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45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611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71.
孟晓雪 《兰州学刊》2008,(2):147-150
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旨在应对自己盟国,尤其是联邦德国对核武器的需求、维护自身核优势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欧洲其他盟国和苏联的反对,美国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这在美德关系中引发了矛盾,推动联邦德国采取更为独立自主的政策,同时也反映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冷战态势的变化。文章力图在吸收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美国外交文件,解析关国采中这一政策的原因,进而透视这一时期的冷战态势。  相似文献   
72.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治理过程中(1985—2000年)生态与经济要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揭示了治理条件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趋势。通过调整流域农、林、草、果用地比例,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单位面积生产力和流域粮食产量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流域纯收入大幅度增加。表明这一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在生态脆弱区,国家投入是当地脱贫致富、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农民脱贫增收是生态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保障;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良性发展的动力。同时发现,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粮食产量低于400公斤是国家进行投入治理的参考线,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人均收入提高到1000元时,可实现当地群众的自主投入发展。  相似文献   
73.
人力车夫是新文学初期最触目的劳工形象。其出现的原因,与北京这种传统的消费城市形态和教授型作家的观察习惯有关。五四时期表现车夫的作品大都依循人道主义视角,表现车夫的贫困。由于作家的知识者视角与观察的局限,相对忽视了车夫背后更深厚的社会内容与人物丰富的品性。30年代,由于思潮演进,老舍把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溶入于对城市文化的具体分析之中,借祥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关系,写出了祥子复杂的社会角色、种种人物品性与最终堕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首先从理论上看,制度创新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因为,“机制”的形成和运转,一靠体制,二靠管理制度。而“体制”一是组织机构,二是管理制度,三是职责分工及相互关系。可见无论是机制,还是体制,都不能缺少制度,所以我们应抓住制度创新这个重点。其次从公务员管理的特殊性来看,公务员队伍是我们国家治国理政的主体,直接行使着党和国家的管理权力。  相似文献   
75.
疯女的厄运 村里来了一个疯女,十八九岁。乌黑的长发杂乱地披散肩头,发丝上沾满草叶。衣着破烂不堪。手脚红肿。通身仍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秀气。  相似文献   
76.
孟祥林 《城市》2008,(8):51-56
城市公用事业指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等。长期以来.城市公用事业与电力、电信、民航、铁路、邮政等行业一起被列为国有垄断行业.政企不分、垄断经营、效率低下、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是这些行业的共同特征。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公用事业的高效率运行.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7.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加强南北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南粮北运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明代会通河疏浚以后,成为南方漕粮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枯涩之患多有发生,如何解决水的补给问题,成为保证通航的关键。大部分学者认为会通河补给之水皆赖于泉水,而本文认为,除了泉水以外,河水、湖水也是会通河补水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8.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相似文献   
79.
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无所不在。这种比较的存在 ,使事物的特征和价值得以确认。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目的并非是只是判明优劣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克服缺陷 ,让人类明智。本组的六篇文章或探讨比较的理念 ,或分析中西传统思想中的底蕴 ,或评价中西方学者比较观念和方法的异同 ,或探讨异质文化共性的神奇折射 ,或评论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对于历史比较的启示 ,或分析、评价当今美国关于中国唐、宋史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比较的本质和方法问题。在这里 ,尽管各位作者具有自己的独特视野和个人的审美意图 ,但责任心和科学精神 ,以及无私的学术态度 ,始终是共同的衡量各种历史文化研究的客观标准。同样 ,尽管人们都认为比较只是一种方法 ,但下列文章却向我们表明 :它同样也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感情 ,一种探讨各种价值、制度、事件内在合理性的理念与利器。正因为这样 ,对比较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借此能够帮助我们确立公正的历史评判标准 ,能够提升事物原有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比较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一种智慧 ,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价值体系 ,一种开放精神 ,一种帮助当今的人们在世界的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 ,形成文化互动的桥梁。这些 ,对于我们来说  相似文献   
80.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直接改造着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模式。通过对网络问政平台公民与政府行为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考察网络空间的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近年来,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诉求的规模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类议题关注度最高,民生福利类议题次之,然后是国土建设类、农村类和贪腐类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参政,地方政府大力强化政府回应性建设。时空因素、议题归属和诉求表达方式是政府回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反映着网络空间政治互动三要素——制度、政府和公民的演进和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