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代民族学及新史学对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与图像叙事(icon narrative)的研究方法在原始文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专家学者从民族学角度,对传世的、新发现的出土实物与图像材料,诸如原始人所创作的岩画、制作的彩陶等文化符号进行了考察,发现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符号是一种叙事方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用意象的手法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历史.同时,这些文化符号历经数千年的演进逐渐艺术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独具特色的意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2.
中国文化史作为专门史研究自上世纪开始之时面临着双重的压力,即受到学科科学性的置疑和传统地位的失落。要使文化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所发展,必须要承认其学科的科学性,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为此对文化史的反思与建构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或许是化解双重压力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3.
从"效应"理论看审美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应理论从审美主客体的功能关系和对象性关系两方面共同揭示了审美价值的本质,即审美容主体化,是对社会审美主体自由本质的感性升华.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审美主体不拘于文本的自由显现,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24.
美在生活中,是一种美学视界.美学的发展即呈现出这种视界的变化,西方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对美的认识视界有不同的基点.西方古典美学强调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理性,强调外在、对抗.现代美学强调立身于其中的非理性,强调内在、协合.现代美学作为一次视界革命极大地拓宽了美学的边界. 两种美学视界的合理性视野,都给了我们生活在美中的启示,那就是以二者协合的眼光审美地去看待生活,美无处不在.以这种审美境界和审美态度,做一个人性完善、人格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25.
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特定文化,特定文化反映着特定时期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在“红色经典”文学中,除了诠释革命理想、弘扬社会主旋律,融合展现出了解放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意味着“红色经典”文学具有综合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的审美意义.通过研究“红色经典”文学产生时代的文化体制及社会审美文化,从由民俗文化、地域文化、语言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其所表现出的审美文化,进一步挖掘“红色经典”文学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26.
本文沿着历史的线索回顾了中国美学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所走过的五个时期,展现了中国美学由古典美学向近现代美学转变并逐渐建立美学近现代体系的历程,从中总结了中国美学的几个特点。本文对当前中国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中国美学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7.
主体间性审美是建立在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基础之上的审美,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对话与沟通。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自然生态美使人与自然在各自的生命自由展开的过程中互动运作,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8.
价值创造是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价值客体或创造价值的过程,所以价值创造从价值客体的创造来看是主体客体化,从价值的创造来看是客体主体化过程中主体本质力量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企业审美文化价值创造过程既是创造企业审美文化和企业审美文化价值过程,也是企业和企业成员价值创造过程,是企业价值和企业员工价值的确证,这是企业审美文化价值创造的本质。创造企业审美文化价值,就是在遵循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创造企业的精神价值、形象价值以及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恶搞文化”从娱乐狂欢到解构反抗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是近年来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后现代精神的反抗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本文试从审美文化视角,首先对恶搞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进而论证其对话语权归属的分流作用,最后揭示其解构主义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30.
商品的美学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本文就商品美学设计的依据、实现及鉴定标准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