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本文认为,哈萨克族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哈萨克族人口年龄构成轻,年龄中位数偏低,人口增长速度快,妇女生育水平高,平均初婚年龄有所提高,家庭结构稳定并以大家庭为多见,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软土地区进行桩基施工时会留下大量空孔,工程案例及已有研究表明,当群孔大量存在时,其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相当可观,但减小其影响的措施却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群孔效应进行了探索分析,针对群孔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几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在桩基施工前提前施工围护结构、提前施工第一道支撑及空孔回填。提前施工围护结构对控制群孔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效果,提前施工第一道支撑,可以进一步增加围护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大幅度减小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采用空孔回填措施时,回填整个群孔区域外围一定排数空孔即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实际工程中,上述几种控制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对口支援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信息化环境中,传统教育对口支援模式存在成本过高、方式落后、沟通不畅、效益不佳等弊端。实施信息化教育对口支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扶贫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机会的扩大,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支撑,提高对口支援的整体成效。我们应从扶贫事业的战略高度加大投入,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技术含量较高的远程教育网络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信息化教育对口支援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应时而生的"新史学"和中国教育史研究都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阶段。作为专门史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充分吸收了母体学科——历史学科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史料观等方面所提供的丰富养料。"新史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进程,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核矩阵的计算和研究,从理论上对常用的核函数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仿真证实了通过优选后的核函数所组成的混合核函数对支持向量机分类性能的改善,为核函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间的竞争战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业的竞争力基础由规模、质量逐步向速度转变。时间成为一项重要的竞争资源,基于时间的竞争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战略。本文介绍了基于时间的竞争战略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战略对我国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单板机控制的,用电感测微仪检测离焦信息的显微镜自动调焦装置。文中介绍了自动调焦装置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技术指标,这种装置能解决中倍数生物显微镜的自动调焦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的政策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借鉴和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聘请教育专家是向苏联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从1949到1960年间,随着国民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聘请苏联教育专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苏联专家活跃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当时新型教育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山市屯溪区人民法院坚持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办好案子”的工作思路,认真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从便民、利民出发,以一件件、一桩桩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诠释着人民法院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许庆瑞  郑刚  陈劲 《管理学报》2006,3(2):135-142
全面创新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新范式,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全面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和全面协同”。全面创新观与传统创新观的显著区别是突破了以往仅由研发部门孤立创新的格局,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观,并使创新的要素与时空范围大大扩展。向全面创新管理转变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