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展现出了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虽然企业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带动,但是面临新形势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巨大挑战.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管理都离不开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有效指导,所以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态势,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必须走出一条新观念的道路,通过有效地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23.
"全息认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认识论作为认识论领域的新兴学科,其定义大约为全方位、多视角地同时研究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的学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思维信息论、思维系统论、思维控制论三大论域;贯穿这三大论域的中心线索始终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双方之间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与价值关系.笔者认为,随着全息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其探讨重心将被置于思维控制论.然而,认识论重心的这种转移并不意味着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原则分道扬镳,它只是表明了,认识论研究的领域从过去的宏观认识论移向微观认识论.  相似文献   
24.
25.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后革命时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以建设为主题的革命,即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革命,即“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则认为: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革命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发展生产力的战略转移。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26.
众说纷纭解玄奥--毛泽东致江青的信研究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泽东1966年7月8日在武汉写给江青的信,语言隐晦,内容深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历来是史家们研究"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思想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2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此信作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围绕此信的写作背景和有关情况、信的动机和主旨以及信中若干论断,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检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把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7.
“全国第六届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7~18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和现代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球化与国际战略新格局、全球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与中国发展战略、社会发展的哲学元理论、邓小平的发展观、浦东的经济与社会性发展模式、作为发展理论的经济哲学研究、发展社会学的学科相关性研究等社会发展领域里一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一、要在科学理性层面上反思全球化任平首先将“全球化”概念的各种理解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从现代主义角度看全球化,认为全球化就是超…  相似文献   
28.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它反过来又对中国政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实现政治现代化必然要求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我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正确的反思,在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塑造我国新型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9.
应对包括文化保守主义在内的社会各思潮的挑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中的重要情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当时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乃至中外文化关系如何处理,以本位文化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构成了间接但却是根本性的挑战。为此,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积极的回应。从回应的方式来看,体现在间接回应、直接回应和完备回应三种类型上。从回应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地分析当时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强调以统整并包含文化建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对中国社会问题加以根本性解决;注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以综合创新的思路处理好中西文化关系;主张以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扬弃"中国传统文化。这些回应,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现实正当性。  相似文献   
30.
校园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亚文化目前集中体现为“叹老”现象、“啃老”现象、“晒遗憾”现象、“网络愤青”现象和“山寨文化”现象,其负面效应不可忽视。文章从社会生存压力、网络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等维度对亚文化产生原因进行剖析,相应地也提出弘扬“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搭建新平台等科学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