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为贵"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于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关心的乃是世道人心。其政治伦理学说有着完整的体系。即以个人修养节制个人行为 ,调整社会关系 ,进而达到太平的理想社会。孔子的理想社会是以“和”为特质的。“和”在孔子的政治伦理学说中占有终极的位置。可以说 ,孔子的政治伦理学说起于“仁”而终于“和”。“和”的概念兼有目的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孔子学说中的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对孔子之志加以义理分析 ,有助于阐明“和”在《论语》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尼采的早期著作《朝霞》,对尼采的“冲动”学说进行解读。尼采引入冲动一词源于对于道德的批判,以表达他对于人的自我的全新理解。本文致力于从概念上廓清尼采使用的“冲动”一词,归根结底,“冲动”的概念可以通过诉诸价值、欲望和行动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而进行说明;考察了冲动的来源,冲动的演化过程,以期能够解释“冲动”何以被视为一系列汇聚起来的集合体;最后,对“冲动”本质上可以用目的论来说明的观点进行反驳,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谱系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黑尔是新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伦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他在进行元伦理学研究的同时 ,力图促使元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回归 ,从而建立起新的规范伦理学。他的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 ,它纠正了元伦理学脱离现实的错误 ,使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伦理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建立或试图建立起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The Jewish underground movement in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60s produced literature that became a part of the counterculture of Soviet diss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decades, Russian Jews identified,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as people of the galut (Jewish Diaspora). The battle for the return to Israel and the new Jewish renaissance in the intellectual sphere of the unofficial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topographical concepts, which were inspired primarily by the Jewish cultural tradition. In fact, the exodus texts written in the 1960s–1980s represented a new, late Soviet shaping of Zionist prose. They relate to the symbol of the Promised Land as a fundamental projection of aspirations. Late Soviet Zionist texts share the traditional Jewish vision of Israel as an imagined topos of the original homeland that is both retrospective (with reference to the biblical promise of the land and the seizure of Canaan) and prospective (return and redemption). The Exodus story contained in Sefer Shemot becomes a leading poetic, philosophical and at times religiously charged metaphor of liberation and reunification. The re-strengthened collective memory of tradition required biblical symbols to be imbued with new semiotic power.

This paper will show that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the events dealt with in the literature often has strong mystical and mythological traits and displays messianic-apocalyptic hopes of salvation. However, alternative literary space and time models represented in the aliyah literature hereby betray their rootedness in the teleology of the communist regime. The powerful Israel utopia reflects both the eschatological time of the Soviet empire and its phantasms of paradise on earth. Late Soviet Zionism and totalitarian discourse are shown to be two space-time utopias.  相似文献   

5.
李俊文 《学术交流》2005,23(1):23-27
卢卡奇以劳动为本体,对社会存在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思考,确定了劳动的三个方面的本质性内涵。第一,作为目的论设定过程的劳动。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劳动目的论思想出发,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神学目的论与黑格尔的自然因果性观点,得出了选择性与过程性的劳动目的论思想。第二,作为社会实践模式的劳动。狭义的具体的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广义的其他实践活动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作为类自由模式的劳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劳动的合类性"与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王平 《兰州学刊》2011,(12):15-19
目的论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与形而上学有着内在亲缘关系,目的论在某种意义上与形而上学是合一的。鉴于国内学界对目的论一度忽略的事实,本文力图对目的论的含义进行具体析分,将目的论的历史概括为三种形态,即古希腊的自然目的论、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和康德的目的论,同时指出三种目的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术界论述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的内在关系以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的形成问题时,常常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把目的论判断力作为审美判断力的“衍生物”,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看作由审美判断力提供的。这是一种未经历史分析的独断。通过康德美学先验转向的历史分析,可以说明康德是如何通过目的论的研究为审美判断力寻找到了先验的原理———目的性原理,从而澄清学术界对于康德美学中目的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澄清人们对实践的误解,康德划分并区别了两种不同的实践,并用“道德地实践”统摄“技术地实践”,使技术实践成为理性的体现和人类追求“至善”的活动.康德在理性的旗帜下,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将重心从自然转向了人,强调人在技术活动中的能动性,完成了认识论领域的转换,“将颠倒的东西又颠倒了过来”.在他的目的论之下,在自然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此岸与彼岸世界.尽管康德对技术实践的见解仍有缺陷,但他的理性精神对其后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诠释学领域中,各种诠释学理论相互冲突,前进的解释与回溯的解释之间的冲突就是其中之一。利科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黑格尔与弗洛伊德所主张的不同解释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前进的解释与回溯的解释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公断,解答了解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历史哲学是一种完全从哲学上考察历史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它将目的论原则引入历史领域,以整个人类的历史为其对象,由此形成了一部向着善而不断进步的“道德史”,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但康德的历史哲学是以道德形而上学为依归的,它无关乎人类历史现象本身,而仅仅从道德主体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历史,因而是超历史的,是一种在黑格尔思辨历史哲学的类比意义上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