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280篇
民族学   47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501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4105篇
社会学   218篇
统计学   4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article shows the influence of being a refugee from Latin America or a nonrefugee immigrant from southern Europe or Finland on self-reported illness, controlling for social factors and lifestyle.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338 Latin American refugees, a random sample of 396 Finnish and 161 southern European immigrants and 996 age-, sex- and education-matched Swedish controls. The data were analysed unmatch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main effect models. The strongest independent risk indicator for long-term illness was being a Latin American refugee (estimated odds ratio (OR)=2.9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2.19–3.8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being a Latin American refugee and period prevalence, ill health and unsatisfied need for care. Being a southern European or Finnish immigrant was a risk indicator of ill health bu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other dependent factors. Not feeling secure in daily life was a strong risk indicator for long-term illness and ill health (estimated OR=1.89, 95% CI=1.26–2.76 and OR=3.04, 95% CI= 1.97–4.48) respectively). Being a Latin American refugee was equal in importance to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such as overweight and not taking regular exercise for long-term illness and ill health.  相似文献   
2.
无意识是一种不为意识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动,在科学创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无意识心理活动与科学创造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无意识的深隐性、可解性、偶现性的内在和谐以及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引起世人关注。本文从我国农村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推进民主进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国内和大学生的自身情况看,必须进行"两个环节,一个主体"的教育。两个环节,是指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是一种内在因素,是人的精神动力;道德素质是伦理价值的外在表现,是人的行为规范坐标;一个主体,是指对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灵魂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微分方程的条件,给出一类微分方程的积分因子及通解公式,得出一类全微分方程中未知函数所满足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获得未知函数及全微分方程的通解。  相似文献   
6.
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强弱主要依赖于创新 ,而创新源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笔者从分析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入手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劳动价值论受到实践挑战并被其他理论超越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动力和主体多元化了,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价值论也必然要多元化.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人的需求同商品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的决定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的综合体系,它由"天人合一"论、供求均衡论、生产要素论和需求要素论所构成,劳动价值论只是其中的"特例".生产要素贡献论与合法产权收益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收益分配原则,它对"一家独享"和"吃大锅饭"的不平等都是排斥的.劳动价值论所认定的剥削只是一种极端情形,而依据多元价值论则能对剥削作出更具普遍性的说明.资本的性质及作用取决于它的来源和使用方式.中国现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为国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应一概斥之为剥削阶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实质是指始终要依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哪部分人群,它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是统一的.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产阶级壮大不可避免,但这不是坏事,毕竟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是要制造更多无产者.中产阶级在社会阶级或阶层构成中占相当大的一个多数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话题转换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迄今,还没有一门科学像语言学这样不能提供研究对象的结论性定义。语言有三个本质属性,即社会事实、心理表征及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只有对语言进行三维观照,才有可能本真地推导出语言这一语言学对象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