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论加藤弘之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藤弘之(1836—1916)日本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和思想家。兵库县人,十岁入藩之弘道院学经学,后潜心研究哲学、伦理学、法学等。曾任元老院议员等职,自1884年日本创立哲学会以来任会长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主要著作有:《立宪政体略》、《真政大意》、《国体新论》、《人权新说》、《强者的权力竞争》、《道德法律进化之理》、《自然界之矛盾与进化》、《吾国体与基督教》、《自然与伦理》等。现论述其主要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72.
该文从解释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与理解力、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指出了理解力是语言的灵魂,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点。由于理解力的作用,语词世界呈现出现了动态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73.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部分(或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结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事物的组成部分的性质、组成部分的数量、事物整体的结构以及事物周围环境的变化都是引起事物整体质变的原因。【1】事物的部分或要素的性质是决定事物整体性质的基本因素之一。尽管有许多事物在整体水平上所表现出的性质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质根本不同,但它们既然由部分组成,就必然受部分性质的制约。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单独的氢有可燃性,单独的氧有助燃性,当把氢和氧化合为水时,水就改变了单独的氢和氧的性质而具有了能灭火的新性质。那么,  相似文献   
74.
关于人的研究,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简要地划分为“人道”和“非人道”(非人道并非界人道)两种类型。“人道”的类型属于人文学科研究的范畴;“非人道”的类型属于自然科学。在“人道”的研究层面,有的侧重于规范研究,如哲学、伦理学;有的侧重于实证研究,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如今,中国学者所提出的“人学”更多地是指向“人道”研究的层面。总的倾向是试图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操作中,经济学、管理学借助于哲学的概念比较“自然”;哲学、伦理学诉诸于经济的“模型”则较为鲜见。它表明二者对人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75.
论近代中国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演进李坚近代中国思想史出现的大同社会理想为中国人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前提,学术界对此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阐明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可是唯物史观为中国人接受的思想理论前提何在却一直不大为人们提起,似乎唯物史观为...  相似文献   
76.
中国逻辑传统中的类和推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概念是逻辑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在中国逻辑传统中 ,我国古代思想家 ,特别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对类概念进行了考察、理解和把握 ,并赋予类概念以逻辑的涵义。在此基础之上 ,他们提出了“推类”这一称谓 ,并论述了推类思想。推类是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根据传统逻辑的认识 ,推类具有传统逻辑中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 ,但它又与传统逻辑类比推理有异 ,这种相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依据、分析的对象、实际的运用、结论的性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7.
社会控制是保证社会稳定、有秩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稳定、有秩序的发展。在此,我们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人们的逆向行为入手,探讨改革年代社会控制发展模式。逆向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指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现实要求(如政策、措施)相反的心理和行动。改革中出现的人们的逆向行为类型较多,本文主要从挫折导致的逆向行为即“挫折型逆向行为”角度,展开对社会控制发展模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78.
社会是人们活动的产物,但社会的发展又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仅仅从社会客体的角度探讨社会发展动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主体的活动,通过对生命个体活动目的性和客观性的逻辑分析,揭示出社会主体活动的规律性,科学地说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在内容。一、社会主体。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不同,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相互作用的过程。目的性和客观性是人类活动结构的基本因素,从而也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本矛盾。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活动主体的思维性和肉体感性的矛盾外在化的表现;其二,它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结构。这是由于人类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先形成主体的感性需要,然后经过理性的选择,使这一感性需要升华为活动的价值目标,形成活动主体企图克服自然外  相似文献   
79.
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孟之后鼓吹封建伦理纲常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伦理思想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具有“天人合一”的神秘性质,封建的伦理纲常、道德说教在他那里统统被戴上了神圣的光环,使其伦理学说表现出神学的特征。作为汉初儒家新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董仲舒,在伦理思想中,将他的神学唯心主义做了充分的发挥,建立起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封建的伦理纲常体系,为中国封建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因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伦理思想的特点、演变,发展及其规律是会有所禅益的。因此,本文试图对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善恶之性受命于天”的道德起源论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就已意识到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并且认为人之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就在于人的道德性。孟轲认为,仁、义、礼、智这些道德属性是人所固有的,人有了这  相似文献   
80.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所说:“我们已处在一个综合时代的边缘”。可以说,在科学研究中,传统的分析综合法已逐渐显示出不足,而系统综合法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应用。究其原因,在于系统综合法克服了分析综合法的局限性,具有创造性功能,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