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6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管理学   650篇
劳动科学   69篇
民族学   406篇
人才学   109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2098篇
理论方法论   377篇
综合类   4954篇
社会学   534篇
统计学   131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961篇
  2022年   632篇
  2021年   830篇
  2020年   767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乡村振兴时代,我国农村建设工作在广度、深度、力度和精准度方面达到新的水平,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村民致富工作仍面临一些困境.基于安徽省T县致富情境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致富机制方面,脱贫致富长效不足,致富机制有待改进;在致富环境方面,服务设施支撑薄弱,发展模式尚需创新;在治理主体方面,农村居民"志""智"有限,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在增收致富方面,产业扶持效果欠佳,持续发展支撑缺乏;在帮扶资源方面,帮扶力量结构单一,社会资源有待开发.乡村振兴时代要实现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还需强化顶层设计、更新致富机制,优化致富环境、推动区域发展,实施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扶持、拓宽增收门路,创新帮扶格局、融合社会力量等,以构筑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化解致富困境.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在详细梳理西村张书记生命历程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范式,将张书记的个人生命历程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探讨了宏观社会背景、社会力量对张书记个人生命历程发展的影响,同时也阐述和强调了张书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自己生命轨迹和整个村庄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村民日常生活等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