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乡发展差距是中国社会转型下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文章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五大维度构建中国城乡发展差距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评价了中国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及其波动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差距水平由东向西呈递增趋势,1985年至今城乡差距水平表现为一种波动性扩大的效应,城乡差距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为一种相互影响的逆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苏南模式:乡村振兴的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苏南模式作为一个“主动式”与“内源式”的乡村建设实践范式,为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话语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动力、产权结构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发展目标上均产生了质的转向,主要以制度创新为实践驱动,从而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振兴理念上,通过户籍制度、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的变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在振兴手段上,通过“三集中”的实践策略,以落实乡村有效治理;在振兴指向上,通过多元合作与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以建立一个“村庄空间—中心社区—城镇地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3.
乡村社会能否有效运行与村社的内聚程度及其结构功能紧密相关。“村社空心化”即是在村社结构不能有机整合导致对应功能运转不畅所引发的乡村社会整体运转失序的一种状态。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的考察,认为现阶段“村社空心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表现形式:集体层面的“权威空心”、精英层面的“人才空心”、个人层面的“合作空心”。研究认为,“共同体”是应对村社“空心化”困境的一种有效路径,可以通过“村社共同体”的重塑和“城乡共同体”的建构,来消弭“村社空心化”的多重困境,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相似文献   
4.
5.
“条块关系”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在“条条”和“块块”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条块关系”中存在着诸如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政府权责利益失衡、公共产品的布局不舍理等一系列问题,其变荨的困境主要在于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为此,要通过打破上下对口的机构设置、划清条块界限、对条块管理的过程进行设计等几方面的措施,来推动条块关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城乡关系一直是各国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关系.本文主要对城乡关系理论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认为城乡关系理论的演变遵循着“城市出现—城市偏向—乡村偏向—城乡一体”的基本脉络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发展提出了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应是城乡关系理论演变的未来走向,应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支撑下,通过对城乡弱势群体的补益和赋权,最终实现“双向”、“多元”、“多中心”的城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先后经历了“城市扩张、城市病蔓延、法制规划、乡村有序治理、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在乡村重建二百多年的实践中,基本形成一种“共生型治理”的发展形态,主要包括四大要素:网格化的共生单元、积极的共生环境、多层级的组织界面和一体化的共生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上,遵循三条逻辑规律:一是自上而下的政府顶层设计,通过法制保障实现乡村有序治理;二是自下而上的社区行动与社区参与,通过社区赋能形成合作共治;三是上下互动的集镇发展,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互动与融合。因此,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推进,在振兴单元上,可推进多个乡村“中心极”共同发展;在振兴环境上,应摒弃城市偏向的消极因素,构建城乡平衡发展的积极因素;在振兴界面上,需发展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主体;在振兴模式上,要推动“偏利共生”向“一体化共生”过渡。  相似文献   
8.
乡村建设的政策嵌入、空间重构与技术赋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乡村发展不充分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借鉴世界乡村复兴的成功经验有着内在的必要性。文章以"嵌入性"为分析视角,基于政策文本分析,从"政策—空间—技术"三大维度重点考察了法国乡村建设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法国乡村建设主要遵循三条规律:在本原性层次上,通过多元化的"政策嵌入"营造积极的乡村复兴环境,进而达到清除弊害政策、破解建设壁垒以及增强乡村复兴内在动力的目的;在实践性维度上,通过产业集中、中小企业转型、地域功能分类的"空间嵌入"策略,推进乡村要素资源的重组与优化,进而增强乡村空间的整体性治理能力;在方法论层次上,通过多类"技术嵌入"乡村空间,以达到再造乡村复兴手段与"主体赋能"的根本目的。因此,营造网络化的乡村政策环境,推进乡村的"分类振兴"与"适度集中",以及强化技术驱动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利用"中央—地方—民众"三层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失衡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中央政策体制的局限、地方行为的扭曲、村社基础的缺失"共同造就了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困境。对此,可通过城乡共生式发展的路径建构,地方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实践,村社共同体的重塑来有效实现中央、地方与民众的互动与衔接,达成十八大所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塑造"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以南京市A社区政府购买项目为例,从嵌入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逻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机构主要通过“政治—行政—专业”三维路径嵌入基层社区治理,并呈现出“浅层、深层、逆向、有机”的曲线型嵌入过程。在浅层嵌入阶段,主要通过前期摸排、活动策划和需求调研等方式,赢得社区信任并建立初步关系;在深层嵌入阶段,重点通过专业知识运用、党建品牌融合、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促进机构与社区关系向深层次发展;在逆向嵌入阶段,由于“政治话语”与“专业话语”主辅关系的不断摩擦,社会工作服务出现了“表演性”和“迎合性”的脱嵌问题;在有机嵌入阶段,通过成立机构党支部、挖掘社区骨干力量、发挥专业服务等方式,逐步呈现出互信互利的发展态势。因此,为推动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治理从“嵌入性发展”走向“融合性发展”,可进一步在“政治—行政—专业”三大维度强化关联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