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变化都与该民族和国家的地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关系密切,日语词汇和日语表达跟日本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学习日语,了解日本及日本人的民族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2.
陈莹  石兰 《职业时空》2008,4(10):183-183
象似性问题近几十年来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关注。作为符号系统重要特征之一的象似性原则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中,象似性原则对句法结构影响很大,汉语句序结构中的顺序象似性、相近象似性以及非对称象似性论证了象似性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认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必须突破客观受动因素的制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译者一方面要对这些客观制约因素有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又要善于在客观中发挥主体性,在制约中发挥能动性,真正做到有思想、有创新,延续原作的生命,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4.
莫欣·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以“9 ·11”事件给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精英人群带来的创伤为切入点,考量了该事件在后殖民时代给东方族裔造成的文化身份影响与焦虑;从后殖民视角的东方主义、文化身份两个方面对作品中关注的东西方文化走向与融合问题进行后“9·11”反思,提出美国反恐战争陷入“越反越恐”的根源在于东西方的文化对峙,摈弃“文化霸权”、加强对话、促进交流是小说所表达的真诚主旨.  相似文献   
25.
"发愤抒情"是屈原表达其创作旨趣时提出的诗学观念。杨宪益、戴乃迭以情译诗,努力传达《楚辞》的情感力量、道德境界、文化意蕴,体现屈原的"哀与悲""恐与惜""思与怀"之情感。他们以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为翻译目的,以源语为中心力求保存原作的要义,同时也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采用直译、意译、释译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相似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随机抽取了69段对话,从话语量、打断现象、最简反馈方面研究,探讨话轮转换中的性别差异,得出结论为:男性话语量多与女性;男女对话中,男性更容易打断女性;最简反馈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
沐永华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42-43,48
本文分析张謇对女子进行德行教育、启智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独立自主新型女性的独特女性教育观,揭示其重要的当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中,运用"网络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南通大学2004级本科生试行的为期两年的"网络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此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对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9.
词语搭配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习惯共现,可以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搭配和破格搭配;文法搭配和语义搭配。词语的搭配能力受到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层面的制约。不同的语言文化有着不同的搭配习惯。因此,熟悉和掌握词的搭配对外语学习有着特殊的意义。外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搭配意识。  相似文献   
30.
译坛大家梁实秋先生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坚持明辨、博学、慎思、笃行、审问的原则,诚己诚人,努力追求翻译的和谐之境,体现了"中庸"思想中"诚"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