄命于天以幸其雨旸时若,庶几乐岁无饥耳,此可以常恃哉?唯水利兴而后旱潦有备。”①宁夏要兴修水利又必须引黄河之水,这也是宁夏的地理条件决定的。“宁夏古朔方也,黄河绕于东。贺兰峙于西……地大半尽属沙碱必得河水乃润,必得浊泥乃沃。”②故自汉唐以至明清,  相似文献   

3.
兰州大学原华荣同志撰写的“西北的环境与移民”论文中强调指出:西北潜在的巨大生存空间,决定了我国经济建设重点在不久将来的必然转移。中国的未来希望在西北,但西北生态环境的负担能力,又决定了大西北决不会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向的立足之地。他针对主张向西北移民的观点,提出向西北移民,必须慎之尤慎的论点: 1.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这些直接制约生产和生活场所范围的因素来衡量,西北乃是地广而患其狭,人少而患之多。以地广人稀为由主张移民西北是不切实际的。2.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4.
明代自中叶始,由于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社会动乱,社会经济明显地趋于衰败。生产凋敝,帑藏匮竭。嘉靖末年,太仓存银不及十万两,岁出常超支一百四十多万两。当时有人指出,“嘉靖之季,太仓所储无一年之蓄”(《张文忠公全集·书牍六》),明朝的财政已濒临绝境。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统治阶级中一些有头脑的官僚,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遂致力于整饬屯政,以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给事中徐贞明等人提出继续发展京畿要地天津屯田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宁夏社会科学院共出版系列蓝皮书6本,分别是:《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西北蓝皮书)、《国家战略宁夏使命——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专论》、《宁夏经济蓝皮书》、《宁夏社会蓝皮书》、《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西北发展报告》(西北蓝皮书)是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题研究报告。从2012年起每年一部,由西北各省区轮流主编。《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4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抗日时期经济建设,发展西北经济,国民党政府经济部曾于1942年指令由21名工业界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西北工业考察团,从1942年9月21日从重庆出发,到陕、甘、宁、青、新五省考察,历时170余日,行程1万4千余公里于1943年2月12日返回重庆。团长林继庸写有《经济部西北工业考察团报告》,现将有关甘肃部分摘要如下,对于民国经济史之研究和今日甘肃之发展,或有裨益。甘肃省“地势重要,握宁、青、新三省之交通枢纽。故言开发西北工业,则兰州可为开发西北工业之筹备处,举凡设计进行,人才召集、货物运输,均须以兰州为中心。故该省之工业亦须充量发展,方足以达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难声中的西北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飞 《中州学刊》2001,(1):133-135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西北的边疆危机,南京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日的后方根据地,并进而带动西北的经济开发.舆论界也为之推波助澜,各报刊杂志纷纷献计献策,从西北的史地、文化到经济状况,再到开发西北的步骤及方法,有识之士各抒已见,从而形成了持续数年之久的开发西北的热潮.许多真知灼见至今看来仍不无启发.本文拟就该热潮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末期西北地区的金融财政危机向达之近代后期,由于政治腐败,战乱、天灾频仍,超经济剥夺的极端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所致,西北社会经济总体出现崩溃趋势.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西北战时后方的地位不复存在,战时后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亦迅即消失.抗战开始后西北物...  相似文献   

10.
宋代法制昌明,政府十分重视以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整,对西北边区的治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北宋西北边区处于宋夏边防,战略地位重要,民族成分复杂,对北宋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宋政府根据边防形势需要,灵活务实地实施了一系列民事经济政策和法令,调整边区蕃汉民众的经济生活,包括保护蕃民土地所有权、调控交易活动、实施禁榷律法、规定赋税征收和规制边境贸易等.这些政策和法令的实施,促进了蕃汉民众之同的经济交流,对西北边区的安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后期西北农村经济的破产及其主要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后期,我国西北地区在财政金融极度危机及城市工商业严重萎缩的同时,农村经济亦陷入完全破产的境地,就现存若干当时之实地调查材料论,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二十年间,我国西北农村中能维持不破产之农户仅占少数,大多数自耕农和部分原属富裕之农户已多沦入破产境地,而事实并非常论所指一般贫农破产。为具体说明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存在的酷烈程度并避免泛论之空疏,本文拟举西北各个不同地区之个案调查为例,希望由此我们的探讨更能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论近代西北人口波动的若干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人口波动。同治之变,西北人口损失几近三分之二;以后两次,西北人口集中的甘宁两地及青海河湟地区,总计人口损失亦近二分之一。数年或十年间即有数百万乃至近千万人口的丧失,不能不给整个近代的西北社会经济打上严酷的时代印记。我们无意回避这个严酷的重大史实;本文的探究仅仅在于梳理这一历史现象在近代西北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久的将来,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将转移到这个地区来。西北开发已引起世人注目。西北开发自然应以城市为中心,“西北城布开发研究”就成为题中之义。本刊从今年起新辟此栏,作为地方刊物,愿为西北开发竭尽绵力。诚望有志于此研究者,多多踢稿。本期所发这篇文章,是从历史的角度阐释西北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史可为鉴,于今于后当不无裨益。此为首篇,继之者将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 ,西北边疆成为社会各界争相注意的对象。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就确定把开发西北、建设西北作为要务之一 ,一股“开发西北”的思潮悄然兴起。在 1 92 7— 1 93 7年的十年中 ,知识分子对于西北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深入的探讨研究 ,发表出版了大量论著。其关于开发西北的诸多主张、种种设计层出不穷、不知凡几 ,其中不乏卓荦之识。一2 0世纪 2 0、3 0年代以来 ,知识分子积极关注着西北边疆地区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西北战略地位变化 ,参与开发西北活动的知识分子队伍日见壮大。西北研究社是当时创办最早的专门研究西北…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战时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在西北交通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公路运输事业进步巨大,基本上形成了西北公路的主干框架。西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西北、西南两大后方的经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大后方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今读谢君晓钟之《新疆游记》,行路四万六千余里,记载三十万言。使知国境之内,尚有此广大富源。未经开发者。可为吾人殖民拓业之地。其兴起吾国前途之希望。实无穷也。可见73年前,西北新疆的开拓,已引起了孙中山先生的重视,中山先生还认为西北各省幅员异常辽阔,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地处亚欧大陆之间,战略地位也很重要,它对全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非常重要,他认为“交通为实业之母”。因此,他计划在西北诸省,按先  相似文献   

17.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日战争时期 ,东南沿海富庶之区相继陷落 ,为了增加粮棉生产以支持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终将多年来高唱入云的“开发西北”的口号付诸实行 ,采取了以发放农贷为主 ,建设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等多项开发西北农业的积权措施。在地方当局的支持与配合下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农村经济凋敝和农业生产危机的局面 ,较快地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 ,加快了西北地区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西北动植物资源开发的若干主要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自清乾嘉之际农业主导地位的最后确立,传统牧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不能不退居次要地位。但由于高原荒漠和草场面积仍相当广大,畜牧业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总体结构中地位仍不可忽视。另外,西北由于地域广袤,近代各地仍残留森林之绝对面积亦值得重视,加以荒僻绝远之地至近代尚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故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极为丰富。近代随着国内外贸易及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利用实际进入一个普遍开发的重要阶段。本文以篇幅所限,不可能涉及其时开发的一切领域,故仅就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若干主要方向探讨梳理,以求对当前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我国系统介绍外国考察家在华活动的著作罕见。兰州大学历史系杨建新,马曼丽二同志撰写的《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第一版),是填补空白的可喜尝试。该书为近代中外文化关系史和西北史地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也能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1839—1858年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地区进行经济扩张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所造成的国际环境,以中立者的身份,几乎垄断了该地区的贸易;利用英法火中取栗之策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经济权益;利用英俄忙于克里米亚战争之机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和市场。一斑可窥全豹,善于利用国际环境是美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