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地区宗教的特点和作用,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我们只有解放思想,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听力自主学习是今后听力教学的方向,提高元认知能力是促进听力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丰富元认知知识和加强元认知调控在英语听力元认知中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五年制“小教大专”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教学基本建设环节等方面论述了五年制“小教大专”教育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在研究会计实训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提高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扶贫资金分配的现状和分配的方式,指出了当前扶贫资金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立一套以结果为导向扶贫资金评估机制体系的思路,给出了这套评估机制的基本框架和指标设计。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无论是改革早期的放权让利、利改税阶段,还是在后来的经营承包、机制转换阶段,我们所采用的"松绑"、"放权"、"让利"、"搞活"等方法,都是在试图调整分配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来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当前,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方面,许多国企仍显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1871年3月18日──5月29比巴黎工人阶级举行了震撼世界的巴黎公社起义。他们以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进行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尝试。马克思为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概括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对待旧的国家机器的态度,指出了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前提条件、主要特征、实质及其历史任务,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恩格斯于1891年重新为《法兰西内战》写了一篇导言,进一步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巴黎工人阶级在创立公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即它们究竟属于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抑或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的问题,长期以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当代理论界,基本上都认为是前者。这种观点,随着各国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已越来越不相适应了。这种情况,符合社会革命更新过程的逻辑,即:今天看来可以接受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过时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德育应如何看待"利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中平 《学术研究》2005,3(6):117-120
利己从理论上讲只是一个中性词,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本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利己与利他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利己的手段才牵涉到道德问题.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灭杀人的利己之心,而是规范人利己的手段,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为利己正名是我国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侯方域参加清廷乡试,为清初文坛与遗民界极其重要的事件,长期受后人关注。然其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成为一大聚讼。深入解读侯方域的作品,可以看出其晚年为学趣向与青年时的狂儒、异端大异,而近于醇儒。这一转变,与清初特殊的政治背景密切相关,体现出他试图"以道易天下"、通过"济满以汉"的方式以保存汉文化的思想。这种转向表明,侯方域已由早期政治遗民转化为文化遗民。这必然影响到他对出处问题的思考,成为其参加清廷乡试的深层动机。这不仅是解开侯方域参加清廷乡试问题的关键,而且对研究明遗民的转型及出处策略的演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