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务战术对抗训练追求接近实战,而源于军事训练的真人 CS 实战游戏在民间快速发展并风行于社会,本文试述吸收真人CS游戏的先进设备,改良适宜的行动任务和规则,以辅助警务战术训练。通过建立真人CS社团,营造战术训练氛围,培养强敌,促进警务战术教学。  相似文献   
2.
考察我国古代同案不同罚现象可以发现,君主等特权阶层的特权是形成同案不同罚的政治背景;儒家思想渗透于司法是形成同案不同罚的文化因素;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是形成同案不同罚的制度局限;“无供不定案”是形成同案不同罚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3.
2011年胡万林以非法行医罪服刑出狱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又涉命案,被警方以涉嫌非法行医罪逮捕。非法行医罪从1997年列入《刑法》,由于其规定过于原则性,为便于操作在2008年出台司法解释细化了其犯罪构成。胡万林一案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社会上是有不同看法的,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胡案定罪问题的思考及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刑法解释中,客观解释、实质解释、目的解释、实质推理及司法能动主义等各种法律方法无不充斥着实用主义精神。概而言之,实用主义刑法解释观催生出三个统一:法律规则与生活经验的统一,法条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统一,系统性后果与个案性后果的统一。实用主义解释观滋生负面效应:实用主义刑法解释观蕴涵"反动"因素,缺乏民主约束,容易滋生犬儒主义。对于实用主义刑法解释,应从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两个层面进行完善,以保障解释结果的合法、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利益优位观、犯罪中心主义的刑事法学观、惩罚犯罪的国家责任观的影响,造成刑事执行中被害人参与社区矫正严重不足。虽然被害人参与社区矫正可能会产生一些弊端,但与其获得的利益相比,这些弊端都处于次要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被害人参与社区矫正之利,抑制被害人参与社区矫正之弊,应当从被害人的知情权、陈述意见权、监督权、查询权、获得赔偿权等方面予以权利建构,以及从被害人参与社区矫正的决定、执行、变更、终止等过程予以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5,(5):66-70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压倒一切的维稳政策的贯彻落实,刑满释放人员的信访问题日益凸显。因为自身缺陷、社会观念以及国家刑事法律及刑事政策上的相关规定,刑满释放人员的自身利益无法得到与社会其他公民同等的保障,导致刑满释放人员信访事件逐步增加。基于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就享受守法公民待遇的理由,应从落实安置帮教工作、接续刑释人员社会保障以及消除社会大众歧视的角度,解决刑满释放人员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监狱工作中,罪犯改造既具有科学性,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化丑为美的艺术活动,是监狱干警在罪犯改造过程中遵循罪犯改造和艺术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改造手段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改造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罪犯改造活动.从美与丑的关系着眼,可以看出罪犯改造作为一门化丑为美的艺术的必然性.罪犯改造作为一门化丑为美的艺术提出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增添社会美和减少社会丑的需要,是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是提升干警自身的美的素质的需要,是美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罪犯改造作为一门化丑为美的艺术主要表现在罪犯改造理念、罪犯改造手段、罪犯改造环境、罪犯改造成果以及监狱干警的自身等诸多方面.其主要实现目标,关键是造就罪犯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民间融资事件处置结果的司法乱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刑民交叉问题缠绕不清的多棱折射。传统以"先刑后民"为主的方式已不适应非法集资案件的特点及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刑民关系重构的法理依据看,集资案件的刑民冲突处理应以"先民后刑"原则为主导,以"刑民并行"或"先刑后民"方式为补充。刑民执行冲突的合理协调,应基于风险本位确立集资者债务清偿的优先次序。鉴于公权力不当介入往往对刑民关系处理的社会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故引入破产重整的司法程序实为平衡集资各方利益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区分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的法律责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等来看,对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民事责任等有所规定,但如何规制其刑事责任的确定尚处于空白状态。确定自动驾驶车辆事故的法律责任,不可能无视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如何认定事故中的注意义务。注意义务是影响车辆事故之法律责任的重要因素,在过失犯罪认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辅助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在注意义务的根据、特征、内容以及主体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与辅助驾驶等传统车辆驾驶相比,自动驾驶车辆的注意义务更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同时还会面临来自道德与伦理方面的拷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8,(2):183-191
功能主义解释论是社会学功能主义进路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是刑法解释从内部考察走向外部分析的表征。功能主义解释是实质解释论发展的新阶段,其四个面向可归结为实质解释具体化:实质是实质解释的本质、目的是实质解释的方法、回应是实质解释的属性、后果是实质解释的诉求。功能主义刑法解释需面对三个问题:如何检视我国法治发展阶段、如何对待积极的刑事立法观及如何检讨刑法过度解释。总之,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论在提供一种新的解释理念的同时,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回应形式法治诉求与过度解释等理论质疑时,该解释理论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