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朱熹是大教育家,其教育成就的取得体现在诸多方面.他在教材编撰方面亦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一生编撰了以四书学为主的系列教材,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这缘于他明确高远的编撰宗旨、精益求精的不懈修改和述作结合的编撰方法.  相似文献   
32.
在晋南襄汾县赵康镇一带流传的赵氏孤儿传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与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它能够融入地方文化传统,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被不断地实践并传承.调查显示,这一传说在地方民众的祖先祭祀、 地方庙会、 民间艺术表演、 婚姻禁忌和村际关系中都有独特的表现,并已成为地方信仰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影响因素.传说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实践表现,是深入理解传说特征、 探讨传说在地方民众生活中的深层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12):101-107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利用商品价值构成机制来构造经济增长中人才贡献率的模型,使用该模型测度了1978-2015年期间人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当前经济增长中人才贡献率不高,但仍处于上升态势,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较低,并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政府决策部门尤其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不断提高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4.
中唐时期的文风虚浮、文章空洞,文人多不通事务,却热衷于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韩愈的"不平则鸣"主张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思想对后世文学和儒学复兴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运动也在中国兴起。李大钊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国际工人运动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劳工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思想渊源,是一个内容上熔知、情、义三种教育于一炉,目标上集政治革命、社会进步和人的完善于一体的思想体系。这既是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初步探索的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36.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身体视角对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产生了变革性的作用。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身体不再被视为抽象话语的载体,而是重新恢复了其丰富的各种感觉和肉体性,是能动的创造与实践主体。仪式中形成的情感方式、感觉倾向、行为方式与规范,往往都是在耳濡目染中习惯成自然,成为刻骨铭心的知识和文化模式。"白喜事"是丧礼的一种复合表述;"热闹"却是种对丧礼的诉求,是种最理性最实际的民俗选择。从丧礼的各类角色、各种身体参与,探讨"热闹"的白喜事的矛盾与复杂,目的在于从交往、饮食、表演、器物等入手,以切实的身体感受与创造,展现丧礼建构的过程与方式,探讨其中蕴含的生活逻辑与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7.
文探讨了青年海德格尔(-1919年)是如何走向"实际生活"这一领域的.文章指出,作为学生的海德格尔就抱有追求"生活真理"的动机;他通过对实在问题的批判性探讨,为确证实际生活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时间概念的讨论,为实际生活准备了历史维度;通过对逻辑上有效的意义的追根溯源,走到了实际生活的门槛"活生生的精神";1919年海德格尔终于走到了"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38.
本文基于丹阳市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分析模型检验了宗教三色市场理论的两个前提假设,即宗教管制不会总体上减少宗教信仰和行为、世俗化不会改变宗教需求,结果发现,两个前提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9.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技术是他考察的一个重要话题。他的新作《人性的未来》一书,集中表达了他对基因干预、基因改善、自由优生与人性关系的看法。在这本书中,哈贝马斯以当前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考察了基因技术与人的道德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在反思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他从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出发,认为只有将人的生命置于主体间性中,才能避免在基因技术发展中对其他生命的控制和操纵。  相似文献   
40.
梁孝  张建伟 《学术界》2007,(2):256-261
价值中立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科学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它坚持把事实的描述与事实的判断区分开.社会科学的独特性是以语言把握人类行为的意向性,它不能对人类行为仅仅进行外部观察,还必须进行意义解释.因此,社会事实的描述必然依赖于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的选择,而描述社会事实的价值语言必然包含着评价.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