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37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56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本人心理的二重性和不确定性,是近年来中日关系亲和度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待中日关系我们除了要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要采取理性的态度,从大局出发,把国家利益奉为最高原则,正确对待历史认识问题。地缘的安全稳定及经济的互利合作等多方面因素,要求两国国民必须端正心态,正视彼此已变化了的现实,加强沟通,增进理解,谋求双赢。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的横空出世不仅伴随数字经济发展和内容技术革新,随着其生态版图的扩张,文化帝国主义也开始尝试掌握并控制“元宇宙”拟态环境中的“信息真相”,从而进行文化侵略与渗透。基于“元宇宙”技术媒介创构的拟态环境,文化帝国主义依托其虚实交织的时空场域得以隐蔽地“野蛮生长”,本质上是超越技术又附着在技术之上的价值观、领导权、话语权等西方意识形态输出。这种文化“同质性”输出一方面不断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它加剧了社会分化和人际隔阂,特别是青年社群作为“元宇宙”的主要受众,沉浸式体验与“无限制”自由正在宰制青年核心价值认同异化趋向。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元宇宙”媒介拟态环境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辩证看待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文化风险二者间的关系,构筑文化安全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构成维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命题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而推进其建设实践则主要体现在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和举措上.2011年以来,国内学界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理论、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建设困境和实践路向等进行了系统性、全方位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既有研究仍存在一些阈限和孱弱之处,如理论基础薄弱、概念界定模糊、问题研析粗浅和实践路径固化等.由此,今后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须从该命题出场逻辑的整体性、相关概念的准确性、现实问题的导向性、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完善,以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挖掘改革开放的世界社会主义意蕴,对于提升改革开放的自觉、自信与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实践推进与制度文明提供了经验借鉴。首先,改革开放是对人类解放的当代诠释,凝聚了世界社会主义的价值共识与实践旨归;其次,改革开放开创了“命运共同体的社会主义”新形态,为世界社会主义迈向“真正的共同体”铺就了可行进路;再次,改革开放彰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正义逻辑,为全球正义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最后,改革开放是对人类文明的新拓展,有效地释放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文明属性,引领着世界社会主义文明的时代趋向。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从婚丧习俗、宗教祭祀、民族传说及民族史三个层面,考查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民族文化英译过程中体现的历时性特征.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民族文化信息在英译本中呈现出由缺损向保留逐渐过渡的历时性趋势,表明少数民族文化在英译过程中日益得到更多保留和再现.究其原因,主要有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读者需求转变、中西方文学翻译策略的转变及译者主体性差异等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华尔街日报》2005至2015年间对华为的有效报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报道主题、报道视角、报道中的正负面内容三个方面,对《华尔街日报》就华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究在全球化和中国跨国企业迅速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精英报纸媒体如何表征华为。通过对167篇有效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华尔街日报》在报道华为时构建了特定的经济结果框架、事实框架、冲突框架和道德框架。由于媒介受众倾向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流”(media flow)中提取意义的碎片去建构个人的就某议题的理解,那么《华尔街日报》对华为的框架建构也将对受众产生影响,成为其对华为理解的意义建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借由庄子《天地篇》的文义辨析,本文讨论庄子学派的政治哲学思想,并追究其合理性。《天地篇》批判儒家德性政治、法家刑罚政治、名家无谓的诡辩,对历史上的儒家圣王尧、舜、周武都置辞批评,理由是他们并不真正爱民,而是为了自己需求在表演而已,并且同置曾史与桀跖,理由都是失其本性,其所追求就是上位放任,则下民自适,实际上是对现实政治完全无力的立场。本文认为,现实之不堪,各学派所共知,至于追求何种价值,是各家自己的选择,庄子学派无须攻击他家立场,除非找到真正的宇宙规律、历史规律,才能论断高下,但这就要进行各家意旨的正确理解、准确诠释的工作了,完成了这一步,才能真正解决生命的意旨以及政治的根本的大哉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东部时间2018年4月15日晚,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先生(M A K Halliday)与世长辞,享年93岁.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同仁感到万分悲痛. 追思大师,浮想联翩. 我,王振华,1996年通过了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选拔考试,有机会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选择的攻读学校是悉尼大学,选该校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学校有韩礼德先生创立的语言学系.求学期间,虽与先生没有谋面,但读的书几乎都与他的语言学理论和思想有关.第一次与先生见面是1999年在广州.与他交谈中发现,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又在上海和北京多次与先生相见.再相见时,因我是他的高足J R Martin教授的学生,所以我每次对他的称呼都是"师爷",他也都欣然接受,让我很欣慰和自豪.我2007年离开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在J R Martin教授的配合下,创建了"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其宗旨是发展韩礼德先生首倡的适用语言学(appliable linguistics)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项发明都是已有的技术原理、技术部件、技术功能和技术模块的组合。发明通常是发明人在各类需要的刺激下,借助已有的技术原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能满足需求的心理模型,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技术部件将心理模型表达出来而成为真实的发明。借助发明的组合模式和创新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国产大飞机C919毫无疑问是属于中国创新。  相似文献   
20.
《河岸》是苏童出版于2009年的最新长篇力作。通过刻画一组在河上居住的小人物群像,苏童向读者呈现了一段漂泊者的历史。通过河流这个意象,我们可以窥视到苏童在二十多年间的精神世界的流变,从而为他的小说世界注入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就从河流这个意象出发,试图探讨苏童精神世界变化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