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新型网络底层架构技术的区块链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人类面对灾疫的实践活动既是社会非常状态下的治理活动,又是道德意志驱动的伦理实践。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多维价值特征与灾疫治理的伦理目标高度契合,有望为现有灾疫治理体系进行赋能。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灾疫治理架构,区块链赋能灾疫治理的伦理风险在于其可能超越了治理活动的边界。因此,需要警惕区块链技术对灾疫治理可能存在的价值偏离。  相似文献   
3.
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崛起在刑法、合同法、数据保护法和公司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对法律带来了挑战,对区块链技术进行适当的法律规制是必要且可行的,应当采取试验性监管、自我监管、共同监管、类型化监管等策略对区块链实施适度、科学的法律规制,实现技术创新和公共政策的双赢。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与法律发生着融合,其不仅可作为法律科技辅助法律的实施,还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乃至替代传统法律。区块链与法律的深度融合使法律呈现代码化的趋势,将使传统法律发生颠覆性重构。  相似文献   
4.
Bitcoin and its peculiar, decentralized transaction system, have already ignited interest by professional and retail traders in search for profits and by economists and legal experts, looking for possible regulation to contain illegal uses. We instead examine the unexpected and ongoing success of Bitcoin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first questioning its unusual legitimation system, backed by the so called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stead of by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Then we collect data and elements to reconstruct Bitcoin’s history as a cryptocurrency, starting from the mysterious story surrounding its birth. We then follow its spread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and words of mouth, together with its sudden booms and bursts, finally to suggest that both users and institutional regulat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risks of Bitcoin and of its alleged power to challenge our very notion of money.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promise of digitalization is enormous and nowhere is it more critical than in its potential to transform food supply chain. Consumers have become more educated and are demanding real-time updated information on foods they consumed through digital media. They are also increasingly demanding to know if the foods they consume are environmentally and socially sustainable or not. As a result, food product traceability, safety, and sustainability issues have become crucial concerns to food retailers, distributors, processors, and farmers. Digitalization allows food supply chains to be highly connected, efficient, and responsive to customer needs and regulation requirements. However, digitalizing a traditional food supply chain is challenging and resource demanding. This is more so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moving food from farms to consumers can take months as it travels through an array of middlemen. Unfortunately, little is available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food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So far, current researchers mainly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digitalization. Using cases in three compan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Thailand food manufacturers in digitalizing their food supply chains. A framework for food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is propose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区块链具有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点,智能包装具有数据采集、信息互动等优势,区块链可以为智能包装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新技术,而智能包装则可以拓宽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两者的融合必将引发智能包装产业模式的新一轮变革。在深入解析区块链发展阶段、分类、特点,以及智能包装功能、作用、发展现状与问题之基础上,努力探索两者融合发展的融合点、融合路线以及融合模式,能够为智能包装产业发展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现行政府数据开放的“集中—分布”模式既存在过度中心化的痼疾,又难以保障数据分布的整体效果。在数据集中的过程中,多节点数据难以汇聚至中心节点;在数据分布的过程中,中心节点数据难以传递至多节点;在数据利用的过程中,多节点与中心节点之间难以互动。鉴于此,需转变现行政府数据开放的模式,并为其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支撑。区块链是破解政府数据开放难题的理想技术,可以通过通信、存储、安全、共识等四层机制保障数据流通,克服单点故障和科层组织局限,并促使政府转变职能、赋能多元主体参与数据开放。但将单一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数据开放时仍面临着规避监管、固化错误、破解算法和再中心化的危险,存在去中心化、安全性与可扩展性不可兼得的问题。面对政府数据开放的技术需求与区块链技术的三元悖论,本文通过引入主权区块链概念来探寻能够兼顾中心化的主权国家监管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的政府数据开放路径。主权区块链与政府数据开放存在契合之处,其本质是一种科技与制度叠加的、具有分布式整合功能的治理技术。依托于主权区块链,可以建构一个政府引导、节点共治的政府数据开放模式。具体而言,主权区块链由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共同塑造而成,该构造有助于...  相似文献   
8.
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盘活数据资产价值、促进数据资产运用是当前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主要目标。由于数据价值实现进程中受到资金与技术投入的制约,数据潜能释放面临瓶颈。在此背景下,数据资产证券化作为数据资产与证券融资结合的创新业态,能够为企业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所以,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并持续传递新动向。目前,这一证券新模式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基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资产化再至数据资本化的三重价值演进形态,释明其价值实现的内在理路,即是历经初始生成数据资源到加工获取数据资产再到实现数据资产证券化的动态实践,体现了数据要素价值增值的“变现”之路。在此动态进程中,数据要素的独特属性使得数据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资产证券化,呈现出与新兴科技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联系,其技术原生特性有助于促进证券全流程的数字化重塑。通过检视当前“数据+资本”双要素耦合的证券新模式发展现状,发现数据资产证券化探索存在产权规范不明、交易机制缺失、监督管理失配等诸多问题,成为激活数据资产价值的掣肘因素。鉴于此,立足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二元目标,应从法律与技术协...  相似文献   
9.
自动取得制度作为国际公认的著作权基本确权规则,内含权属待定的天然缺陷。在新技术应用带来创作和传播方式的大变革中,自动取得制度的缺陷放大了著作权纠纷风险,造成了著作权案件高发。在当前不宜根本改变自动取得确权制度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弥合制度公信力缺陷,以改进自动取得制度,有助于明确权属以减少权属纠纷,规制抄袭以避免权属混淆,进而减少著作权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国家审计”助力大数据反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应重视发挥国家审计的腐败预防、揭示和抵御作用。区块链是信息技术革命中的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以其体系去中心化、交易机制透明、数据不可篡改等核心特征,应对大数据反腐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体系去中心化促进信息共享,交易机制透明性缓解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可篡改性保证信息真实。区块链技术与国家审计相结合,能够突破数据壁垒、推动反腐协作,促进信息透明、揭示隐性腐败,保障信息真实、强化审计问责,从而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反腐的效率与效果。立足于中国特色“审计智能+”建设背景,我国应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打造新型数字化审计平台,克服大数据反腐应用中的侵犯个人隐私、数据壁垒、信息失真等问题,在完善制度化反腐防腐协同机制的基础上,开创“制度+科技”反腐防腐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