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代中国都市社会的基层居民组织——居民委员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其结构与功能究竟如何?这不仅可以通过对它进行历史考察而得到说明,而且可以通过对它进行现状分析而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22.
乡村社会能否有效运行与村社的内聚程度及其结构功能紧密相关。“村社空心化”即是在村社结构不能有机整合导致对应功能运转不畅所引发的乡村社会整体运转失序的一种状态。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的考察,认为现阶段“村社空心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表现形式:集体层面的“权威空心”、精英层面的“人才空心”、个人层面的“合作空心”。研究认为,“共同体”是应对村社“空心化”困境的一种有效路径,可以通过“村社共同体”的重塑和“城乡共同体”的建构,来消弭“村社空心化”的多重困境,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相似文献   
23.
马克思生态内因论视阈中的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主流经济学大多没有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至于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只有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把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4.
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宗教慈善事业一直处于衰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的批判性阐述,在理解与认识上存在着不全面性.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肯定了宗教有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同基础.在“适应论”的理论指导之下,宗教慈善形成了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同时,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这一当代宗教慈善的重要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2012年,《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为当代宗教在慈善领域服务社会,从而在全社会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5.
我国改革开放较为明晰地表现为两大运作路径:城市化和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实现了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亦为工业化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现载体。然而,现行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囿于技术理性泥潭,无法自拔,虽带来巨大的建设成果,却也陷入了生态环境普遍性恶化的窘境。因此,如何对城市生态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杨华锋博士、刘祖云教授以地方性知识在传统社区所表现出来的生态价值为分析视角,探寻了遏制消费型生态危机、塑造和谐城市的不竭源动力。余敏江副教授从利益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生态象征性治理的形成机理及其消极影响。施从美副教授则从政府购买生态公共服务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生态治理上的失灵及化解之策。沈承诚讲师从理念、利益和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了都市圈区域生态治理失灵的根源,并探讨了应对之策。上述论文成果虽存在视角和知识结构的局限,部分观点亦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作者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城市生态问题的治理研究方兴未艾,希望更多学者积极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在政治与公共行政的领域中 ,“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汇 ,“责任政府”与“责任政治”也是政治与行政改革追求的主要目标。政府的责任从性质上看 ,有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之分 ,积极的责任是消极责任的基础 ,消极责任是积极责任的保障。政府责任 ,从内容上看有四种类型 ,即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与道德责任。政府责任实现的基本路径有 :保持政府组织目标合法、提升行政人员德性与强化社会的价值期待。为了保证政府责任的实现 ,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刚性”机制 ,即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程序立法的完善、官僚体制建设与行政道德方法等。  相似文献   
27.
由于行政权力自身的矛盾性 ,即行政权力“所属主体”与“行使主体”的分离、行政关系与行政价值关系的不同一、“公共意志”与“权力意志”的冲突 ,行政权力就具有了双重的规定性。一方面 ,行政权力具有执行性、管理性和领导性的权利规定 ;另一方面 ,它又具有合法性、责任性和服务性的义务规定。权利特性与义务特性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是行政权力两种内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28.
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社会群体是从Social group一词翻译过来的,也有人将此译为社会团体或社会集团。而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则更为复杂,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四种看法。 一个方面是广义的理解,具体有三种看法:一是把社会群体解释为社会(society)。  相似文献   
29.
当前,关于“服务型政府”行政价值观的建设,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行政价值观由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力量,它包括:价值示范转化为价值规范,价值标准转化为行为准则。二是行政价值观建设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包括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日常化与专门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在对待组织结构和行动者的问题上,西方组织理论存在"结构研究模式"和"行动者研究模式"两种近乎对立的研究模式,在个体观、研究重心、组织目标、研究方法、策略主张、结构与行动者关系等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观点.对国内近期有关行政组织的期刊论文样本分析显示,目前国内的行政组织研究更多的属于"结构研究模式",而缺乏行动者研究视角,这种缺陷在研究活动中表现为:研究缺乏本土意识、偏离了西方组织研究主流、缺乏对质性研究方法的足够强调、缺乏学术共同体、缺少学术对话、累积和传承.文章认为我国未来的行政组织研究应当更加强调行动者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情境下有价值的组织研究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进而开展关于行政组织的本土化、经验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