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7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问题,分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基本特点,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债务型融资、股权型融资和混合型融资三种模式,以及若干具体的融资方式,并提出综合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的制度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2.
恩格斯的道德观论证了道德的根源和本质,揭示了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道德的阶级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论述了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的道德;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恩格斯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辩证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3.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的首次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它在中国现当代人本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人民动力观、人民本位观、人民利益观等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以人为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124.
冯春梅  郑洁 《统计与决策》2016,(17):104-108
文章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了解影响个体积极老龄化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指出安徽省居民的自我养老意愿仍然较低,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的“养儿防老”观念更强,50~59岁的新成长老年人存在“被自我养老”的现象,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我养老意愿“城乡差别”更大.最后从实现最佳化的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的视角构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2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和根本要求。从认识论视阈审视"以人为本",其意义在于:"以人为本"蕴含了认识之源问题;"以人为本"确认了主体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把人作为逻辑起点和归宿,追求人自身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6.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理论基础构建“律师代理词隐性说服分析模型”,分别从“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两方面探析律师代理词中的隐性说服方式及其语言实现手段,结果发现:“对话扩展”的使用体现了律师协商的态度,以避免与其他观点的正面冲突,增强了代理词的说服力;而律师通过“对话紧缩”增强话语客观性,紧缩了其他观点“辩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7.
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出发,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通过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后现代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28.
一、选题缘由 (一)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紧扣社会焦 反腐倡廉,建立廉洁政治,是我们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9.
宪法秩序有赖于文化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欠缺宪法成长的精神根基,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中国特色的宪法文化应是西方文明成果的宪法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契合,它具有现代性、民族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0.
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 ,担负着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在新世纪 ,这支队伍的地位问题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学生工作队伍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什么途径和措施来解决和加强呢 ?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