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几年来,曾经从《文学评论》、《文艺报》、《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上,陆续读到杨曾宪关于艺术的民族化、现代化问题的系列文章。它们以富有个性的精辟见解和大胆而严谨的创新精神,引起了理论界同人的一致好评。现在,曾宪的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艺术民族化现代化问题的专著——《面临危机的选  相似文献   
42.
<正> 纵观中国新诗发展史,发韧期的“五四”诗坛曾涌现出一批山水诗,虽然它们所蕴含的现代意识和审美价值至今仍给读者以新鲜之感和审美愉悦,但总嫌其浮露,诗味浅薄且技艺粗疏。“五四”以后由于社会解放重于一切高于一切,致使新诗园地的山水诗受到冷落,到了极左思潮泛滥时这朵奇葩已面临凋零枯萎的厄运。直至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春风才吹开了山水诗这朵花蕾,使之重放异彩。孔孚的山水诗,开新时期山水诗风气之先,在新时期山水诗坛上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优秀传统,认同了“五四”以来新山水诗的一些美点,特别汲取了西方现代新诗美学和意象派的技法,通过创造性的转换、融合、改制,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美学观,又创建了超越前人的山水诗篇。  相似文献   
43.
时代的弄潮儿——茅盾笔下的孙舞阳形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于刻画女性形象的小说家,尤其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塑造誉满文坛。若说《蚀》三部曲之一的《幻灭》里,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静女士和慧女士两个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形象,为他在小说世界里探索中国式的现代新女性的美学内涵和个性特点,初步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那么《蚀》三部曲之二的《动摇》,在新女性的刻画上,不论性格内涵或表现手段,都有了新的开拓。孙舞阳在《动摇》的艺术画面中,并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作者也没有为她化费更多的笔墨,然而她的独特地位却是任何人物都不能代替的,或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或在情场上的活动,颇令人注目。她和慧女士的性格虽属同一类型,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她和静女士的性格虽不属同一类型,但也有相似之点。“她”就是“她”,个性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44.
胡适的“新思潮”观以“评判的态度”(即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为轴心,以“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为三大要务,以“再造文明”为惟一目的,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逻辑结构,这既是胡适为“再造文明”或重构文化所作的战略设计,又是其以渐进方式建设新文明或新文化的实践纲领。  相似文献   
45.
"新英雄"理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重要美学范畴,也是革命文学英雄叙事文本建构的核心规范。左翼时期的"新英雄"理念是由革命文学家根据各自的理解而独立提出的,强调新英雄的特质乃是集体主义,却未成为文学创作的指令性规范;《讲话》发表后,"新英雄"理念则成了工农兵文学的法定性的头等重要创作原则,它演绎出的新英雄范式越来越理想化偏激化,成为政党意志的集中体现,而文学创作必须遵循,从而悖离了现实主义轨道;及至"文革"新英雄理念便成了制造现代迷信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6.
一九七四年一月,正当我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展开批林批孔运动的时候,南越阮文绍傀儡集团在两个超级大国的纵容和支持下,不顾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悍然出动军舰飞机,入侵我西沙群岛。我国军民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的自卫反击,使来犯  相似文献   
47.
胡适终生所坚持的民间文学观,其思想特点大致是:民间文学存在于中国文学的异质同构的总体系统中,与庙堂或贵族文学处于相对立而又有联系的位置;民间文学既有原创主体又有修改主体,而经过修改的民间文学往往出现原创性与变异性两种形态;文学进化链条所展示的“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主要是指平民百姓原创的民间文学,也包括“高尚作家”创作或修改的民间文学;就语体来看民间文学亦是白话文学,白话是“老祖宗几千年给我们留下的资本”,其中则有白话文学.胡适的民间文学观虽然对贵族文学存有绝对否定而对民间文学又有绝对肯定的偏向,但是它在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在实践上的对“五四”白话文学、平民文学建设的指导意义,及其对后来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的效能,都应给以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48.
现代学术文化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与功能,对新文学创造者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行为模式的现代化进行调整、驱动和制导,能把“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现代学统内化为文学创造者的文化人格,这是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深层机制。现代学术文化兴盛,中国现代文学就繁荣,现代学术文化衰微,中国现代文学就不景气,故现代学术文化兴衰与新文学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9.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于创作实践,创作实绩乃文学现代性的复杂载体,四大文体组成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翻译文学是中国现代转换的重要维度,而中体西用则是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50.
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革命胆略,英明而果断地粉碎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为党锄了大奸,为国除了大害,为民平了大愤,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将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壮丽史册上,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芒."四人帮"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是不肯改悔的正在走的走资派,是一伙资产阶级的阴谋家、野心家.我们对"四人帮"的丑恶表演,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尤其对一心想当女皇帝的江青,更是恨之入骨.她本来是祸国殃民的"白骨精",却恬不知耻地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