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随着生产资料市场不断发展,产品生产企业或物资使用单位相互间物资交流不断扩大。为适应这种情况,工业生产物资统计《生产用原材料、燃料收支与库存》表,以及《新机电设备(产品)收拨与库存》表等,  相似文献   
142.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株州市委书记程兴汉重视老干部工作的二三事长甫,湘南株洲市委书记程兴汉,给自己订了一条不成文的章程:“凡是老干部工作的会议,不管时间多紧,工作多忙,我都参加。有关老干部工作的大事,我事必躬亲。”事实的确如此,他对全市的老干部和老干部...  相似文献   
143.
墨子“非乐”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乐”是墨子文艺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对这个思想,学术界普遍持否定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墨子“非乐”虽然具有揭露统治阶级亏夺民衣食之财以为乐的合理性,但它是一种狭隘功利主义的反文艺观点,核心是否定艺术与审美的社会价值。笔者认为这是对墨子“非乐”思想的误解,应该重新认识。墨子“非乐”并不排斥一切音乐,反对所有歌舞。这是可以肯定的。墨子确实有“圣王不为乐”(《墨子·三辩》)以下《墨子》引文只注篇名。)的说法。对这句话不能单看字面,“以辞害意”。当时有一个兼治儒墨的学者名叫程繁,他曾就这个问题质疑过墨子。程说:“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笙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  相似文献   
144.
近年来,国内逐步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现将部分观点简介如下:一、社会主义生产有没有目的?1.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没有目的。其理由是: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各有自己的生产目的,全社会没有统一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45.
沙皇俄国是各族人民的监狱。列宁的这一形象的说法,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俄罗斯帝国境内,约有二千五百万人尚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其中约有六百万人的游牧部落更处于原始的宗法氏族社会。布尔什维克党在胜利地实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立即执行了列宁的民族政策,保证各民族一律平等,消除经济文化上的落后状态,并与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进行无情的斗争。为了实现列宁关于必须消除俄罗斯中心地区和民族边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事实上不平等的指示,苏联共产党采取了在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146.
刘晓波把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归罪于传统文化对个性的束缚,认为传统文化熔铸了中国人的“奴性人格”,压抑和扭曲了自由的人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刘晓波的看法,虽然体现出一定的胆量和魄力,但却是极端虚无和盲莽的,他否定一切,否定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否定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几千年的文明和创造,制造民族的“自卑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虚无恐怖感”,犯了一个很大的哲学错误和逻辑错误,把形而上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47.
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会机关刊物《斯拉夫评论》(美国苏联东欧研究季刊)1965年9月号发表了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米库拉克(M.W.Mikulak)写的一篇题为“控制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谈到苏联学术界对控制论的看法,现摘译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探索以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的文化育人模式,将项目研究引入课程体系设置,突出研究与教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兴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突出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将项目定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以北京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透视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育人的本体性教育融为一体,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9.
“为直生论辩护”是戴亚尔·德·夏尔丹所写的最后几篇论文中的一篇。戴亚尔在这篇论文中表示,尽管直生论(Orthogenesis)在科学家当中名声很坏,他感到有义务来为它辩护。他提出直生论的定义如下:“这一个(如此充分讨论的)术语,当然取自它有方向的变化的最普通的语源意义(在任何程度上和在任何可能影响下,这个‘方向’是可以看得见的)。”戴亚尔想指出,各种生命物种的发展不仅是简单的变种的情况;这也是一种有方向的强化情况。进化不能以偶然性、无  相似文献   
150.
(一)画家感觉到山川之美,加以描绘,产生了山水画。对他的创作来说,必先有自然美的客观存在,其次,当体会和表现自然美时,一定的社会历史时代和一定的阶级意识,都起着作用。本文从以上两点出发,试论我国古代山水画对自然美的处理表现了哪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我国山水画发展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就从东晋顾愷之谈起。他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但也画山水,对自然美很有感受。他在桓温幕时,到过江陵、荆州等地,又曾去会嵇,回来之后,“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不过四句话,却生动地概括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美的丰富形象。他画过《雪霁望五老峰》、《云台山图》等,还写了一篇《画云台山记》,可惜“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今天不能全部理解。但文中不少地方讲到如何构图,如何生动地捉取对象的特征,例如“西去山,别详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