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昆仑神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开发以其为核心的昆仑文化品牌是未来青海旅游,甚至是西部旅游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昆仑神话及其文化的旅游开发类型,并提出了如何围绕昆仑神话进行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本文提出引进旅游市场机制,调动政府、商家、学者和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锦的发展历史和当代的生产性保护实践个案,提醒我们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壮锦等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徐赣丽  郭悦 《民族学刊》2012,3(2):23-31,92-93
民族服饰通常被视作一个民族十分重要的外在标识,体现并强化着族群内部的认同及与他族的区分。然而,在一些多族杂居或不同民族相邻而居的地区,族属的不同很难通过服饰的形质来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失去了认同的依据。一方面,想象中的差异帮助他们确认彼此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事实上的共通之处又使他们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于是,在族际交流的情形下,服饰的"大同小异"更多地成为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6.
广西龙脊地区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民俗旅游村通过旅游开发,引进了市场机制,使民俗的价值被重新调整,传统民俗被赋予新的市场价值而得到突出与强调,民族文化的整体价值被提升。本文试以广西龙脊景区的田野调查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布洛陀经诗》虽是壮族宗教经文,但它在教导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的同时,还鲜明地表达了壮族先民用道德规范劝世谕人的思想;它用宗教的手段来强化道德观念,而它的主要内容又是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的古代壮族民间的传统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9.
节日遗产在当代中国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其本身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多样,极具旅游价值,而且作为节庆或节事旅游形式,也是旅游开发最常用的框架和名头。本论文围绕作为旅游开发对象的节日遗产是否能得到合理的保护、"政府办节"语境下如何进行节日的旅游开发、展演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式在节日遗产旅游中的实际运用等问题,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节日遗产的旅游利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评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